一农民窑场挖出国宝,上缴国家没手续,都说他私吞了,差点被整死
金香囊传奇
本文作者:周德秀、倪方六

名称:双龙金香囊
出土地:安徽宣城
收藏地:安徽省博物馆
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
在安徽省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做工精美、质地非常的宋朝双龙金香囊(见上图),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也就是常说的“国宝级”文物。
这件国宝宣城一农民发现的,上缴国家时因为没有留手续,一直被认为私吞国宝,倒倒霉透了……怎么回事?
这件双龙金香囊长7.8厘米 宽6.5厘米,重31克,香囊为鸡心形,由两块金片捶压合成,中心微鼓,边缘较薄,边缘镌刻连珠纹和草叶纹,两面纹饰一样,均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中空处应是填香料的地方,顶端有—穿孔,用以穿系佩挂。
上面的纹饰是两条盘旋的龙,首尾相对,龙鳞片片夺目,毛发丝丝入微,龙身用蜿蜒的曲线和折线展现出鲜明的立体感。在宋代金细工艺中人们常用龙作为装饰的题材,这时候的龙也趋于定型,龙体修长洒脱,大部分为飞天的姿态,也开启了中国古代龙的腾飞时代。

图:民间银香囊
此囊龙纹的形态也符合宋代人关于“画龙”研究总结,正如北宋美术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叙图画各意”中指出:画龙者,折出三停,分成九似,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金香囊上的龙纹就是按照这些理论来制作的。
这件双龙金香囊是宋代的装饰品,佩于腰间,更具体点说,是一件霞帔上的坠饰,有避邪驱灾之意。在古代,只有贵族才能拥有这样一件金坠饰。
我们都知道,凤冠霞帔是古代的女子出嫁时的装扮,不过这金香囊可不是这嫁衣上的。事实上,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披肩。

但这披肩也不是谁都能穿的,它是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是贵妇常礼服的一部分,霞帔是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以着——按照华夏礼仪,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礼等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
所以只有有身份的贵族才女子才有穿霞帔的资格,因此能拥有这样一件金坠饰的自然也是贵族人家了。它既是实用的装饰品,又是精致的工艺品,为研究宋代金质装饰品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
国宝背后都有传奇,这件双龙金香囊也有相当不平凡的经历,经历曲折。他是一位农民发现的,上缴国家后,却一直背黑窝,一点好处没有,还差点因此丢命。

据安徽省博物馆编材料,1955年,安徽宣城一位村民在宣城西郊窑场取土时,发现了“宝”,共有两样。农民不识货,一个上面有两条双龙,一个上面有两只鸳鸯。后经专家辨识,就是宋朝心形金香囊,相当珍贵。
当时农民兄弟思想朴实,知道这是值钱的金子,是国家的,在一大二公时代,便将这个好东西交村主任,村主任又交给了上级,最后转交给博物馆。
这位农民是不是傻啊!不能这样说,那时大家思想都好,都讲贡献,一切为了新中国建设嘛。但是,这位农民的行为后来并没有到得理解,更别说表扬了。他发现宝物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但后来被诬“侵吞国家财产”,被整得差点送了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农民也没有多想,以为将文物上缴就没有事了,也不懂要个收据什么的,当然奖金更不可能有了。由于文物上缴捐赠手续不完善,没留下任何凭证,所以后来问他“宝物”弄哪去的,他说上缴给国家了,却拿不出证据,当地人一直认为说谎,“宝”还在他家里,这位农民兄弟一直说不清。
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事情才真相大白。
这个农民心里一直盘算着,想找到自己新手上缴的宝物,于是有意到省博“参观”,实际是寻宝。正好在一次展出中,这件双龙金香囊公开亮相,农民一眼就发现,至此真相大白……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到了!找到了!”

图:安徽省博物馆(老馆)
后来,农民找到博物馆,一对原始记录,真真是的他当年上缴的,馆里为他开具了证明信,证明他向国家献宝了,他这才心里踏实了,而这距他上缴国家已过了20年,如果没有展出,这个农民是不是要永远被误解!
后来,安徽媒体就此作过报道,为农民兄弟正名。至于奖励就别想了,没下文!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50:170000山东考古与中华文明之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中国考古学构建了史前至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中国境内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在距今一万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在相对平稳发展约五千年之后开启了文明化进程。黄河、长江流域和北方一线都出现了史前文明,这些文明因素及其创造者为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中黄河流域处于两者之间,其中游的中原地区又处于东西之中央,来自四方的文化因素包括族群于此汇集,于是成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7:050002「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石岭下遗址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最初发现于1947年。1962年甘肃省博物馆曾进行复查。这里在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地层之下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之上,存在着一种过渡性文化层。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44:100000秦陵园内发现大量陪葬墓,或射死或勒死,疑是始皇被诛杀公子公主
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了什么?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帝陵中,秦始皇陵无疑是一座最有话题的陵墓,至今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从1950年代起,考古界便着手秦陵的勘探,希望有所发现。据已发表的考古报告,经过40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已经判明秦始皇帝陵区文物遗址分布区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其中文物遗址密集区近20平方公里。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2:000001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费,农忙时可回家帮忙干活
中国古代怎么坐牢?本文作者倪方六有个说法叫“身陷囹圄”,意思其实就是坐牢。“囹圄”与“圜土”,均是上古周代监狱的叫法。在早前的夏代,监狱称为“夏台”,殷商叫“羑里”,春秋时改“狴牢”。和监狱的叫法不一样,坐牢的规矩在古代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我在《北京晚报》“一方钩沉”独家专栏中,专门写过一篇专稿,谈古代坐牢的规矩。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49:5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