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赏月”风俗是何时出现的?
古人“赏月”风俗是何时出现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9月15日,传统的中秋佳节。这前后,正是一年一度赏月的最佳时期。在早期,人们对月还不敢“欣赏”,而是有一种虔诚的敬畏之心,不是赏月,而是祭月、拜月。从何时始,开始流行“赏月”概念,并随之成为风俗?
从古人所记来看,在秦汉对月亮的极度敬拜之后,魏晋时真正的“赏月”的概念慢慢出现了,这从这一时间流行下来的诗句中,就可以看出来。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有《秋歌》18首,其中有7首均与“赏月”有直接关系。如有一首写道:“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诗里,女生在月圆之夜想男生,看看那么好的月亮,却不能共度良宵,感到十分的遗憾。

《子夜四时歌》,传为名叫“子夜”的晋朝女子所作,她除了在闺房中“看明月”想男生外,还有与情人相月夜浪漫的故事。有一次,她半夜里与男生骚情难眠,干脆一起出来赏月:“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子夜姑娘月夜举动比现代女生都大胆,都开放,都前卫,不只与男生浪漫月光之下,还曾在月夜“开房”呢。借着美好的月色,纯爱如月光一样,倾泄出,在闺房里香榻上,男女心灵与肉体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双双进入仙境:“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合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如子夜女生这般,在月下光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拥拥抱抱,应该是古今女生都最渴望的事情:或斜卧在男生的,或牵手漫步小径,一起举头望月,想着天上的嫦娥姑娘,想着地下的咱俩,以后幸福,白头偕老……纯美的月光,浪漫的爱情,朦胧的感觉,全了!为什么女生喜欢月夜相约,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隋唐时称赏月为“看月”,或“望月”。此时,“赏月”概念已完全成熟——一直流行到现在的赏月风俗,就是在唐风影响下最终形成的。
全唐诗中留下了大量时人所作赏月诗文,就是这个赏月风俗存在的反映。李白的《夜静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是其中的经典名篇之一。

伴随着“赏月”概念成熟的,是现现代接近的“中秋节”概念的形成。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唐朝时有中秋节,但时人并不怎么重视过中秋节,连月饼也没有,远逊其他节日。此时过中秋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是赏月。
从唐人笔记来看,他们欣赏也并不一定是中秋之月,赏月时间节点不只一处,正月十五之月(上元月),七月十五之月(中元月),十月十五(下元月),均是赏月佳时期。如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李群玉的《七月十五夜看月》:“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但相对来说,唐朝人最欣赏的还是中秋之月。那么,唐人赏月时“看点”放在什么地方?如果说秦汉人迷信月亮的“神”性,那么隋唐人最有兴趣的,还是月亮的自然光辉,重点在月亮之“明”。
以“明月”入句的唐人诗歌特别多,如张九龄的《望月述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白居易《江楼月》:“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而唐人眼里的最“明”之月,当然是中秋之月,“月到中秋分外明”嘛。如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一夜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目尽明镜,归心折大刀。”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从这些诗句来看,唐朝人对月之“明”,不是一般地有兴趣,喜欢“望月”也就很好理解了。
郭静云 || 从历史“世界化”的过程思考中国翼兽的萌生
编者按原文载于《民族艺术》2020年第3期作者:郭静云,博士,台湾中正大学教授如需转载或引用,务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25:260001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西周至秦代)五个项的意义
今天5月3日下午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将在云端汇报周秦两代的五个项目。这个时期已经是诸侯割据争霸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所以这一段的考古往往与先秦文献结合十分密切,而且各个地方文化都很具特色,很多地方文化算是在这个时期,比如河北叫燕赵之地,山东称齐鲁大地,江浙就说吴越,两湖叫荆楚,四川叫巴蜀,陕西和山西有秦晋。这些称谓至今依然保存,而我国古代众多制度、思想也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4:320000中国最神秘的三座古墓:一座挖不动,一座找不到,一座不敢挖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人视死如视生,所以一直流传着厚葬的传统。尤其是古代帝王的寝陵,规模更是宏大,金银财宝无数。这也就遭到了很多盗墓贼的惦记。为了防止死后自己寝陵被人破坏,古代帝王们也想出了种种办法。而在诸多的帝王寝陵中,有三座古墓最为神秘,民间总结为:一座挖不动,一座找不到,一座不敢挖。秦始皇陵兵马俑挖不动的寝陵——乾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32:410002宋朝人很会享受节假日,除了会吃会喝,还最喜欢一项运动
节假日里的宋朝人本文作者倪方六一个时代人有一个时代人的休闲方式,上文说了,唐朝人节假日表现活跃,玩法高大上,与富强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经过五代的长期动乱后,中国人节假休闲文化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如同样是秋季重阳节,“登高”和“赏菊”都是唐宋两朝人节假日休闲内容,但是宋朝人更喜欢“赏菊”,“登高”虽已流行,但不被突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36:48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新开流遗址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畔。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7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调查并发掘。文化层堆积分上、下两层,性质相同,有人主张命名为新开流文化。据并经校正,上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100年左右。▲骨鱼钩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3:08: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