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洛阳市扎实推进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近日二里头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洛阳已拥有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和二里头遗址等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索出了一条大遗址保护利用与旧城提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互促共赢的洛阳新模式。
一、政府主导,切实扛稳保护第一政治责任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文物尤其是大遗址分布异常集中,是洛阳一个非常鲜明的城市特点。这里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邙山陵墓群等大遗址。丝绸之路、大运河和万里茶道在此交汇。现有城市区面积2274平方公里,其中大遗址面积3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6%。城市核心区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大遗址和历史街区面积1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1%。这些大遗址大都位于城市核心区或城乡结合部,积累问题多,保护难度大,保护成本高。
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遗址保护纳入全市中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主动协调大遗址保护工作面临的征迁用地、资金筹措、要素保障等突出问题。专门制定颁布了隋唐洛阳城、二里头遗址等6部大遗址保护条例或政府规章,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政府属地保护职责。组建了汉魏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管理专门机构,配备足够保护专业人员。在中央、省专项资金支持基础上,市、县区两级累计筹资45亿元,用于隋唐洛阳城、二里头遗址、回洛仓遗址地面附属物征迁和环境治理。最近,又筹资20亿元,对占压隋唐洛阳城天街遗址的水磨村和安乐新村实施整体外迁。
始终坚持规划考古先行,有效解决大遗址和城市空间发展问题。在历版的城市总规中,注重大遗址的保护和避让,形成“组团式”城市格局。近年来,结合市域国土空间编制和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修编,更加注重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文脉的彰显。以大遗址作为洛阳城市建设的底色,避免“千城一面”。聘请国家一流专业团队,编制完成了7处大遗址的保护专项规划、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立项单位的建设规划。结合最新考古成果,启动二里头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规划修编,因地制宜,动态调整。全面推行“考古前置、净地出让”,为有效避免因城乡建设对大遗址造成破坏提供政策支持。
累计划拨和流转用地3000余亩,用于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偃师商城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举全市之力,解决大遗址环境治理资金、征迁安置用地等棘手问题。
二、创新引领,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形态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洛阳市大遗址保护给予了关怀支持。在国家文物局自始至终悉心指导下,在以往“被动式”“主动式”保护基础上,为适应新时代要求,提出“创新式”保护策略,以实现大遗址从“保”起来,“美”起来,到“活”起来的新跨越。
始终坚持整体保护,系统展示思路。根据遗址的保存状况和保护展示的需要,灵活选择原址露明、地面标识、保护棚等多种措施,辅以数字化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建设各具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比如,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地处建成区中心,按照“一址一策”原则,对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等重要遗址实施复原性保护展示,让观众比较直观、全面了解考古遗址的基本信息和盛唐气象,已经成为古都洛阳新的文化地标。
为有效破解难题,全面推进隋唐洛阳城保护利用工作,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去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新的举措思路,把隋唐洛阳城保护工作与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统筹起来,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打造考古遗址公园新形态。重点谋划实施中轴线贯通,推进22平方公里里坊区整体提升。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和青年友好型空间,打造大遗址保护3.0版,让沉睡千年的隋唐洛阳城真正“活”起来。
同时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上创新。为破解征迁资金难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保护,洛阳市以省财政支持的15亿元专项资金为基础,组建市文保集团作为融资平台,实施前期征迁和用地平衡,以确保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效利用,丰富完善
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
当前,洛阳市全面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全面考古和科学规划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大遗址展示体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大遗址保护成果。
将东周王城、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功能需求相结合,规划建成了王城公园、洛浦公园、国花牡丹园、隋唐城植物园和文博体育公园,成为一处处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城市文化空间。定鼎门、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等考古遗址公园已经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搬迁了占压二里头遗址核心区的560户居民和养殖场等,建成开放了占地1200亩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对古洛河河道实施了历史景观修复,遗址周边环境大为改善。通过一处处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洛阳正在成为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共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
为全面系统展示二里头遗址60年来考古研究成果,建成开放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三年来累计接待观众350万人次。考古研究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结合大运河文化带战略,实施了含嘉仓和回洛仓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和文化公园。
最近,洛阳市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系统全面展示60年来考古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汉魏洛阳城展示体系。
任重道远,时不我待。今后的工作中,洛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管理水平,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曹薇薇
作者单位:洛阳市文物局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东汉时期(青铜古器)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古器。马踏飞燕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一直被国家所保护着,虽然可以在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可以看到,但是马踏飞燕最早被发现是在东汉时期,是军事长官与其妻子的合葬墓。看过这件宝物的人会很惊讶,因为其制作过程都是通过非常严谨的计算,然后制成的。一、马踏飞燕的文物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27:530000内蒙古发现的公主墓 居然把专家吓跑(公主墓穴)
公主墓出现很多水银把专家都吓跑。很多古墓都是在施工时被发现的,从21世纪初人们在采矿时意外发现的,于是他们就立刻将此事给了有关部门,接到消息后呢,考古学家就迅速赶往了事发现场,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皇室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26:2300011959年山东一女士参观博物馆:这青铜器和我家盛米碗好像是一体的
1959年,山东青岛的张女士在博物馆参观时,被一件青铜器吸引。看着熟悉的颜色与造型,张女士忍不住地犯嘀咕:“这东西像是和我家盛米碗是一体的,连花纹都几乎一样。”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张女士立马赶回家,证实之下才发现,家中的盛米碗竟是西周青铜器颂簋!我要新鲜事2023-08-11 19:29:280000甲骨文实证商朝的存在,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在哪?考古指向二里头
自清末大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商代卜骨”至今,甲骨文商史研究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在多数中国人的心里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却再次强调,仿佛其中还有疑虑。证明商王朝的存在,有甲骨文还不够吗?我要新鲜事2023-09-09 20:18:520000施工队挖出合葬墓穴 出土上亿元宝物(宝物发簪)
乱葬岗发现的发簪价值六亿元。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的低的,男人一般都是三妻四妾,但女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一辈子只能忠贞于一个男人,所以说在古代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甚至就连去世之后都不能有自己独立的墓穴。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10:5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