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盗墓者的“嗅功”有多厉害?闻闻土味就知下面埋藏啥宝物
“闻家”的鼻子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的盗墓小说写到“卸岭派”盗墓贼用钎的细节时,说得很神,称这一派主要用鼻子:从地下拔出钎来,用鼻子闻闻所带出泥土的气味,以判断地下宝物的情况。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在行动前要忌烟酒辛辣之物。

图:看土嗅味
真是这样吗?小说所写并非虚构,这种现象在民国盗墓贼身上确实存在,而且是盗墓高手的绝招之一。神奇之所在,圈内称为“嗅功”,古已有之。但忌烟酒辛辣的细节,应该是作者的一种想象,“卸岭派”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明人王士性《广志绎·江北四省》(卷三)中,提到当年洛阳一带的盗墓情况时,称“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
从王士性所记中可以看出,至少在明代,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一带盗墓贼便擅长使用鼻子、拥有“嗅功”了。

图:洛阳铲取出的地下土
所谓“嗅功”,就是鼻子有超乎常人的分辨能力,将拔上来的钎放在鼻子下面闻闻,只吸一下,通过带上来的土气味道不同,就能判断出地下情况。
拥有了“嗅功”的盗墓贼,圈内称“闻家”。
“嗅功”是在盗墓活动中日积月累形成的。“闻家”鼻子之灵敏、神奇是一般人想不到的。据传,光绪年间洛阳便有一位“闻家”,此人名叫郑火,专盗汉唐大墓。为什么专盗汉唐大墓?在民国时的河南找宝圈内,宋元以后墓里随葬宝物少,随葬的东西不太值钱,如果是明清墓葬,几乎没有人想去盗掘,好东西不多,当然土豪墓除外。

图: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被盗
因为专盗汉唐大墓,对这类墓里出土的随葬品,郑火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瞒不住他的。江湖上关于他“嗅功”了得的传说很多,有一外地盗墓贼半信半疑,便拿来几件斑驳苍古的漆器,自称是从一座汉代王侯大墓里出土的,请郑大师过眼。
郑火当时正在烟榻上抽大烟,连望都没望,仅随手拿起一件漆盘放在鼻子下嗅了几秒钟,便马上笑了,告诉来人,这玩意儿曾放在尿里泡过,拿出来不超过三天。
还真是这么回事情,来人这下服了,后来遇到同行熟人便说:“郑火的鼻子比狗还灵。”

图:湖北荆州马山1号墓出土战国对龙对凤纹漆耳杯(木胎)

荆州马山1号墓出土战国凤鸟纹漆盒(木胎)
“闻家”的鼻子确实比狗灵,但要想嗅准,还得靠经验,要不断摸索。据笔者人调查中了解的情况,风水大师尝土点穴,而盗墓大师也能从土味当辨别出下面埋葬有什么宝物。
比如:土壤被金器、银器、铜品、铁品腐蚀后,气味各不相同;花土和白膏泥散发出的味道也不一样。

图:古墓封土的“白膏泥”层很清楚
同样是白膏泥,味道重的,下葬时间可能越早,反之便年代比较晚;再者,每个时代所用葬具材料质地,防腐、防水作用不同,周边土壤受影响后形成的气味都有变化。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1960年陕西出土武则天孙女墓,古墓主人在金银堆中枯坐千年
中华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了解这些历史除了依靠遗留下来的书籍记载,和现世的古董之外,更多地需要从古代的墓地中发掘。而考古学家在发现墓地之后都会小心翼翼,将里面保存的物品拿出来,而且为了防止物品氧化,会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我要新鲜事2023-04-28 19:09:560002大型食肉恐龙:锐颌龙 体长7米(化石仅完整鼻部)
锐颌龙是一种角鼻龙下目的肉食恐龙,诞生于1.12亿年前的白垩纪,第一批化石的出土则是在阿根廷的丘布特省进行的,但是整个化石只有一个完整的鼻部骨骼,并且化石的保存非常的差,没有太多的关节连接。锐颌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08:360000关于举办“2022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的通知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20:520000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之变化莫测的几何纹
书接上文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五千年(从大地湾到沙井)大致回顾了甘肃彩陶各个阶段的特征和表现。而彩陶最吸引人的便是彩陶那变化多端,绚丽多彩的纹饰,所以后边几篇将围绕彩陶文化进行阐述和总结。如此,大家逛博物馆,看到那些丰富的纹饰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22: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