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有3种绝器,你知道哪一种最厉害?
原题:民国盗墓三件绝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说到盗墓工具,可能有的读者会立即联想到洛阳铲。不错,洛阳铲当然是一种盗墓利器,但盗墓利器并不只有一把洛阳铲。实际上,在更早些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专门用于盗墓的工具,只是在盗墓成为一种专业行为、成为一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后,才有了专用的工具。

图:警察收缴的盗墓工具:钎、铲、锄均有
从史料和以往盗墓事件来看,能够成为盗墓工具东西很多,盗墓贼一般是什么工具利索就用什么,凿、锹、钁、铲、斧、镐、镦、镞、锥、镰、锄、刀、竹签、竹筐、木杠、粗麻绳·····这些人类生产、生活中常用工具,都可能成为盗墓贼的作案工具,而且事实已被盗墓贼使用。
除了洛阳铲,过去盗墓便没有其它利器了?否!以民国时期来说,包括洛阳铲在内,盗墓贼手中惯用、且好用的工具,至少有3种。从结构简单程度来说,依次是——
一、钎
二、短柄锄。
三、洛阳铲
下面先来说钎。

图:警方查获的盗墓工具——钎(探针)
钎,是过去最简单,也最为传统的盗墓利器。这里就我《民国盗墓史·内幕卷》一书中的相关内容,来具体谈谈这种盗墓工具的前世今生。
不论是在“洛阳铲”出现以前,还是以后,盗墓贼都喜欢用钎来探墓寻宝。它,广为中国盗墓贼使用,且不限地域、不限时空。民国时,包括洛阳地区在内的盗墓贼,探查地下古墓时,都喜欢使用这种便捷的工具。
钎因制作材料不同,而分出铁钎、钢钎、竹钎等多种。盗墓使用的钎,比较长,方便深入更深的土层。有的地方盗墓贼还自制木杆(竹竿)钎,在长长的木柄(竹竿)上安装上尖尖的铁头(铜头),就制成了,形状与现代体育项目里的标枪差不多。这样的木杆钎,也叫“探杆”。
笔者在洛阳马坡村一带采访时,一位过去曾经盗过墓的当地老人便称,以前大家去山上“刨古董”(盗墓),都会用到钎。老人还提到了钢钎的制作:做法很简单,有根钢条就行了。

图:民间卖艺穿钢钎,穿透腮帮不流血(杂技)
当年不像现在好找钢条,没有合适的便拿家里通煤炉火道的铁火杵制成钎,但这长度受限制,仅1米左右,一端做成圆环,方便手握和用力;一端磨成尖头,方便往地下刺探。这种钢钎与现代考古中的探针,在功能和使用上极为相似。
说到这里,就要讲一个分土剑的神奇传说
清末,在洛阳一带有“南蛮盗宝”的传说。这南蛮子盗墓很神:南蛮子在洛阳邙山上盗墓时,使用一种秘器——“分土剑”,将之用力插入土层后,如果下面有宝物的话,宝物会自动现形。南蛮子把宝盗走后,墓地上不会留下盗掘痕迹。
所谓南蛮盗盗,就是南派盗墓者。南派跑到北派盗墓者控制的地域“找古董”并不多见。

图:传说中的分土剑
当地人因此认为,现在洛阳有很多大墓,外形看好好的,但挖开以后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那些随葬宝物弄哪儿去了?估计都让南蛮子搞走了。
从用法来看,笔者怀疑南蛮子手里这个神奇的“分土剑”就是钎,或类似钎的盗墓工具。只不过看到的人少见多怪,又不识为何物、不明所以,而将之说玄了。
其实,用钎来探墓也是这样,一钎打下去,一般盗墓贼也知道下面有无宝物,有什么宝物,比挖开土层看还准,这个钎不就是一种“分土剑”吗?
钎何以有传说中“分土剑”的神奇?其实,靠的不是钎本身,而是使用钎的盗墓贼。一位习惯使用钢钎的探工告诉笔者,一钎打下去肯定可以知道下面是否有东西,有什么东西,这要“凭手感”。

图:盗墓、考古两用探针
在往土层下钎时,要紧握钎体,如果下面土质没有变化,下钎的力量和深入的速度会很平稳;如果打在泥土、砖、沙、石、铁上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立即会通过钎体传导到手上:钎往下费力,可能是土质发生变化,或是碰到含有杂质的夯土层;如果没有费力,钢钎下去很深、很快,下面很可能是墓穴,或其他空洞。
民国时,河南安阳一带的挖宝人(盗墓贼)擅长使用“探杆”找墓寻宝,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后母戊方鼎,便是1939年3月由一名叫吴希增的人使用探杆发现的。当时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时,手震了一下,感觉碰到了硬物,将探杆用力提上来一看,发现坚硬的铁探头都弯了。
吴希增马上意识到可能碰到青铜器一类的宝物了,不然不可能弄坏探头,但他当时没有想到自己探到的会是迄今最大的青铜器,而且是国宝。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秦始皇女儿墓被打开 让专家都心疼(秦朝公主)
秦始皇的女儿被弟弟胡亥给杀死。想必大家对于秦王嬴政嬴政非常熟悉,在我国历史上功不可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帝王,可是你知道吗他的儿女,却没有一个好结局,秦王嬴政一生当中总共有33个子女,生前最宠爱的小公主还有当属秦妈,那对他可真的是百依百顺,只要是他想要的亲王都会满足她的愿望。秦朝公主我要新鲜事2023-11-26 20:41:020003晚清湘军崛起之要诀——曾国藩的用人之术
许多研究曾国藩的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聚焦于曾氏的那一套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方法上。其中曾氏在用人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就各种用人术研究成果整理如下:一、曾国藩用人八字评析: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广收”即广泛访求,收罗人才。包括三点:一是“衡才不拘一格”,二是“求才不遗余力”,三是注重人才的相互吸引。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7:040000安徽新时代考古工作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考古研究、中华文明阐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和科学发展路径,为考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考古事业迎来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07:230000古墓里发现千年美酒 专家忍不住喝了一口 说的话引众人纷纷效仿
近日,有报道称考古学家在一座千年古墓中发现了保存至今的千年前的酒水。这件事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对于古墓文物保护的讨论。古墓文物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也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对于如何保护好这些文物,也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04 18:46:360000秦始皇马车上的伞 居然是一个高科技(秦始皇马车)
秦兵马俑中的青铜伞可以自动锁定有着防御的功能。大多数人就算是没有去过秦兵马俑,应该也知道在兵马俑当中有着青铜马车,很多的青铜马车上面都会有一把青铜伞,考古学家们对此也是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并且把青铜伞给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青铜之冠,考古学家发现这辆青铜马车不光自身的制作工艺十分的高超和精巧,连车上的这把青铜伞都是一个高科技产物。只不过最开始人们没有太多的在意。青铜之冠我要新鲜事2023-05-05 21:06:4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