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学,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多少钱?学费不收,准备送礼!
古代开学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多少钱?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新学期开始前,现代学生家长首先得准备一笔费用。古代也这样,家长也要为孩子准备这样一笔钱,能多多少?
在这笔钱里,首先要考虑的孩子是给老师的“束脩”。

图:“孔子见老子”画像石,老子面前有一个低矮的孩童,孔子手执“雁礼”,这是学生给老师送礼的滥觞。孔子不仅尊老子为师,也尊敬小孩项橐为师
“束脩”,其实是学生给老师缴纳的“学费”,根据学业的不同阶段,又有“入塾费”、“拜师费”或“谢师酬金”等叫法。为什么古人称学费称“束脩”?这与孔子有关。
当年,孔子提出人人都应该享受教育的“有教无类”观点,普及教育,广收学生。据《论语·述而》,孔子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脩”即肉脯,是用盐、香料等加工制作成的腊肉或咸肉一类干肉;“束脩”,就是10条干肉。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送我10条干肉,我就教你。显然,孔子所言不过是随嘴说说,此后却成了“学费”的代称,进而又成了老师报酬的通称。

图:腊肉,先秦当学费送老师,称为“束脩”
在古代,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只要是公办的“官学”都是不收学费的。民办的“私学”,如书院、私塾一类学校,有的还是要收学费的,谓之“纳费”,以补充教学经费的不足,提高老师的物质待遇。
早期束脩多为实物,但到后来就是银两钱币一类了,称为“脩金”。给老师送脩金,是古代的一种社会风气有时也是强制性要求。明沈鲤《义学约》规定:“义学束脩,东家具备。分四次送,每季仲月十五日送一次,其诸学生家不必又具私礼。”
如果学生家里没有钱,可以送粮食替代送钱币。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中有这样的说法:“其束修务从俗加厚。在城大馆官给银二十两,有司以礼待送。在乡则约正等率各父兄出谷及菜钱。”

图:古人读书塑像
给老师准备脩金,是“必须的”。如果不给老师送脩礼或是不正常送脩礼,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即所谓:“若待之不以礼及有始无终者,必罚。”所以在古代,不分穷富贱贵,家长都是要给孩子准备一笔束脩的,富家可以多出一些,穷人多少也要表示一下,如“出谷及菜钱”。
除了束脩,如果去外地读书,家长还得给孩子准备一笔路费,这在古代叫“盘缠”。据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引《东汉观记》,东汉时曾任益州太守的王阜,当年欲到犍为县求学,便“取钱二千,布二端”。

图:古人外出求学图
束脩、盘缠等都是正常开支,有的土豪家花钱毫不可惜,有的甚至在求学地附近购置房产,一切为了孩子求学。据《后汉书·张霸传》,东汉官员张霸十分博学,乃学尖子,儒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名而来,为方便请教,他们干脆在张霸家附近各自买了房子。
汉代人这种做法,与当今家长为孩子上个好学校买“学区房”,是不是一个意思,而且这种买学区房行为比现代家长更舍得,仅仅为了与学习尖子住在一起!

图:古代也流行买“学区房”(《清明上河图》局部)
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又望子成龙心切,想孩子上学,那么古代家长还得准备一笔钱,用来给孩子买学籍。如在清朝,有一种相当腐败的“花钱上大学”现象,不需要参加考试,通过向朝廷捐银纳粮,即所谓“纳捐制度”,便能获得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的名额。
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准备这笔不菲的资金。清《国子监则例》有规定,需要纳捐名额时,国子监自行招收的学生(监生),每个名额是银108两;地方官学选拔上来的学生(贡生),每个名额银144两。对困难家来说,就是“砸锅卖铁”,恐怕也凑不出这样一笔“学费”来。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河南考古:夏商周之“遗址”篇
河南是夏商周的核心区,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源地。上海博物馆选择“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作为首展,以此拉开与国内考古大省合作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序幕,用考古发现讲好中国故事,致敬中国考古百年成就。让我们以时间为线,以考古遗址串起展品,再看“宅兹中国”特展。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29:520002旷世城垣 华美再现——记南京城墙博物馆建成开放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01:4200019张家界山洞发现大量黄金 专家考察后:或是李自成藏宝地
2001年,张家界山洞中发现大量黄金和财宝,专家认为可能是明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藏宝地。这一发现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并经过考古和鉴定,证实其中的金银财宝价值约为7000万人民币。张家界是中国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和居民努力开发和建设旅游资源,其中天门山景区成为著名景点之一。在该景区开发过程中,当地村民发现了一处深藏在山洞中的宝藏。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44:110000荐书 | 打开蒙元历史研究的一把钥匙——写在《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出版之际
在蒙元考古与历史研究领域,学者们近年来强化了区域史与专门史的研究,也特别青睐对新材料的发掘与利用。令人欣喜的是,一直处于冷寂状态的陕西蒙元时期出土文献整理研究,近期产出了一项重要成果,那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樊波研究员主编的《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主编:樊波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定价:860元首次系统整理了陕西蒙元墓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15:300001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
浙江地处祖国东南一隅,面向大海,钱塘江是这片土地的母亲河,虽然陆域面积仅10.55万平方公里,浙江却是中国岛屿最多、海岛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从天目山到雁荡山,从太湖跨钱塘江到瓯江,布列着中低山丘陵、盆地平原,以及沿海半岛和岛屿等丰富地貌,历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浙江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富于创造力的文化精神。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44:3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