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万世之经
原创 2016-06-29 郭静云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编者按】摘发郭静云著《親仁與天命從緇衣看先秦儒學轉化成「經」》一书的导言和目录

举凡世界主要文明,都自有其流传万世的经典,足以代表、延续文明的重要思想、价值观和理念。这些经典书籍的内容多元而广泛,数百千年以来,虽经学者们不断地研究,许多内容还是难以理解。
尽管内容不同,各文明的典籍都具有一种特殊性。在笔者的定义中,「经典」本身就是个历史概念,应归入历史的范畴。「经书」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演变的结果,这个过程涵盖了不同的历史和社会阶段,也蕴合了不同时代观念与理想。这些渊源于古代故事及思想的分散记载,经过几百年的口传及抄录流传过程后,纔被编辑、合并成经。过程中,每一代的抄录者都会稍微加入自身的时代背景及理解,或稍微误解原来的意思;然而从经典的角度来说,这并非「误解」,因为「经」的核心特质之一,就是它涵盖了不同时代的观念。
经书形成的关键,乃是被选编为「经」的时段,或可谓之「经化」时代。古代口传的故事或抄传的文献,并非自始即被视为代表文化核心的「经」。在经化之前,哪些文献将会遗佚?哪些文献又会成为经典?这些都尚未可知。成为「经」的文献未必最完美、深刻,甚至也未必是古代社会里最流行。因此,在原始文献的研究中,必须脱离「经」的角度,对于被后世遗忘的文献、被编纂成经的文献都平等视之,因为它们同样都代表了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份。
「经」本身即是一种历史的概念,代表不同时代的观念混合。此外,「经化」概念带有国家、社会、教会或学派的仪式意味。在选书为「经」的时期,也是频繁进行编书活动的时段。这些活动涵盖了两种编辑措施:其一是针对古代抄本的校勘、编辑,修改为统一的经典版本;其二是将几个散传的文献合并为一部经典。后世编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状况迥异于古人,对文献初撰时的情境理解自然和原始作者不同,其意欲追求的理想也和古人有所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经本」亦早已不是原本,甚至在某些部份会和原本间有相当大的差异。
「经」的形成,必定蕴合了原意、传承过程中对原意的理解、经化时期的修编等不同时代的意涵与理想。若非如此,则所谓的经典也将不复存在。即使经本已编辑完成,文字也被确定了,仍不足以使其所载的涵义万世如一。后世虽不敢擅自修变经书的字句,可是随之而来的补充、注疏、考证与各类诠释,都将成为经书内容的一部分。
换言之,经书虽然对后世的生活与思想发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但后世的见解也会反过来不断地影响经书。历代以来,不同背景的人用不同的眼目读经,进而阐发出每一代都不尽相同的新内容。是故,「万世之经」本就是蕴含历史衍化的概念。经书的内容层层套迭,每一层都代表不同时代的观点与理想;然而各层间却又借着经文混为一体,难以区别。
概言之,经书的演化过程约可分为:选经前、成经、成经后。研究经书的主要难题,即是如何区别这些源于不同时代的内容层迭,以溯求文献的原初面貌,并循迹探究其演化、经化的历史过程,和成经后的诠释演变。理论上,各文明的经书研究方法是基本相类的。而其最关键的史料,就是经书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版本,尤其是尚未被选定为经书之前的抄本。
本专书也属于上述的研究类型,而研究对象则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文献《缁衣》。在以下的内容,笔者将着重探讨《缁衣》被选定为经书之前的文献本意,以及追索其「成经」之历程轨迹。
目錄
壹、總論 1
一、儒家經典形成 1
二、出土文獻對儒經的鉤沈作用 2
(一)原始的「歷史正本」與後世的「歷史編本」 3
(二)先秦社會的「文人儒家」與帝國社會的「正統儒家」3
(三)從「文人儒家」文獻到「正統儒家」文獻的經化過程8
(四)文官編修天下之經並非隨意,而有其方法 11
(五)不同時代的「歷史語言」 11
三、補記:今人在先秦文獻研究上的優勢12
四、《緇衣》對研究儒家經典形成的作用13
貳、簡本與經本《緇衣》的結構差異 15
一、簡本與經本結構的相左問題15
二、簡本思路的一貫性和結構的完整性16
(一)每一章的觀點很清楚,前後文順義通,章文與引文相輔對應 16
(二)全篇的論述一致,章節的次序非偶然而有前後意義上的連接,
全篇的順序具有明晰的規律,揭示了一結構性的著作17
三、簡本內容可分為內、外、雜篇19
「內篇」
參、先秦簡本與帝國經本的主題差異23
一、經本的篇首與其主題的表達 23
二、簡本的篇首與其主題的表達26
三、從簡本到經本的主題變化47
肆、「好媺」之方 49
一、第二至四章的「板塊」 49
二、第二章的校讐:媺惡之區分51
(一)原文並列 51
(二)釋文校勘 51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52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62
(五)思想的詮釋63
三、第三章的校讐:君民互相透明無疑惑 66
(一)原文並列 66
(二)釋文校勘 67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67
(四)簡本之釋文 73
(五)思想的詮釋 74
四、第四章的校讐:君民互不可缺以及君王的責任 84
(一)原文並列 84
(二)釋文校勘 85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85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 106
(五)思想的詮釋 106
五、第一至四章在全篇論述中的位置 109
伍、君民心體論與民望概念 113
一、簡本第五和經本第十七章 113
(一)原文並列 113
(二)釋文校勘 114
(三)簡本與經本多類差距的問題 114
二、章文:「君以民芒」原義推論 116
(一)文字的考釋 116
(二)「心以體」 118
(三)「君以民芒」119
(四)「心以體法,君以民望」文法釋讀 122
(五)章文思想的詮釋 123
三、第五章引《詩》的問題 125
(一)文字的考釋125
(二)引《詩》思想的詮釋126
四、考證第五章引《書》的本義 129
(一)異字的考釋129
(二)簡本文句結構和文意的考證 132
五、總結:儒師的「上下心體論」課程 134
(一)簡本釋文與譯文 134
(二)第五章在全篇思路中的位置135
(三)前五章的思路與經本的修改 136
陸、先秦儒家建立的新概念:「」(仁)139
一、「仁」在簡、經本結構中的位置 139
二、從簡本與經本第六章的比較探索「」之本義 141
(一)原文並列 141
(二)釋文校勘 142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142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 175
(五)思想的詮釋175
三、聖王德政:簡本第七與經本第五章的思想例證 179
(一)原文並列 179
(二)釋文校勘 180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180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184
(五)思想的詮釋 184
四、先秦儒家「仁論」的歷史背景及其在《緇衣》篇的位置 186
柒、受命者的身份與長民者的德行 191
一、簡本第八與經本第四章內在意涵的比較研究 191
(一)原文並列 192
(二)釋文校勘 193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193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 198
(五)思想的詮釋 199
二、天命概念與儒家思想 199
三、簡本與經之結構中該章的位置 202
捌、「內篇」總結:緇衣不改則萬民信任 205
一、簡、經本第九章 205
(一)原文並列 205
(二)釋文校勘 206
(三)第九章在簡本中的位置與研究問題 206
二、章文意旨 207
(一)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207
(二)思想的詮釋 209
三、據《緇衣》簡本重考《都人士》逸詩原文 210
(一)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210
(二)思想的詮釋 212
四、「內篇」總結 218
(一)簡本釋文與譯文 218
(二)第九章在簡、經本結構中的位置 218
「外篇」
玖、「賢師」與「忠臣」:原文本旨及經本扭曲 223
一、「外篇」題一 223
二、簡本第十章與經本第十五章的比較研究 225
(一)原文並列 225
(二)釋文校勘 226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226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 234
(五)思想的詮釋 235
二、簡本第十一章與經本第十四章的比較研究242
(一)原文並列 242
(二)釋文校勘 243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244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 260
(五)思想的詮釋260
四、從賢師到忠臣 262
拾、親民和刑政:並論經本主題的來源 265
一、簡本第十二章與經本第三章的比較研究 266
(一)原文並列 266
(二)釋文校勘 267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267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294
(五)思想的詮釋 294
二、簡本與經本第十三章的比較研究 307
(一)原文並列 307
(二)釋文校勘 307
(三)文字的考釋及訓詁 308
(四)簡本釋文與譯文 310
(五)思想的詮釋 310
三、「外篇題二」在全篇的位置 313
結語 317
附錄 327
引用書目 327
引用青銅器銘文表 345
蓝尾龙:蒙古国大型食草恐龙(长6米/可单挑异特龙)
对于恐龙,大家总是偏爱食肉恐龙,因为它们战斗力强。其实这样想是错误的,因为有些食草恐龙虽然不凶狠,但战斗力并不弱,比如最强食草恐龙美甲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蓝尾龙,它们都是大型食草恐龙,单挑可捶死同等级食肉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蓝尾龙基本资料1、体型:蓝尾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6米,比肃州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12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4:20:420000考古界的“祖师爷”,没想到900多年后,自己的墓穴被考古挖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宝物被深埋在地下不见天日?考古界的“祖师爷”,蓝田四吕中的吕大临,在晚年开始从事青铜器的研究,是历史上最早研究青铜器的人。但是谁知道,在900多年后,吕大临的墓穴,居然被自己的后人“考古”了。身为考古界的祖师爷,自己的坟墓居然被后人考古了,实在是有点戏剧性。吕大临的这个后人,其实还不算是考古,他只能算一个盗墓贼,因为他挖吕大临的坟墓时,想的是将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拿去卖个好价钱。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7:38:340000小型植食镰刀龙:二连龙 长达4米(拥有巨大指爪)
二连龙是一种镰刀龙科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晚期,第一批化石最早是在中国内蒙古发现的,身长可达2米,不过后来研究这是亚成年体,成年体的身长则多能达到4米左右,属于植食性恐龙,拥有着非常庞大的指爪。二连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36:390000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它都有哪些珍宝呢?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的墓葬,位于现在的湖南省长沙市。考古工作者总共发现了三座马王堆汉墓,下葬年代基本都在西汉初年。早在1951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就发现了长沙东郊的汉墓群,当时只是进行标记,而没有进行实质性挖掘。1972年,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发掘工作,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还有很多稀世珍宝,马王堆汉墓也因此被评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53:120000河南发现关羽墓穴 里面有两个女子(关羽墓)
关羽墓里的两个女子应该是盗墓贼。自从诛文丑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关羽名气高涨,人也变得桀不驯,但是历经人生高光时刻之后,他却最终败走麦城,众敌军埋伏,战败而亡。关羽死后,孙权将他的首级送给曹操,而一直欣赏关羽的曹操先是为关羽做了一副身躯,之后更是以王侯之礼将其葬在洛阳,并为关羽修建了一座关羽庙用以祭祀。百年来,关羽庙经过了修葺扩建,规模不断的壮大,香火也一直绵延不断。关羽墓我要新鲜事2023-03-19 23:29: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