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戚城遗址会盟台夯土建筑的快速修复
夯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流行,一直延传至今,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的基础处理以及墙体的建设。古代夯土建筑更能代表当时的文明发展高度,所以,其在现代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备受重视。由于其本质是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夯土寿命受大自然影响较大,特别是夯土城墙、高台建筑夯土遗址,屹立于地面之上,无遮蔽荫护更使其易于遭受风雨侵蚀。

河南省濮阳市戚城遗址会盟台,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2500多年沧桑,只剩下一个高3米许的不规则小土丘,2015年进行了保护性维修,恢复成为底边长24米、顶边长20米的覆斗形历史原貌。2021年7-9月份,河南连续大暴雨使会盟台出现局部滑坡,如何使用古代夯筑技术使受到损坏的夯土建筑快速恢复原状、原貌,是本次维修工作的探索和目的。

清理滑落夯土,为新筑夯土凿出受力平面 拆除被滑塌夯土冲坏的护栏,清理滑落夯土,为维修工作腾出作业场地。滑落夯土可以二次利用。剪除塌落立面暴露出来的乔木根系,防止其继续生长。根据现场观察,会盟台此次出现的四处较大夯土滑落,均有乔木根系参与。“聪明的”乔木根系沿着夯土接缝整齐排列,树干摇摆带动根系摇动松解夯土形成裂缝,引导雨水进入,尤其是在土壤饱水状态下,迅速形成纵向泥浆层,致使失去牵拉支撑的外部夯土顺势滑塌。
剔除滑落立面雨水软化层,暴露出坚实夯土,用三齿铁耙搂出沟槽,以利于与补筑夯土接合。未软化夯土层尽量保留,根据实际情况在立面做出“L”或双“L”形阶梯状受力面,用以承托新补筑夯土。

配备夯筑所需土料 由台体滑落下来的夯土,由于饱水、分解、翻滚已失去凝结性,粉碎后可以与新购黄土联合使用。首先翻拌拍打黄土,不能出现土块和凝结夯土块,然后按8∶2拌入白石灰粉,按10∶1清水中掺入建筑用107胶悬液,再次翻拌两次,保证黄土、石灰粉、胶液均匀融和。掺入石灰粉、107胶是为了增加夯土的黏性、凝结性,保证新筑夯土的整体性与足够的强度。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散,脚踩成块不裂为宜。根据以往维修夯土城墙经验,三七比例灰土行夯后硬度太高,后期不易生发杂草与青苔,颜色过于发白的新筑夯土与其周围苔藓层反差太大,貌似打了“补丁”,影响整体效果。

使用古代夯筑技术夯补缺损部位 在夯土之间插入锚杆或铺垫芦苇,用于加强版块之间联结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技术,相当于现代的混凝土浇筑中必不可少的钢筋。甘肃玉门关汉代长城烽火台、酒泉唐代锁阳城,山西明代大同古堡、明清平遥古城墙,河南开封古城墙、浚县古城墙等夯土建筑上存留的锚杆腐朽空洞与芦苇铺垫层依然清晰可见。
根据古代锚固技术,在“L”或双“L”形阶梯状受力面水平插入竹木锚杆,间距10厘米,在立面、平面洒淋10∶2清水与107胶混合液,增强新老夯土粘合力。将羼和好的土料摊平踩实,用平头铁锨切块翻倒码垛到受力平台锚杆之上并铲平踩实,再用特制的圆头夯具密集行夯。每次上料厚度要求不超过15厘米,夯实后厚度不超过10厘米,力求与会盟台原始夯土厚度保持一致,依次逐层上料、摊平、行夯。根据高度,间隔40厘米或夯筑到“L”形阶梯二层平面时,再次插入锚杆,再依次重复上料、摊平、行夯,直至达到高度要求。补筑夯土要逐层收分,坡度和上下左右保持一致。

微小缺损部位的修整 对于形成陡崖或孔洞式小的垮塌,保持现状,只剔除横向软化层,采用水平行夯填补。对于浅表层滑落,不向内部清理基层,只做简单贴补,修饰表面即可。锚杆外端表层存在空虚,用夯具横向夯实。最后用旧竹扫帚扫刷补筑夯土表面,清除新的光滑加工痕迹,使其快速生发出杂草,亦利于爬秧类植物攀附。已经稳定长满苔藓的小的、旧的缺损不做处理,保持原貌。最后清除四周余土,打扫地面,恢复栏杆。

本次维修历经10天,补筑夯土15立方米,插入锚杆200余根,最后形成100余平方米坡面,经刷毛处理后在苔藓、杂草的作用下,1-2年时间将恢复原貌,消除补修痕迹,达到“修旧如旧”的古建筑维修原则。
暴露于旷野的夯土建筑,水土流失、冻结风化、剥蚀垮塌是其存续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可避免。任何时期的维护修补,只是延长文物寿命,并不能使文物生命永驻。所以,维修后,只要能达到形状、风貌一致即可。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南海惊现500年前明代商船 揭秘我国首次深海考古大发现
这次深海考古调查工作不仅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这次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同时,这次发现也展示了我国在深海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领先水平。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1:26:020000咸阳发现的太医墓 有整套的医具陪葬(太医墓)
太医墓中发现的器具现在不知用途。2020年的5月份,在陕西省咸阳市的一处建筑工地,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正在对江家村的一处西汉时期的古墓进行考古发掘。虽然这处古墓规模不小,但是考古队员们并不太激动,因为陕西地下的古墓基本上都是十木九空,当挖掘进行到地下七米的时候,一个个盗洞赫然出现在大家面前,虽然大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如此严重的道扰依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青铜器我要新鲜事2023-04-09 20:48:260001国史大纲·前言·引论
《国史大纲.前言》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0000青铜器类型与组合变迁反映的京津冀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之历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自夏商以来,以青铜礼乐器、兵器为载体的祭祀礼仪、军事体制成为以中原文化区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鲜明象征。京津冀地区商周时期墓葬和窖藏中出土的中原系青铜器已达百余件,其类型、组合的变迁可作为该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进程的重要实证。由时代特征可将这一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晚商:对中原“奢侈品”和简易“食礼”、兵戈的初步吸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17:260000盗墓者太狡猾,给看护狗下药,考古队也聪明,选盗墓严重的地方挖
汉文帝母亲薄太后与她的南陵本文作者倪方六薄太后南陵,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凤凰嘴霸陵南4.5公里处。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人称薄姬。她是汉文帝的生母,尊称薄太后。薄太后的故事很有意思。据《史记·外戚世家》,薄太后是个私生女,她的父亲姓薄,是今天苏州人(吴地),与原魏王宗室女魏媪私通,生了薄太后。薄太后早前并不是刘邦的妃子,而是魏豹的女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7:3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