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集团军总司令调3个运输连挖宝,士兵不懂盗墓,棺被硬挖出来
李品仙寿春挖宝案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与党玉崐、孙殿英相比,驻扎在安徽境内的新桂系军阀李品仙盗墓,当时做得比较隐秘。李品仙盗掘的对象是位于古寿春(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楚幽王陵。
图:李品仙戎装照
但事情最后还是暴露了,搞得当时民国政坛内人人皆知,动静很大。后来之所以较少被提及,鲜为外界知道,可能是因事发于抗战时期,外界精力都集中在解救民族危机上了。
在抗日烽火连天之际,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候,肩负保家卫国重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本该热血洒疆土,李品仙却指挥士兵去盗墓,发死人财,其行径实在可恶!
⊙地方专员提供挖宝线索
李品仙盗楚王墓时的身份,是国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李怎么会在抗战的紧要关头,打起盗墓主意的?原来,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冬,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就驻扎在寿县。时寿县专区军政事宜,悉归李品仙管辖,这给李的盗墓活动带来了方便。
李品仙盗掘楚王墓的起因,与党玉崐盗掘斗鸡台有相仿的地方,一开始也是当地人向李品仙秘密提供了当地的“宝物情报”,提供了挖宝线索。通风报信的人是谁?据查,此人是时寿县专员马吉第。
图:寿县古城城门
马吉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计地讨好驻在自己地盘上的第一号大人物李品仙。马吉第知道李品仙贪财,又喜欢玩古董,便投其所好,特意将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当地挖掘朱家集李三古堆的事情(详见《民国盗墓史·内幕卷》一书相关章节),向李品仙作了汇报,并且对李品仙说,下面还有不少古物,建议李品仙派人去挖。
马吉第的一番话果然引起了李品仙的极大兴趣。
民国人士称李品仙惯用非法手段攫取古物,但是他并没有贸然下手,而是使用他擅长的军事套路:先进行情报分析。李品仙和集团军参谋长何宣(保定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商量,决定先派亲信、集团军总部交际科科长邓峙一到朱家集查明情况后,再作决定。邓峙一唯命是从,接受了李品仙的特殊任务。
图:国军兄弟这是挖工事,还是挖宝?
邓峙一曾在1960年撰文,详述了李品仙当年盗墓的前前后后——
“第二天我便去到朱家集李三古堆所在地勘察,见那古堆的四周已挖成了一个约十丈宽的大圈,周围成了一个大濠塘,塘里的水有一丈多深。当时向附近的居民了解那古堆的情况,果然和马吉第所说的没有什么差别。”
⊙调三个运输连前去挖宝
邓峙一回到司令部后,把其所见所闻如实报告给了李品仙和何宣二人。掌握了准确“情报”的李品仙,决定发兵,派邓峙一率领三个运输连,前去盗墓挖宝。
图:国军运输连,图为途中修车场景(与本文无关)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人生规则”在盗墓贼中间要改一下:“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也要有。”邓峙一是李品仙的心腹,参谋长何宣担心邓峙一将来对他隐瞒宝物实情,于是派出了自己的侍从副官、湖南益阳老乡傅笃生一同前去,安插进心腹参与盗墓行动。表面上说是协助邓峙一,真实的意图各自心里都明白。
邓峙一、傅笃生二人率领三个运输连到达了朱家集,驻扎于李三古堆附近。
古堆就是古墓,当地人习惯将墓说成“堆”,就与陕西人将墓说成“坑”一样。此古堆在李品仙决定盗墓之前,曾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先后两次被当地人盗掘,寿县专员马吉第向李品仙提供挖宝线索,就是这么回事。
图:现代考古中,青铜品出土现场
因为前两次盗掘,现场留下了一个直径达十丈的大水塘,积水深有一丈多。邓峙一决定,先将塘里的积水排干。李三古堆的水塘是死水,只要连续排,不愁水塘不见底。
于是,在到朱家集的第二天,邓峙一便派人从当地农民家里借了十多架水车,连续抽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把积水排干了。
但是,水干了,意外情况却出现了。原来,古堆四周的泥土不是一般的土壤,而是当年营建墓穴时的人工合成土。这些土的胶性很重,经过水长时间浸泡,变成了比烂泥还烂的胶汁,十分难弄。
怎么办?邓峙一到底是当兵出身,不能围攻就直捣黄龙。他命令手下直接从古堆中心往下挖,直奔墓穴——改变将古堆四周泥土逐渐挖掉的原有思路。
此墓距地表少说也有30米深。向下挖到一丈多深时,土层又不一样了,像铁砂一样,非常坚硬。坚硬到什么程度呢?能把铁锛都折断。好不容易挖掉“铁砂层”后,再向下挖一尺多深,碰到一些像白泥一样的土,但又不是普通的白泥。
图:先秦古墓考古现场,白膏泥已发黑
这种土就是盗墓时常遇到的“白膏泥”,是人工制造的,如果干燥后拿起一小块,手指用力一研,这些白土便成了粉末,这是古代等级较高的古墓中的常用封土。
“白膏泥”的防渗水性能优良,一般堆积在墓葬最核心的地方,将棺材四周严密地围住,泥层越厚,防渗效果越好。有经验的盗墓贼知道,如果见到白膏泥,说明离棺材比较近了。
后来考证,李三古堆是楚王墓。这种王侯大墓级别规格很高。所以白膏泥堆积得很厚,从“铁砂层”向下挖了十多丈深,竟然全是这种泥土。这种土也不比“铁砂层”好挖,初时很软,但一经风干便十分坚硬。
这些士兵毕竟不是专业盗墓的,挖战壕有一手,但盗墓还嫩点,费了很大的精气。挖光白膏泥后,终于见到楚王的巨大棺椁……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皮萨诺龙:最古老的鸟臀目恐龙(长1米/出土于南美)
皮萨诺龙是一种最古老的鸟臀目恐龙,诞生于2.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主要以两后肢支撑行走,体长仅1米,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的阿根廷发现的,但其中只包含了一块骨骼碎片,最终以发现者皮萨诺的名字为其命了名。皮萨诺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25:580000傅璇琮:《文化之旅》读后感——兼及饶宗颐先生的几封书信
饶先生一方面有机继承传统,一方面更大为拓展文化之旅领域,使人耳目一新。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他畅游欧亚非诸多胜地。本书关于国内行记,则学术性、知识性更强,真使人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近日,我阅读饶宗颐先生于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化之旅》,深受启发。这部蕴含文化之情的佳作,必将进一步促进文化建设研究中清雅鉴赏与深思探索相结合。0000秦始皇陵:2002年考古学家全面勘探了秦始皇陵,五个惊奇浮出水面
千古一帝这个称呼放眼整个帝王历史,若秦始皇不敢担绝无第二人可承担,尽管历史上对嬴政本人争议颇多,但他统一六国,建设万里长城等事促进了文明进步。我们如今所使用“中华”二字,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民族取名,霸气外侧又颇具特色的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秦始皇一生传奇而伟大,他年纪轻轻横扫千军一统天下,如此文武双全之人,后期痴迷炼丹求长生之道。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0:51:39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各类陶器)
陶器是以陶土为原料,加水制作造形,经火焙烧而成的器物,具有表面无釉、吸水性高、致密度较低之特徵。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是各地先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具,由于就地取材之故,泥土成分与烧成条件不同,再加上相异的装饰技法,产生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及彩绘陶等不同的种类。1.红陶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29:230001“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图片展”诚征联展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让考古成果深入人心,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文物报社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9月1日,共同策划主办了“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21个省市、79家单位参展,展出文物800多件(套)。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24: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