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盗墓史惟一特例:盗墓者未被官府惩罚反被表扬,盗了谁的墓?
原题:奸相秦桧墓被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官府及法律的严惩。但是,也有例外,明朝成化年间,南京江宁有一盗墓贼盗墓事发后,世人不只没有人指责他,还被“表扬”了,官府也对他作了从劲处罚。

图:现代盗洞,相当专业——先横挖再竖掘
这大概也是中国盗墓史的一桩判罚特例了,原来,盗墓贼盗的是大奸相秦桧的墓。
秦桧死后葬江宁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说了,说说秦桧的死。
绍兴25年(公元1155年)11月,秦桧在府上病死,时年66岁。死前,秦桧父子曾提出辞职,实际上是以退为欲,秦桧想让儿子秦熺顶替自己当宰相。不想赵构将计就计,真的同意秦桧父子辞职了,仅加封一个“建康郡王”虚职。死后,赵构追赠秦桧为“申王”,谥号“忠献”。

图:秦桧画像
秦桧死后,秘密葬回了江宁老家。
江宁很大,秦桧墓具体在什么地方?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后来才弄不清楚的。据《景定建康志》,“太师秦桧墓在牛首山,去城十八里”,应该在春天风景最美的牛首山;而依宋诗人杨万里《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一诗,则应在江宁颇有历史的古镇牧牛亭,即今天牧龙村一带。
2004年、2006年,在江宁的牧龙村、清修村,先后发现过“疑似秦桧墓”,曾轰动全国,媒体记者云集,但最后无一座能断定是秦桧墓,闹了一场全国性假新闻。有点考古价值的是2006年发现的那座“疑似秦桧墓”,最终被断定为秦桧家族墓,出土了秦桧儿子秦熺媳妇曹氏的棺材。
明成化年间秦桧墓被盗
为什么秦桧墓难以不到,原因之一是其为汉民族罪人,臭名远扬,早年墓即被破坏、糟蹋了,成了放养猪羊马牛之所。再者,秦桧墓曾多次被盗掘,毁坏严重,故而地面无迹。

图:古代贵族富人死后都会营建豪华墓穴。图河北曲阳田庄大墓,地宫中的棺床等设施已被盗墓者或是仇家砸坏。
秦桧墓被盗有明确记载的一次,发生于明宪宗朱见深当皇帝的“成化成化乙巳秋八月”,即公元1485年农历8月。盗墓发生时,秦桧墓地已是杂草从生,破败不堪,不是本地知情人,根本就不会知道这里埋的是南宋大奸相秦桧。
此次盗墓事件,记载于《续金陵琐事》(上卷)一书,作者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南京文人周晖。
在明代,盗墓之风比魏晋时期要收敛多了,但在民间仍不时发生。除了奸相秦桧墓被盗外,在明代,唐代奸相李林甫妻杨氏墓,也一度盛传被湖北兴国县乡民盗掘。后证实,此墓非李林甫妻墓,而系宋末元初将领吕文德妻墓,但由此却引发了明朝最大一波盗墓风潮,大太监陈奉遍掘湖北荆州一带荒墓古冢。

图:古代爱随葬墓主生前各种东西,图为汉武帝长公主墓发掘现场,陶俑露出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已成“副都”,盗墓风渐起,特别是江宁一带,因为那边古代墓葬多,自古以来盗墓贼就未绝过种,多如蚊蝇。
盗墓贼从轻发落被“表扬”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从秦桧墓上盗出大量宝物的消息,不久在盗墓贼所在地就传开了。官府顺藤摸瓜,很快便抓到了那名盗墓贼,盗墓贼倒也爽快,并没有狡辩,也没有隐瞒自己盗秦桧墓的事实:反正墓是我盗的,随你怎么法办吧。

图:现代警方缴获的盗墓赃品(与本文无关)
在过去,盗墓的罪行可不轻,尤数明代最厉害,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刑酷而出名啊。《大明律》中有规定,如果盗皇陵,“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对一般的民间盗墓行为,也列有专门的惩罚条例。
《明会典·律例九》(卷168)“发冢”称,“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

图:古代绞刑
可见,在明代盗墓,即使没有成功,“发而未至棺椁者”,也是不得了的,除了要遭杖刑,还要被流放。至如盗墓成功了,把棺椁给打开了,小命基本上就保不住了,严重的要被绞死。
当然,古代盗墓不被惩罚的事例也存在,那就要看关系了。据《汉书·淮南传》(卷四十四),刘邦的孙子刘赐便干过盗墓的勾当,毁了很多民冢。事发后,时皇帝刘彻并未查办他,皇子皇孙嘛。再如,隋初王颁盗掘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万安陵,隋文帝听说后不只未治罪,反而表扬其所为是“孝行”(相关详细内容见倪方六著《风水三千年》)。

图:古代官府审案场景(现代模拟)
如果没有刘赐、王颁这般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盗墓就等着重罚吧。但意外情况出现了,江宁盗秦桧墓这个盗墓贼,在毫无背景和关系的情况下,也被从轻发落了。原来,负责办案的官员恨死了秦桧这个大奸相,听了盗墓贼的交代后,擅作主张,从轻发落了盗墓贼。
当时有一个叫蔡昂的当朝大法官,曾审过不少案子,听说秦桧墓被盗一事后,亲自调出卷宗,审阅后还作了一首诗,“感谢”盗墓贼盗了秦桧的墓。
这,大概算是中国盗墓史上的一桩特例吧。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探索龙:南美巨型恐龙(长20米/与风神龙是近亲)
探索龙是一种巨型植食性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因为它的化石稀少,仅仅只有几块碎片化石,所以目前还无法判断它的具体种属,只能说它是一种和冈瓦纳巨龙和风神龙等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的恐龙的巨型恐龙物种,体长可达20米。探索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08:230001【导语】田野考古之问
【导语】本组文章所记录的是中山大学2016级考古专业本科班部分同学在2018年秋季学期田野考古实习时,师生通过现场教学与讨论后,由参与的同学结合自己的发掘实践写作而成。当时发掘已进行过半,带队老师郭立新教授为总结发掘经验,启发同学们思考,向所有参与实习的同学们提出如下七个问题,现将部分同学就此所做思考与回应进行分享。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8:010006乱世的色彩:元代绘画的承上启下
昨天已经讲过明代绘画的概况,参考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期——明代绘画的缤纷世界在明代绘画繁荣的背后是明代画家对元代绘画的继承。元代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短暂,但在绘画历史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一批画家创作了影响深远的传世之作。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1:480001甲骨文表明:秦始皇与蒙恬的祖上,或曾一起“反周复商”
战国中晚期,齐人蒙骜西投秦国,数次率军出征,帮助秦国夺取韩赵魏90余座城池,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蒙骜之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其中,蒙恬得授三十万兵马镇守北疆,蒙毅经常与秦始皇出入同车。可以说,蒙氏一门三代皆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助力,功绩毫不逊色于王翦!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0:56:360000从考古文物看中华民族龙的渊源
中华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而龙最初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祖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龙”这个概念的?这件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玉龙,不仅找到了龙的源头,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龙的传人”身份,而且对探究中华龙文化的发展序列有重要意义。曲折现世的“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的现世过程,充满了坎坷和离奇色彩,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神奇力量,让它终于辉耀于世……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12: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