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嫔妃葬地被考古发现,朱棣秘迁朱元璋真身于北京“国运山”?
原题 “十三城门抬棺材”另解,——抬出的可能是殉葬嫔妃棺材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文章《朱元璋仅当31年皇帝,何来“洪武三十五年”?》一文中,谈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孝陵的反盗墓和秘葬的传说。几百年来,在南京及周边安徽民间,有关这方面的传还有不少,比如,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后来被篡夺皇位的明成祖朱棣迁葬到北京了。

图:北京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北侧,明清皇家园林
朱棣与朱元璋一样,很迷信,营建北京紫禁城时,觉得大内少了一座风水山,便用城内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挖出的泥土,堆了一座人工山,将之当成“镇山”、“国运山”,以弥补紫禁城风水缺陷。同时秘密迁葬朱元璋于此,因名“万岁山”。此山即今景山,又名煤山。
这种说法太玄乎了,常人都不相信。清人甘熙便称这是以讹传讹。其在《白下琐言》中称,“万岁山在燕京,其时方以会葬不从,兴师靖难,焉有奉移梓宫不远数千里而往之事?”
但不知是不是巧合,反正大明王朝最后确实在此“风水山”上结束的。李自成破城时,末帝朱由检惊慌、绝望之中,以身殉国,吊死于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图:末帝朱由检殉国处,歪脖子老槐树为后人重植,原来那棵早死了
关于朱元璋的真身葬处,安徽民间还有不少传说,如朱元璋秘葬回老家凤阳,巢湖周边则传藏在巢县的一处风水宝地,宝地格局是左青龙,右白虎,正面对大巢湖。
为了证明朱元璋真身未葬在孝陵内,民间还有“马皇后伤心夜哭”的不可思议传说——
在当年,孝陵陵园内每到夜里,就会传出一个老妇人的哭声,在寒冷的冬夜,尤觉凄怜,孝陵周边卫所的住户都曾听到。时人遂传,这是马皇后的哭声。马皇后为什么夜哭?传说是她一人空守一座孤坟,悲伤所致啊,“后来孝陵传夜哭,应缘马后悲孤独”,说的就是这到一回事情。为了安慰马皇后,皇家在孝陵前大做法事,后来夜哭才渐渐消失。

图:明太祖朱元璋皇后、孝慈高皇后马氏画像
这些传说虽然传得神乎其神,有的还是一种迷信,一种附会,但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未必没有影子。比如,朱元璋下葬时“十三城门抬棺材”的说法就很可信,应该是由老百姓形容下葬时抬出棺材较多的说法流变而来。如果真的有这么棺材往外抬,则很可能与朱元璋的殉葬有关,而现代考古发现,孝陵附近确有随葬坑。

图:北京故宫,明朝皇家紫禁城
殉葬本是秦汉以前的丧葬制度,活杀死者身边的妃妾新侍,到阴间给死者站岗放哨当“服务员”。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便曾父皇生前多得不清的后宫女人全都处死了,天怨人恨。刘邦当皇帝后,果然地废除了这一没有人性的陋俗。但已消失了几个朝代的殉葬,到朱元璋当皇帝时,又恢复了这一制度,死灰复燃。
后为子孙皇帝仿效,明成祖朱棣死后,便用30多个宫妃殉葬,甚至连藩王都有殉人。如郢靖王朱栋位于湖北钟祥市的墓被盗后,当地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发掘时便发现了殉人,在左右耳室里,各发现了六棺材,从遗骸鉴定分析来看,年龄都不是很大,都是女性,早都烂了,只剩下牙齿和金属饰物。这些女人当是朱栋生前年轻漂亮的妃侍,她们不可能同时生病死去,惟一的解释是非正常死亡,殉葬的。

图:南京明城门神策门
在皇太子朱标早丧的情况下,朱元璋依传统礼制,立朱标的大儿子、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承继大位,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在朱元璋生前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全部下令处死,殉葬,另有若干宫女从死。至于如何处死这些活生生的殉人,一直是个谜,有的说是毒死。有的说是勒死。

图:《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封面,史专家吴晗主编
但根据朝鲜李朝世宗朝实录(见《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的记载,是吊死——
“帝(明成祖朱棣)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从上文所记可见,是让殉葬者站到小床上上吊,脖子伸进绳套后,太监猛然把下面小床抽走。当时,嗣新皇帝、朱棣的大儿子明仁宗朱高炽还亲自到场,与她们话别,实际是“监刑”。两个朝鲜选献进宫的美女韩氏和崔氏,也都处死了。

图:明仁宗朱高炽
韩氏临死前哭喊,“妈妈,我去了!妈妈,我去了!”未等话说完,太监就抽去了她脚下的小床。其状之惨不忍细想,连后皇帝都看不下去,明英宗朱祁镇果然地废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镇当皇帝时曾被瓦剌俘获,此是他的一大耻辱,但因废除殉葬,使他有了一个良好的历史形象。《明史·英宗后纪》(卷十二)给他的盖棺定论是,“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给朱元璋殉葬的人具体有多少人,史上并无确切的记载。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后来,朱允炆对这些生殉后妃宫女的家属进行了表彰和封赏。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人都被封赏,授以“千户”、“百户”之职,其官皆世袭。他们都是给朱元璋殉葬宫人的父兄,即所谓“朝天女户”。

图:明朝后宫嫔妃(现代影视 形象)
那么,这么多的殉葬者都要用棺材装殓吧,然后陪葬于孝陵。所以,在下葬那天,十三城门同时朝外抬棺材就很好理解了,是当时的南京人对那天出殡时所见,抬出棺材很多的形象说法——应该不只13口棺材,可能是附会了朱元璋所建内城门13座这一数量词。
其实,在当进陪葬也是一种荣誉。但这些殉葬者,可能并全部进入孝陵,而是葬在陪外,具体地点成谜。
据中山陵园管理局的资料,1937年3月,在明孝陵东侧的紫霞湖建水坝时,曾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墓室高约3米,分内外二室,但奇怪的是室内竟然空无一物,此处是不是给殉葬者准备的?
1976年,在距离明孝陵西侧约300米的山麓处,又发现一座砖砌墓葬,出土了大批雕金首饰。一一只金镯的内部印有“匠作局”三字,这是专门皇室制作首饰的官方工场。由于明代这里曾是禁区,非皇亲国戚不能葬入,因此这两座墓很可能是殉葬墓。

图:明朝嵌宝石花蝶珙金饰(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家族墓出土)
当年在明孝陵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时,由南京大学相关专家牵头的考古队,曾对孝陵及周边地下情况作全面的勘探和调查,已发现了宫妃的葬地。最后形成的考古勘探结论是,朱元璋殉葬的宫妃葬地可能分布在三个地方:一处在今天陵西侧百米处,今植物园内;二在孝陵陵宫墙外西南角处;第三处位于明孝陵右侧,与东陵(太子陵)遥遥相望。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朱元璋在阴间艳福同样不浅,被成群的美女“抱着”呢。(部分内容见倪方六《风水三千年》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请勿擅用!作者微信:nifangliu
古代为需要帮助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一种特别服务,值得老龄社会借鉴
古代的“人民医院”本文作者倪方六现代人,特别是老人面临好多问题,突出之一就是“看不起病”、“老有所‘医’太难”,虽然药品进口关税减了。在古代,也面临这类问题。那么,古代是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养老,“老有所医”问题的?我曾在报纸专栏中专门谈过此问题,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这事。建立免费或廉价的公众医疗机构,应该是最理想的医疗模式,古人最早就此进行了尝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55:44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01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02项目负责人陆成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04:580000王明珂:三星堆的启示——历史与文明反思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2:56:460000荒山出现的奇怪黄陵 进门口遍地尸骨(墓穴尸骨)
墓穴中散落的尸骨还是未解之谜。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四川政府准备在青龙湖附近修建一座学校,然而就在工人们施工的过程中,却无意挖出了一个洞,从外面看去很像是古代的墓道。工人们没有多想,立刻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考古学家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了现场进行考察,在确认这是一座明朝古墓之后,他们立刻对其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地下宫殿我要新鲜事2023-03-29 17:14:140000徐长青: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国考古
海昏侯刘贺墓园(原称“墎墩汉墓”)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至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此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考古发掘。国家文物局派遣考古与文物保护专家组现场指导,广泛接纳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利用当今最新科技手段,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取得重大成果。专家们认为,海昏侯刘贺墓园的考古是当今考古与文物保护结合的成功范例。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