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大坌坑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5:38:290阅

▲ 大坌坑遗址分布图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贝丘遗址。位于台湾省台北县八里乡,地处淡水河口。1964年台湾大学发掘。下层为大坌坑文化的代表性遗存,上层属圆山文化。

▲ 大坌坑遗址现况
大坌坑文化层出土的陶器质地松软,以褐色砂陶为主。器腹普遍印有绳纹,口沿部分习见单线或双线的刻划纹,还有少量红色条带彩饰。

▲ 大坌坑遗址出土陶片
绝大多数为圜底和平底器,圈足器较少,缺乏三足器。器形有瓮、罐、碗等,以斜沿罐和短直领罐为大宗。石器的种类也不多,有磨制的锛、镞和打制的斧、网坠等。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至今尚未发现有种植粮食作物和饲养家畜的明显迹象。

▲ 大坌坑遗址出土陶片
在圆山文化层中发现用碎石铺基的房屋遗迹,还有一座用草拌泥搭盖的半圆形低屏壁,推测是挡风烧陶的遗迹。

▲ 大坌坑遗址墓葬
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纹饰有锥刺纹、圆圈纹和红彩平行条纹、卵点纹,而不见绳纹。常见器形为罐、碗、壶等。石锄、台阶形脊的有段石锛、双肩石斧是较有代表性的石器。还发现一件两翼式的青铜镞。

▲ 大坌坑遗址房址(F7)
由于目前在圆山文化遗址里未发现铸铜遗迹,而这件铜镞的形制又与商、西周的相同,因此有人认为,圆山文化的青铜器当是从大陆传入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江西抚州:水库水位急降,佛头遗迹显出水面,考古专家发现秘密
洪门水库位于江西抚州,是江西省内第三大水库,库区内小岛上千个,早年名作醉仙湖,是当时万千小镇的缩影,如今却繁荣不再,人影萧条。有一年,江西降水较少,库内水位大量下降,从水底突然探出的一座佛头,一时震惊国人。那么,水底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其中佛像又到底代表了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4-21 20:27:080000主棺打开后,出现的是一整棺的黑色棺液,这可让考古家头疼了
在2007年某天深夜,警方得到举报,有人在荆州市的谢家桥盗墓。而在接到消息之后,警方立马出动,在到达现场时,盗墓贼正搁那儿用铁铲挖,盗洞已经快到棺材板了,幸好警方来得早,这才让古墓没有被盗,而第二天警方立刻通知考古人员进行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11:0000002022“十大考古”背后的故事
#2022十大考古#百余名专家代表线下参会,一众大咖与各项目发掘者齐聚一堂,考古界顶流活动“十大考古”终评会精彩纷呈。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场活动背后的故事,作为“十大考古”活动的主办方,在此用我们的视角讲给大家听。修订章程细则更好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4:31:380000周志清:横断山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互动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为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走向山脉的总称①,其范围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北界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达中缅边境。山脉的南北横亘,造成了东西地貌的分野和屏障,这里不但成为气候、降水的分水岭,造成了自然地理的巨大反差。横断山脉形成的南北交通孔道成为古代人群互动的纽带。0004小鸭嘴龙:中国出土的最小恐龙(出土于广东/不足3米)
小鸭嘴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主要以植物为食,是目前中国出土的体型最小的恐龙之一,体长不足3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扁平的吻部和齿槽,和埃德蒙顿龙较为相似,第一批化石发现于中国广东省。小鸭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0:47: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