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赵辉:《史前文化与社会的探索》自序
在李伯谦先生的一再催促甚至是命令之下,加之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心全意做成此事的执着,让我越来越感到压力,我终于把文集的文稿整理出来了。

2019年底,李伯谦先生就对我谈及打算为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员们出一套文集的想法,其中有我的一本的计划。对此我当然心怀感激!但同时也很踌躇。原因有二。一是我生性散漫,做过的事全无记录,写过的东西大半没有整理归档和备份,这还是在有了电脑这种工具之后,此前的手写稿,更不知哪里去了。我很羡慕那些做事认真、有条有理的学者们。例如看了张光直先生的《番薯人的故事》,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张先生竟然连这些学问之外的陈年旧事都能记得如此清楚,他一定是连中学时代的日记都保留着!对此,我只有佩服的份儿,做是根本做不到的。于是对于出版文集这件事,越发踌躇,越发畏缩了。第二个原因更根本一些。“文革”把我本当用来读书的十年时间消耗到人生的其他方面上了。此后我才进入大学,学考古。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但我心里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选择了我们,眷顾了我们。在这批被耽搁了的一代人中“矮子里拔将军”,我幸运中签了而已。所以,尽管师从苏秉琦先生、严文明先生,并在名师芸芸的北大考古系受业,但先天不足,已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了。所以,学术对于我来说,是条荆棘之路,绝非坦途,能走多远,自己心里清楚。既然没有多少值得自傲的成绩,如今要出文集,我心虚。
不过,转念想,从自己读考古学算起,到今天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毕竟这是认认真真的四十多年,哪怕是不为他人,只为自己,也该有个某种形式的自我总结为好。同时也好向我的恩师汇报。文集也许就是最好的形式。出版文集的这件事情又来得恰当其时,把总结一下的想法推向了落实——这要再次感谢李伯谦先生。
动了这个念头后,我开始着手编排事项。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李岩兄和黄可佳、王小娟二位帮我收齐了那些已然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文章篇目。从中选出若干,分考古学文化研究、古代社会复原研究和考古学方法与理论的思考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中的文章按发表年代编排起来。在挑选和编排文章的过程中,把它们重读了一遍,最大的感觉就是早年间年轻气盛、不隐锋芒,近年则圆润平和了不少,或许这就是人生。当然,学术上的肤浅幼稚乃至错误之处更多。但为了忠实于我个人的这段历史,这次编辑出版,除了订正一些明显的错字、别字、脱字之外,其余一概没有改动。另外,按照原来的想法,本打算把一篇接受李新伟兄采访的文字《问学之路》作为文集的代序的。因为这篇文字中包括了我进入考古学殿堂以及此后过程的回忆,也有有关上述三个学术领域问题的思考,看了它,也就大概了解了我的学术人生。但为了服从丛书的统一编辑要求,写下这段文字,权当书序。而把那篇文字放在本书最后,算作总结。
赵辉
2020年6月25日
洛阳、太原、凤翔、成都4地一度成为唐朝副政治中心,现代行吗?
“两京制”向“五京制”变化——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2)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汉朝之后,古代中国进入了又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年代。期间,虽然有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立起的晋朝,曾一统中国,但此统一局势仅持续了37年,就瓦解了。接下来,就进入南北朝时期,一直到杨坚(隋文帝)代后周建立隋朝,古代中国才重新统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07:050001鞠荣坤:模仿与化形:史前玉器与动物崇拜探索
新石器时代有许多表现动物崇拜的玉雕。从红山文化晚期到龙山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前1700年),在先民的思维中,人与动物的联结愈加紧密,投射到艺术品的形象塑造上,即是与动物形体的融合和转化逐渐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图像中的“眼睛”“獠牙和羽翼”以及“冠冕”是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体现了人对动物自然力量的汲取和尊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11:4000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
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入选项目负责人就考古新发现做学术报告,同时邀请专家点评,并面向公众进行全程直播。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了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点击遗址名称可查看详细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52:140000有一节气古人特重视,皇帝要用64名美女舞蹈助祭,现代人看淡了
古代立夏活动有多隆重?本文作者倪方六“立夏”节气将至。所谓“立夏”,即夏天开始的日子,从这天起时序就进入了夏季。这篇文章,就来说说与立夏有关的风俗,和古人立夏时的行为选择。在古时,作为四时八节中的重要节气之一,“立夏”很受重视。在这一天,从朝廷到民间,都有许多“迎夏”活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47: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