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河南: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的统治网络
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大致跟现在河南省的范围差不多。东边到豫东周口一带,南边至湖北北部,西边到陕西东部,北边到山西南部。

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分布为我们展示了当时金字塔型的等级制度。根据聚落面积大小和遗存规格高低,可将二里头文化聚落分为四级。
第一等级:二里头遗址。面积最大,300万平方米,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出土了很多特有的、高规格的遗迹和遗物。
第四等级:几千至数万平方米的小型聚落,数量最多,分布在每级中心聚落的周边。
以二里头为中心,网络布局清晰且等级结构分明、由河流水系有效连接的包括整个中原范围的庞大聚落群,很可能已经构成了二里头早期国家政治实体所能够有效控制的地域范围,充分显示了二里头王国具有发达的控制网络和统治文明。在这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式社会中,处于塔尖的统治阶层使用标志他们身份地位的青铜礼器。这些用于祭祀与宫廷礼仪的青铜酒器、乐器,用于仪仗的青铜、玉石武器以及其他玉礼器,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青铜礼乐文明。
不论东边的岳石文化、北边的辉卫文化、漳河型文化、西边东下冯文化,更大范围的齐家文化、夏家毋庸置疑,二里头文化是那个时期最发达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二里头文化创造的文明成果,大部分被后世所继承。
二里头城市规划方面的路网规划、择中立宫、显贵拱卫、居葬混杂等制度,宫城方面严格规整的宫城、宫室、建筑规制等制度,在偃师商城为代表的商代早期城址中继承关系明显;青铜礼器的组合、形制及所体现的礼制观念、礼仪制度,被商周王朝继承,奠定了后世商周高度发达、高度辉煌的青铜礼乐文明的主要基础。甚至日用陶器方面,除少量陶器种类继承自下七垣文化之外,二里岗文化[3]的大部分陶器形制继承自二里头文化。因此,从上层规划、宫城、宫室制度、青铜礼乐制度,到下层的陶器文化,二里头文化都为商文明奠定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基础。
二里头文化形成之后向周围强势辐射文化影响力。在东北地区赤峰大甸子遗址,可以见到二里头风格的陶爵和陶鬶;在浙江、上海一带的马桥文化中见到二里头文化的陶觚;在安徽地区见到二里头文化的铜铃和铜斝;在甘肃、四川三星堆见到二里头文化风格的铜牌饰,等等。

二里头文化的牙璋也影响到了广大地区。在早期牙璋的基础上,二里头文化的牙璋很大的变化。第一,牙璋器体尺寸大型化,尺寸由之前长约30厘米增长到约50厘米;第二,牙璋扉牙形状龙形化,根据研究,牙璋扉牙可能表现的是张嘴的龙形象;第三,牙璋用途功能礼器化,二里头文化之前的牙璋大部分出自山地或者城墙中,可能用于祭祀。二里头文化的牙璋都出现在高等级的贵族墓葬里面,是代表等级身份的重要礼器。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牙璋在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香港地区、四川三星堆甚至越南北部都有发现,这么大的范围都受到以二里头牙璋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制度的影响。以上种种实例可以看出,二里头文化对中国广大区域都有直接的影响,二里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与引领者。

综上所述,二里头文化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广域王权国家,是商文明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前身,并将强势的文化影响力向四方辐射。中国历史由“多元化”的邦国时代进入“一体化”的王国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是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主根和灵魂,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断特征的重要体现。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与文献记载中的夏王朝对应度极高,它们极有可能是夏都、夏朝的遗存,是研究中国早期王朝国家、夏朝考古最重要的对象。
第二等级:以荥阳大师姑、新郑望京楼遗址为代表。面积从六七十万到168万平方米,外有城墙,出土有一些铜或者玉质的礼器,级别也较高,是具有重要政治和军事意义的中心,很可能是二里头王国的某一属国的中心或军事重镇。
第三等级:10万到30万平方米的遗址,一般没有铜制礼器,可能会有小件石器或玉制礼器,多是一些陶制(白陶)的礼器。它们集中于今天嵩山周围的郑州至洛阳一带,颍河、汝河流域至三门峡一带的河流水系及近旁的交通要道。
本文节选自赵海涛:《二里头 3700年前的中国第一王都》
布拉西龙:西班牙小型恐龙(长4-5米/长有突出冠饰)
布拉西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时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5米,体重只有1.5吨左右,最大的特点就是和鸭嘴龙科恐龙下的赖氏龙类一样,都拥有着突起的冠饰,第一批化石是在西班牙发现的。布拉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26:430000华夏文物代表的青铜器 到底有多重要(青铜文物)
青铜器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漫长的岁月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商周青铜文明是最耀眼的明珠之一。泗阳方向的青铜模型、厚重而神秘的画着人脸的方鼎、凹凸不平、徘徊的板方器……近代以来,三乡已出土数百件殷周青铜器。时代,一直如此。它以重型青铜器而闻名,而且对于后世有许多影响。青铜器魅力我要新鲜事2023-07-18 20:32:350000古寺挖出一口“金棺材”,至今都无法打开,考古队:无一人敢动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奇珍异宝在岁月的流逝中都消失不见了,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的稀世珍宝也开始面世,惊艳了世人们的目光。但有一些珍宝就连专家也难以解释,为了保护它们不被外界空气氧化,只能将其封存起来。就比如在龙泉寺地宫中出土的一口“黄金棺材”,这口棺材至今都无法代开,就连考古队都表示:无一人敢动。那么这金棺材之中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呢?我要新鲜事2023-07-08 15:44:04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寺墩遗址
▲寺墩三号墓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位于江苏省武进县三皇庙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8、1979、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现了随葬玉制璧、琮较多的良渚文化墓葬。良渚文化层的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为公元前2790年左右。▲陶盘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7:00:560000盗墓奇事三则,夫妻下葬80年后仍栩栩如生,墓飘异香
古代盗墓奇事三则本文作者倪方六我的《中国盗墓史·古代人物卷》正在出版之中,不久将和读者见面。就此来说说盗墓。盗墓本身就是很诡异的事情,而在盗墓过程总会出现奇事,在史书上,这类记载不少。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说故事三则。刘表夫妻下葬80年后仍栩栩如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51: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