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藏玉于墙”的石茆玉器
石峁玉器的辑录大致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见录于清代吴大澂 《古玉图考》。至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石峁多有玉器出土的情况已为人们所知。1976年,考古工作者踏查石峁遗址并开始征集玉器、陶器等文物,调查成果公布后,学界就石峁玉器的年代、性质和来源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经过多年的探索,特别是2012年以来石峁遗址持续的大规模考古工作使得人们对石峁文化玉器的认识最终明晰起来。石峁文化玉器的器类有牙璋、斧、钺、铲、多孔刀、璧环、牙璧、璜、人头像及玉蚕、玉鹰、虎头等动物造型,以大型片状玉器牙璋、多孔刀、铲及璧环、人头像等为其特色器类。

牙璋起源地点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数量较多的牙璋,根据地层关系推断其处于龙山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之间,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发现时代最早的牙璋。学界目前多倾向认为石峁文化牙璋的年代较早,中原乃至江汉地区牙璋的出现,是受到了石峁文化的影响。

石峁玉器多为片状器,少数为采用圆雕工艺的动物造型。崇尚扁薄,切割平齐、边棱锋利,片切割技法十分成熟,大型片状器物中央打洼。器物剖切改制现象普遍,许多玉刀、钺、铲由同类器物对剖改制或其他体厚的器类剖片而成,如玉琮等被剖切为方形片状器。一方面反映出玉器作为稀有资源被重复利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石峁先民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以及对玉料的娴熟把控。
就出土状况而言,石峁玉器多出自石砌城垣及重要城防设施的墙体或倒塌堆积、墓葬、祭坛等3种遗迹中。其中,“藏玉于墙”的特殊现象,改变了之前学界普遍认为石峁玉器全部来自墓葬的认识,为玉器提供了新的埋藏背景与意义。外城东门和皇城台门址一带的石墙内埋葬玉器的现象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玉器或发现于墙体倒塌堆积之中,或发现于石块砌筑的墙体之内。根据其出土状况分析,这些玉铲、玉璜、玉钺等器物应是城墙修建过程中有意嵌入墙体的。

《竹书纪年》记载“桀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晏子春秋》也有“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的记载。石峁遗址所见将玉器置于墙体之内的现象,符合上古文献或神话中提到的玉门、瑶台、璇门的相关记载。作为石峁人在信仰层面驱鬼辟邪观念催生的精神武器,石峁外城东门址所见杀戮奠基及墙体藏玉现象,极大地满足了神话中辟邪的心理寄托及“宗教中心”的向心功能,也成为其凝聚周边中小型聚落的核心手段。

属于石峁文化的新华遗址曾发现一座长方形坑K1,其内出土36件玉器,分6排竖直插立,有刃部的器物刃部朝下埋入土中,无刃部者其薄面朝下,器型有钺、铲、刀、斧、环、璋等。K1不能排除作为玉器窖藏的可能性,抑或已承担了祭祀的功能并被赋予了特殊含义。
崇玉用玉是石峁文化圈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石峁文化玉器的玉料主要以蛇纹石、透闪石为主。其中蛇纹石玉器多呈墨绿色和灰绿色,尤其以茶褐色带黑点为典型特征,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种玉器会显出浓烟色,厚处则呈黑色。透闪石、阳起石玉器多呈黄绿色,里面泛着像山水画一样的黄斑。
石峁玉器的年代,除了根据器物本身形态进行断代之外,更多依靠于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关系及测年手段,共同构成了分期的标准。石峁玉器的年代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属于龙山时代的晚期,晚期已经进入了夏代的纪年范畴,所以早晚两期玉器的器形和工艺略有差别。
从玉器的风格上,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影子。比如牙璋,在山东地区和中原腹地都能看到,时代上略有早晚,后石家河文化及再晚一些的三星堆遗址,也发现有牙璋。石峁的鹰形玉笄和石家河的非常相似,还包括虎头的造型,显示出受到多元文化影响,甚至有些玉琮还带有良渚文化的风格。
石峁文化玉器以其数量庞大,器类独特和玉质迥然成为世界范围内玉器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它在中国古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已逐渐凸显,我们可以认为石峁文化玉器是继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作为用玉中心衰落之后,与齐家文化、石家河文化鼎足而立的一处重要的史前用玉中心。
2022“十大考古”背后的故事
#2022十大考古#百余名专家代表线下参会,一众大咖与各项目发掘者齐聚一堂,考古界顶流活动“十大考古”终评会精彩纷呈。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场活动背后的故事,作为“十大考古”活动的主办方,在此用我们的视角讲给大家听。修订章程细则更好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4:31:380000成吉思汗下葬时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隐情
中国两座最特殊的古代陵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有很多皇家陵墓,每座陵墓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比如,被民国军阀孙殿英盗掉的清定东陵。定东陵即晚清太后慈禧的陵墓,其实定东陵有两座,并排而立,除了慈禧的,还有慈安太后的,这两位太后都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的陵号名“定陵”,皇后的陵墓位于定陵东侧,故谓“定东陵”。慈禧陵墓的传说很多。但最为诡异的故事是慈禧下葬后封闭墓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52:290001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
01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02项目负责人张光辉01遗址概述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碧村村北,地处黄河和蔚汾河交汇处,东距兴县县城20公里,西离陕西神木石峁遗址51公里(图1)。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54:130000刘庆柱:殷墟发掘简史
考古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20世纪初叶,疑古思潮的兴起,促使当时的史学界极力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改变当时史学研究的窘境。在这一过程中,殷墟机缘巧合,成为整个事件的中流砥柱。殷墟考古发掘的启动与进展,成为中国考古学史的一个缩影,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发生、发展与壮大。1.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产生0001纪实 | 流散在外的国宝啊,正在以这种方式回家——记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虚拟复原研究展示项目
史家珍“我们都是穷人,是被土匪逼来的。盗凿神像是造罪,是最丢人的事。谁要知道我们盗凿都要骂我们,亲戚朋友都和我们断绝关系,可我们有啥办法啊?不然就有生命危险……”1965年12月23日,曾参与盗凿龙门石窟造像的石工王光喜、王水、王惠成三人嗫嚅道,他们被文化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调查组及龙门文物保管所请到石窟现场,回忆当年盗凿龙门石刻的情况。暗无天日的岁月里,珍宝蒙难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51:1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