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赵辉:田野考古学》序(附目录)
序言
考古学的资料都来自田野考古工作。更何况田野考古的工作现场,既是采集各种资料信息的现场,同时还是考古学的第一个研究现场。对遗迹间关系的分析、遗迹性质的初步判断等,都是在整个现场就开展起来的。有些在这个现场提出了却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事关一座遗迹的功能等,就给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因此,田野考古是整个考古学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田野考古,就没有考古学;不懂田野考古,就做不好考古学研究。
正因为如此, “田野考古学” 这门课,一直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的基础课、核心课。考古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整整第一个学期,雷打不动是田野考古的实习课程。此前的二年级第二学期,还有一门 “田野考古学概论” 的课堂讲授。在1989年之前,四年级学生还要参加将近一个学期的田野考古实习,叫作毕业实习。此外,与田野考古实习有关的课程还有 “考古测量” “考古绘图” 和 “考古摄影”三门。可见在本科生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里,田野考古的训练实为重中之重。1989年之后,迫于形势变化,四年级的毕业实习不得已取消了。今天很多老师谈及此事时还有几分遗憾,认为现在学生的田野考古训练不够充分。好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程被原封不动保留了下来,延续至今。由以上介绍足见田野考古这门课程无论在老师们的心目中,还是在整个考古学课程体系的安排上,其分量之重,以至于考古专业的老师们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田野考古的教学与实习。但也许正是参与的人太多,编写《田野考古学》教材反而很难指定落实给哪个人了。
情况在2003年发生变化。是年,国家文物局根据客观形势需要,决定恢复停办了十多年的全国田野考古人员培训,把培训任务交给北大,地点选在山东临淄桐林遗址,并请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办班的各项工作。北大接受办班任务后,指派我和刘绪先生负责此事,全程参加培训教学的还有秦岭,张海也参加了很大一部分的培训工作。而山东考古所则派出魏成敏、孙波、高明奎三位业务骨干出任辅导教员。我们还聘请西北大学陈洪海先生共同执教。为了做好培训,我们经过商议,参考借鉴了国家文物局此前的田野考古领队班的办班经验,同时基本套用了北大田野考古实习的教学训练框架,结合学科的前沿动态,仔细设计了培训课程,甚至细化到每个环节。在各位辅导教员和全体学员的通力合作下,这个年度的培训效果还不错。于是,国家文物局决定把此后的培训班任务继续委托给北大,并于2005年委托我们一项新任务,即修订业已颁布实行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2006年年初,这个年度的培训顺利结束,我们同时也完成了对《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修订。完成的修订稿是个有大量引用文献和几乎是逐条说明注释的学术文本,后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反复评审、修订,于2009年正式面向全国考古机构和人员颁布实行,也就是今天还在使用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当时,我在学校还承担着 “田野考古学概论” 的讲授任务,虽然不时感到缺少一本合适合时的教材,但毕竟是一个学期的课堂课程,在课堂上有时间把一些逐渐萌生出来的新想法慢慢道来。所以,教材虽然需要,却不显得特别急迫。但经过两次非常紧凑、高强度的培训班教学后,感到了编写一本教材的迫切性。
之所以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还有一个原因,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考古学开始了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向古代社会复原研究的转型。复原古代社会所需的资料信息,无论在种类、数量、质量上,都与物质文化史研究的需求有很大不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而对田野考古提出一系列新的诉求,而田野考古必须对此做出响应,于是田野考古技术方法体系发生变化。不过,说来简单,实际却是一个颇为漫长的摸索过程。实际的情况是,中国考古学对古代社会复原的追求很早就有了,20世纪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聚落考古就是一例。只是在当时,物质文化史的研究是当务之急,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当中国考古学全力以赴地解决这个任务时,聚落考古只是很小的支流,开展聚落考古的田野工作方法也就来不及认真系统地琢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发现了山东长岛北庄遗址。试探性的发掘表明,这是一座房屋等遗迹保存相对完好的史前村落。于是,严文明先生调整实习队在胶东地区的工作思路,把重点放在尽可能完整揭露北庄聚落上来了,而如何科学有效地揭露出一座聚落的田野工作方法的探索也随之开展起来。循此方向的努力终得回报。至1986年,连续的考古发掘揭露出北庄村落的基本格局。苏秉琦先生当年评价说,这是一座“东半坡”。
实事求是地讲,北庄遗址的发掘未必在聚落考古的方向上一下子就走出了多远。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奠定了此后北大新石器考古实习的学术方向。自那以后,北大新石器考古实习队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进行了旨在搞清楚这一超大规模遗址的聚落结构的田野工作和相关的遗址勘察方法的探索。在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上通过连续的工作以尽可能揭露聚落全貌的同时,认真探讨了“地面”在串联起分布在不同部位上的遗迹的原理和在发掘现场把握聚落布局结构上的关键作用,从而把“地面”或曰“活动面”提炼成为一个地层学上的重要概念和操作指南。与此同时,还在历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人工遗物和各种“自然遗存”的采样系统,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三维测绘系统,改良了田野工作各流程上的记录并使之更加严谨和体系化。而这些心得经验,又被运用于同时期广东三水银洲、浙江桐乡普安桥、浙江余姚田螺山、山东临淄桐林等遗址的工作上。将之进一步验证和总结、提炼,最后形成的一套经大幅度充实、改良提高的田野考古方法体系,被我们贯彻到了2003年开办的全国田野考古人员培训班的教学上来了。当然,北大新石器考古实习对聚落考古技术方法上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令其日臻完善之中。而商周考古实习队转战周原之后,也把田野考古的方向调整到周原乃至整个关中西部的“大周原”的聚落形态考古上来了。
从资料角度而言,古代社会的结构体现在聚落的结构上,这个社会中的人类行为内容蕴含在聚落各种遗迹的功能信息中以及从中出土的各种人工遗物和自然遗存的证据中;这个社会的变化,则被记录在遗址不同层位的“地面”串联起来的整体,也即不同时期的聚落景观之上。按照我们的理解,把以获得这样一套用来支持古代社会复原的资料为目的的田野考古,叫作聚落考古。也即聚落考古是考古学实现古代社会研究的技术路线、途径。学术理念的变化,使得聚落考古的范围大大超过了在物质文化史研究阶段的主要以获得人类物质遗存面貌及其变化的资料为目的的田野工作。它所动用的技术方法和此前阶段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一套技术构成更为复杂和配合组织更加严谨的体系。
在以上对北大田野考古的回顾中可以看到,在构建这一聚落形态的田野考古方法体系的探讨上,应该说北大是走在前面的。也是这个原因,我们在做培训时,在国内找不到一本足以系统说明这个新体系的田野考古教材。我们还意识到,如果全国各高校考古专业的学生培养中继续沿用老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向古代社会复原研究转型的形势需求了。当时虽然颁布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但这部采用规章条例式语言形式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很难表达出学科理念变化而导致在研究技术方法层面发生联动变化的逻辑关系,以及新的田野考古工作体系的构成原理等学术内容,让人不大容易了解其“所以然”,不能用作说明道理。时也势也,编写一部新的田野考古教材就十分必要了,而编写任务也就自然落实在北大参与了全国田野考古培训班教学的几个人头上了。
大约是在2010年,在国家文物局颁布实施新修订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之后,以及在又完成了国家文物局为迅速推广实施这个规程而交给北大的面向全国的培训任务之后,我和秦岭、张海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着手本教材的编写了。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于2011年得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立项(项目号:11JJD780007)支持。还要再次强调的一点是,本教材之所以编写出来,不仅仅是署名作者几个人的劳动(第一章,赵辉;第二、三章,赵辉、张海;第四章,秦岭;第五章,张海;第六、七章,赵辉)。在很大程度上,它实为我们这几个署名作者对北大考古专业几代人近70年,尤其是近40年以来的田野考古教学和研究的思考、心得的汇总。在北大,绝大多数考古专业的老师都带领过田野考古实习。所以,本书就有他们各种各样的贡献。当然还有在培训班期间来自不同单位的各辅导教员们的贡献。因为以各种方式参与了这项工程的人数实在太多,恕不能一一记名感谢了。
赵辉
2021年4月15日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考古学的田野工作/ 001
第二节 田野考古学/ 011
第三节 田野考古简史/ 016
第四节 本教材的编写/ 029
第二章 考古调查/ 032
第一节 概述/ 032
第二节 发现和确认遗址/ 039
第三节 调查的准备工作/ 047
第四节 遥感考古调查/ 053
第五节 地面踏查/ 063
第六节 调查中的采样与记录/ 076
第三章 考古发掘/ 084
第一节 概述/ 084
第二节 考古地层学/ 087
第三节 考古发掘的准备工作/ 103
第四节 探方发掘法/ 111
第五节 发掘技术与常见遗迹的清理/ 117
第四章 实物资料和信息的采集/ 133
第一节 概述/ 133
第二节 采样系统的分类/ 135
第三节 采样方案的设计/ 139
第四节 采样流程/ 156
第五节 采集技术与方法/ 162
第六节 采样中的记录要点/ 180
第五章 记录系统/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记录系统/ 196
第三节 记录流程/ 219
第四节 记录方法与要点/ 224
第五节 田野考古数字化/ 242
第六章 资料整理/ 250
第一节 概论/ 250
第二节 资料整理的流程及技术要点/ 253
第三节 以年代学整理为基础的田野资料深度整理/ 274
第四节 对考古资料整理的前瞻/ 294
第七章 考古报告的编写/ 297
第一节 概述/ 297
第二节 考古报告的基本体例和主要内容/ 301
第三节 考古资料、成果的其他形式的刊布/ 310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45:590000地下文物看陕西:汉代的商业经济
汉初,由于政府对工商业采取放任政策,“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兴盛,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富商大贾,司马迁称他们为“素封”之家。汉武帝时,虽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打击商人,但商人只是受到了暂时的抑制,不久他们又活跃起来,甚至连王公贵族也加入商人的行列,利用其特权经商谋利。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8:11:210002考古发现一座唐朝公主墓葬,里面发现男性遗骸,鉴定后很惊讶
中国古代历史,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财富,而考古专家的工作成果,也让人们发现了很多惊奇的事情。人们对历史,逐渐感兴趣,而历史的依据,就是通过古代墓葬得到。但考古的过程,更是让人惊心动魄,毕竟干的是挖坟的事情,在中国,这是相当忌讳的。索性是古人的墓葬,也是出于对古代文物的保护。因为有一群人,为了钱财,专干缺德事情,就是盗墓贼。他们也是考古专家最恨的人,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很多文物,让专家心疼不已。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00:220000在陕西挖出的两座千年古墓 居然有着两个免死金牌(千年古墓)
免死金牌的主人,是唐朝末期的一个节度史。一般来说,越是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他们的墓穴就会建立的比较好。而且在里面就会有着更加值钱的陪葬品,当然了,这些人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盗,所以他们也会选择把自己的墓穴设计的就像是一个迷宫一样。还会增加很多的机关。在2000年我国陕西宝鸡就挖掘出来了一座古墓,在里面发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东西。陕西的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3-01 18:54:580000葛剑雄:环境保护要有基本的人道前提
编者按:环境保护不仅是一个观念、认识的问题,也是一个与经济增长过程,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等密切有关的实践性问题;视角多样,众说纷纭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葛剑雄先生的文章从另一些角度提出的看法,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各种反应。我们期待着这些反应的回馈,以利把问题的讨论进行得更深入、更具体。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