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一体到九州攸同的考古学观察
龙山晚期到二里头时期的中原,经历了一个由冲突震荡到整合统一,由龙山时代部落自治到二里头王国统摄四方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在文化格局、生业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体现,整体呈现出夏时期“诸夏一体到九州攸同”的进程。本文试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这个过程简述如下。
1.文化格局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山文化晚期
公元前2200年左右气候开始变得干冷(韩建业,2006),北方的老虎山文化南下覆灭了陶寺文化(韩建业,2007),西进受到客省庄文化阻挡的三里桥文化(董霄雷,2020)在老虎山文化的威压下转向东徙(段天璟,2013),山东龙山文化推动了造律台文化的西进(李伊萍,2005)。为应对黄河流域各方势力纵横捭阖、逐鹿中原的变局,位于中原中心的煤山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采取了联合造律台文化一同向南扩张的应对策略。此次南下,一方面迅速取代了石家河文化,使长江中游从此“纳入中原文化的系统”(王巍,2004)。另一方面移民到长江下游,占据了宁镇地区和环太湖地区,形成南荡遗存(张敏,2002)和广富林遗存(焦天龙,2005)。
2.“众星是仰北辰”的二里头文化时期
煤山文化、王湾三期文化、造律台文化在联合南下的同时,也在彼此间进行着整合。三者相互整合的产物即新砦二期遗存。新砦二期遗存形成后取代了煤山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并继续向南施加影响(张海,2021)。新砦二期遗存的发展催生了二里头文化的异军突起,又被称为二里头文化的孕育期(王立新2020)。二里头文化崛起后迅速成为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赵海涛、许宏,2019)。二里头文化兼收并蓄四方文化因素的同时(郑光,1995;许宏,2009),也在向四面八方辐射影响(崔宗亮,2011)。二里头文化向南扩张,将长江以北的中游地区纳入文化势力范围(张昌平,2006),并进一步向鄂南、湖南、赣鄱地区施加影响(向桃初,2011);向东南的扩张影响了江淮的斗鸡台文化(杜金鹏,1991)的进程和太湖的马桥文化的面貌(向桃初,2011),并将一些文化因素传播至华南甚至越南;向西南进入成都平原和峡江地区,催生了三星堆文化(向桃初,2005)和朝天嘴文化(于孟洲,2010)。二里头文化向北对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产生强烈影响(李伯谦,1991),推动下七垣文化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张渭莲,2007);向西北影响了晋中的白燕文化的面貌(蒋刚,2009);向东北对夏家店下层文化产生强烈影响(杜金鹏,1995)。二里头文化向西渗透到了关中东部(张天恩,2000),并将文化影响力扩散到甘青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之中。二里头文化向东扩张至豫东时,则遭到岳石文化的抵制,使二里头文化并没有渗透至海岱地区(郭明辉,2020)。
3.生业经济
古代生业经济一般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其中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经济可具化为先民如何获取食物资源和管理家畜等方面。禹州瓦店(陈相龙、方燕明等,2017)、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等遗址的材料表明,煤山文化核心聚落以粟作农业为主导,水稻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家养动物有狗、猪、黄牛、绵羊,先民的食谱特征是C4(食粟)。余庄遗址当地先民的食谱则主要呈C3特征,植物浮选结果显示他们的主食可能是块茎。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先民则存在C4(食粟)和C3(稻或渔猎)两类比例不相上下的食谱特征(周立刚,2017)。这表明龙山文化晚期不同区域的核心聚落的生业模式有着明显差别。新砦二期时,新砦遗址的食物资源种类与煤山文化大致相同(袁靖,2016)。农业经济的新发展是种植了小麦(赵志军,2007),绵羊由放养转为人工圈养和放养相结合。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农业结构和家畜管理在继承前期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新增添了山羊和大中型鹿成为家养动物(李唯,2022夏文化论坛)。但二里头文化时期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李唯称之为“中心化和规范化”:一方面,仅在中心聚落二里头遗址里发现稻旱并重的农业结构(许宏、袁靖,2019),而在二里头文化的外围,如漯河等地(李艳江等,2022)和二里头文化核心区的一般聚落(如洛阳皂角树遗址)仍以传统旱作农业为主导;另一方面,在家畜的管理方式上,二里头文化核心区相对漯河等外围区更规范、圈养程度更高(李唯,2022夏文化论坛)。
4.社会结构
龙山文化晚期,中国境内传统核心区域的聚落数量普遍下降,只有中原和晋南没有明显衰落(张弛,2017)。进入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聚落数量也普遍下降,距离洛阳盆地越远、越有衰落的迹象(张弛,2017),而洛阳盆地一带聚落数量迅速回升(张海,2021),在二里头文化二期时增量约320%(许宏、袁靖,2019)。聚落数量的激增反映了人群的快速聚集,结合二里头文化二期时二里头遗址开始兴建大型宫室和生产各种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现象,笔者推测,核心区人群快速聚合有可能与二里头王国强制征发甲兵力役有关。龙山文化晚期呈现的是多核心式聚落结构,禹州瓦店聚落、王城岗聚落、古城寨聚落、郝家台聚落、平粮台聚落均是地方核心,且均是建有城邑的大型聚落,在各自周围又有中型和小型聚落,共同构成多核心的三层聚落等级结构。这种多核心式结构到二里头文化时期已崩坏,转变为以二里头遗址为单一核心的聚落结构。聚落等级方面,据许宏分析,二里头文化构建的是四层等级的聚落体系(许宏,2012)。上述现象表明,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文化时期,聚落结构由多核心向单一核心转变,体现了由多元一体到中原一统的历史趋势;聚落等级由三级聚落体系演变为四级聚落体系,表现出了更加复杂的聚落分层和社会组织结构。综上所述,龙山时代到二里头时代的文化格局由“诸夏一体”、多方整合走向中心辐射、“九州攸同”,生业经济由各区有差别走向“中心化和规范化”,社会结构则由多核心式结构转变为单一核心式的统一结构。
该文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龙在夏文化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期待完整版的权威文章。
新中国第一个发掘帝王陵并非北京明定陵,因盗墓贼先挖才考古
原题:南唐二陵被盗事件——新中国第一次发掘帝王陵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本身是一件坏事,但有时这件坏事能变成好事。著名古籍《汲冢书》就因西晋初年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盗墓而意外发现。江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也是这样,因为盗墓而破解了南唐二陵的千年葬地之谜。南唐二陵是指,南唐始主李昪[biàn]的钦陵、中主李璟[jǐng]的顺陵,陵址在风水宝地——南京南效的祖堂山。图:钦陵图:顺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3:520000火盗龙:法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5米/距今6500万年前)
说到恐龙,大家都会想到霸王龙、沧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其实在食肉恐龙界,存在最多的小型食肉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火盗龙,它体长只有2.5米,长的跟现代的鸟相似,而且长有羽毛,不过它拥有无比锐利的牙齿与爪子,比鸟可凶多了,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看看。火盗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55:330000从长江中游冶金起源背景看铜绿山等幕阜山诸矿区的开拓与发展
本文作者为郭立新、邱诗萤、潘莉莉,载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与中国青铜文明研究》,长江出版社2022年。从世界经验来看,冶铜技术起源需具备三项必要的条件:掌握高温烧制的陶窑技术;活动区域内有裸露于地表且易于被人发现的高品位铜矿存在;所在地区或周边地区存在已足够发达和复杂的社会,该社会在知识或精神上足以激励工匠们的探索活动,且在专业化冶炼生产出现以后,足以供养专业工匠并形成对金属器的需求。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09:460000让文物图书活起来——评视频图书《玉见月河》
书名:《玉见月河》张友来乔保同编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ISBN:9787564953928定价:39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05:1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