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53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33:0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发掘单位: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何伟

桑达隆果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沟沟口,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海拔3700米,地势北高南低,属山地半荒漠与荒漠地带。桑达隆果即藏语Sangsdar lung mgo的音译,意为“桑达沟口”。该墓地于2017年12月被首次发现,因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体现出了独特的考古学文化特征,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项目,予以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经过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札达县文物局2017~2020年的考古发掘,现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桑达隆果西区航拍

桑达隆果东区发掘总平片

墓地东西长2000余、南北宽500余米,以桑达沟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墓葬分为石丘墓(1座)、土洞墓两类(52座)。石丘墓采用大石块砌筑成竖穴方形墓室,墓室底部铺设细沙石。按整体形制,可将土洞墓可分为4型。A型为单室土洞墓。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道,墓室位于墓道一端。墓室平面近圆形,墓室顶部已毁,墓壁略外弧。B型为双室土洞墓。长方形竖穴土坑式墓道,两端各连一墓室。主墓室平面呈马蹄形,四壁向外略弧,次室为圆形。C型为无墓道单室土洞墓。墓口用大卵石封堵,墓室平面呈马蹄形,平顶。D型为双墓道单墓室土洞墓,仅发现EM26一座。EM26东、西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道,东墓道为西北-东南向,西墓道为东北-西南向。墓室位于两墓道的北端,平面呈马蹄形。墓壁略外弧,墓壁有凿痕,平顶。墓道内填沙土和少量石块,东、西墓道与墓室之间均用大石块封堵。

葬具分石板(以EM3为代表)、草编器(以EM4为代表)、木板(以M29为代表)和箱式木棺(以M26为代表)四类。埋葬方式分单人一次葬、双人一次葬、多人一次丛葬、二次捡骨葬四种,并且分别在一次葬的部分尸骨上发现缠裹有纺织物。葬姿分抱膝屈肢蹲踞葬、抱膝屈肢葬、肢解葬三类。

2017ZSWM3:44 草编器

ZSEM4(南向北)

出土器物丰富,有陶器、铜器、木器、扣器、石器、铁器、草编器、纺织物、金面饰、金挂饰、料珠、动物骨骼、人骨、木棺等。随葬的陶器可分为冥器、实用器两类,冥器以体形较小的假流陶器为主(2017WM3:12);实用器以用于存储的深腹罐(EM29:1)和烹饪的大口罐(EM3:13)为代表。在桑达隆果墓葬中随葬的陶器,还时常在器壁或器底凿有规则的圆形小孔,有明显毁器习俗。同时,在2017ZSWM3中发现的木盘、木案、草编器里均装盛有青稞、动物骨等反映了随葬食物的习俗。

2017ZSWM3:75 金项饰及燧石珠、玛瑙
ZSEM26:232 金挂饰
EM21:63 双耳鸭嘴罐
2017ZSWM3:35 木案
ZSEM26:56 扣器

桑达隆果墓地是目前所见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出当时、当地先民们,有同时随葬明器、实用器两类器物的传统,以及随葬食物和毁器的习俗。体现了以札达县为中心,来自于它西部、东部、南部、中部以及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传播至此的痕迹。

墓地出土的木俑(AD600)是青藏高原的首次发现,其形制特征与新疆吐鲁番一带墓葬出土的木俑形制相同。带柄铜镜的形制特征亦与新疆伊犁一带墓地出土的铜镜类似。三座墓中出土了6件金、银面饰,其形制与临近的曲踏墓地、古如甲墓地,以及印度西北部的马拉里墓地、尼泊尔北部的桑宗墓地出土的金、银面饰形制相同或相近。这类金、银面具发现数量稀少,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南、北两麓,其年代从公元前300年延续至500年。

ZSEM26:38 木俑
ZSEM26:149 木俑
ZSEM26:39 银质鎏金面饰
ZSEM26:88 银质鎏金面饰
ZSEM26:151 金面饰

经碳十四测年得知,桑达隆果墓地的使用年代为公元前366~668年,时间长达1000年。在这1000年期间,桑达隆果墓地表现出了不同时段的考古学文化特征,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公元前200年之前,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是复杂社会的初兴时期;第二期为公元前200~600年,这一时期在富有阶层里出现了一小部分身份地位特殊的人群,掌握着除财富以外更多的权利,可能是政治实体形成初期;第三期为600年以后,考古学文化特征基本继承上一期,但在遗迹、遗物数量、种类上都有明显减少,初步推测是洪水泛滥,造成了人群大规模搬迁于他处居住。

桑达隆果墓地墓葬分布密集、打破关系复杂,多样的墓葬形制和大量的出土器物,呈现出西藏西部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为探讨当时的社会结构、生业模式及其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新疆、中原、西藏其他区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