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儿勾鑃:吴王阖闾太子之器
1977年浙江省绍兴市当时的亭山公社社员在狗头山取土时发现两件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地区特有的青铜乐器——鉤鑃。

鉤鑃又可以写成“勾鑃”,是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共鸣箱是圆筒形,口向上,为凹弧形,有柄,可以拿着打击发出声响。根据一些出土的勾鑃上的铭文可以知道这种乐器主要是古代贵族宴享时享受音乐的乐器。如今天所讲的主角“配儿勾鑃”便有铭文“以享宾客,以乐诸父”一般由大到小依次成组,有三个一组,六个一组,十一个一组不等,其操作类似于我们比较熟悉的编钟。如在无锡淹城发现一组七个勾鑃。该器物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徐、楚、吴、越等地。

绍兴狗头山发现的两件勾鑃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器形似钟而体狭长,口作较曲的弯弧形,长方形执柄在近舞部处有一段稍厚的加固圈。体近舞处饰三角形几何纹及云雷纹,舞饰云雷纹。此两件器公出,形制、纹饰、铭文均相同,唯有尺寸稍异。

根据两件器物的铭文和纹饰可判断为春秋晚期的吴国青铜器。钲间两侧有铭文共计六十余字,记载吴王之子配儿征战立功,作此勾鑃,被称为“配儿勾鑃”,器主最初可能是吴国阖闾的太子波,吴被越灭后,该器物流传到越国。
而这位器主太子波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是他的父亲和兄弟则是春秋时期吴国赫赫有名的君主吴王阖闾和夫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闾的太子波使用计谋攻伐齐国获得大胜,齐国派一宗室女子到吴国做人质,吴王阖闾将该女子赏给了太子波。这位二八少女应该深得太子波的喜爱。但一个年轻的小姑娘,背井离乡被派往他国为人质,长此以往必然思乡日甚,夜夜哭泣。所以,阖闾就在他们家的北面开了一扇门,称为“望齐门”以安慰这位女子的思乡之苦。哪晓得这位女子思乡之情更甚,不久就病死了,随之太子波也跟着病死了。所以吴国需要立新的太子,夫差请伍子胥到阖闾面前说好话,所以之后就立夫差为太子,也成了之后灭越国,争霸中原,也毁了吴国的吴王夫差。
明朝盗墓者发现宝物随葬规律,挖到一种特殊墓砖,好事就来了
原题:明朝盗墓贼的寻宝原理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前面连发了多篇有关盗墓技术、盗墓工具的文章,但知道再多,搞不出东西来,便没有实际价值。对于一般盗墓者来说,不论是探穴,还是识土,盗墓的最终目标就是挖宝。那么,如何在事前就知道墓里面埋藏了什么样的宝物?对这一点,过去盗墓者同样是很有经验的。图:游戏中的寻宝场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12:180005清王朝的皇家陵园,清西陵和清东陵的由来
清西陵是清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7.5公里处,它始建于1730年到1915年才完工,历经近两个世纪。清西陵包括皇帝陵、皇后陵、纪园寝,以及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十四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福寺、行宫。清西陵包括清代从早、中、晚各个时期的陵墓,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清朝从强盛到衰败的历史进程。我要新鲜事2023-08-31 18:59:220001真实的盗墓日记:看看日本人当年在中国是咋“摸金”盗宝的
日本人在华“盗墓笔记”本文作者倪方六日本大谷探险队第三次西域“探险”活动,从1910年(宣统二年,日明治四十三年)8月开始。这一次,橘瑞超差点丧命于西域。其在《中亚探险》一书中几次写到了死。在试图从一结冰处穿过时,结果踩破了一块薄冰,“如果我是一个胖子,或体重较重,肯定淹死在水底了。这次捡了一条命,还多亏我个子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33: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