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王因遗址

▲ 王因遗址位置图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兖州县城西南的王因村南。面积约 6万平方米。1975~1978年由高广仁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7次发掘,揭露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主要收获是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墓葬 899座。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4100~前3500年。在底层还有少量北辛文化遗存。

▲ 彩陶钵

▲ 彩陶盆
墓葬多为长方形浅穴,填土中有意掺入红烧土末。墓向一般朝东。儿童葬式与成人相同,都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墓为单人俯身葬,这类墓均不朝东,可能为凶死者的埋葬。有30来座仰身直肢的合葬墓,少则2人,多则5人,多数为同性合葬,还有近百座二次葬墓和近40座“迁出墓”。二次葬墓中既有单人的,也有多人的,后者少则2人,最多的24人,遗骨分排或分层安葬,同一个体的遗骨往往按一定方式放置一堆,这类墓中死者亦多为同性,一般无随葬品。较多的死者生前拔除上侧门齿,还发现枕骨人工变形和因生前长期口含石球或陶球致使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这些都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的奇特习俗。

▲ 夹砂红陶釜形鼎

▲ 王因遗址出土的骨器
王因墓地仅20%的墓有随葬品。随葬日用器皿及仿制的明器,主要有釜形鼎、钵形鼎、带鋬鼎、罐、豆及一些彩陶盆、钵等。还有不少造型奇特、无实用价值的觚形器,是该墓地富有特色的代表器物。觚形器及随葬的龟甲、獐牙可能具有宗教上的意义。还随葬小件生活用具、饰物和祭食,生产工具则不多。随葬品一般为三、两件,多者有二十来件,但也只是陶镯、骨锥之类。同性合葬及多人二次合葬是王因墓地的突出特点,一般认为,这种葬俗反映着氏族成员间血缘纽带还相当牢固。同时,墓葬中也没有显示贫富分化的现象。因此,王因墓地可能是氏族制度还很发达、私有制尚未产生时期的遗存。

刘备墓考古新发现,三峡枯水期甘夫人墓露出,可惜无法继续往下挖
甘夫人墓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已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谈了多次刘备成都惠陵的真伪问题(最近一篇见《三峡工程已把刘备真身墓淹了?三峡蓄水前寻找刘备墓真相》一文)。这一话题真的说不尽,孰是孰非很难说。在1990年代后期,当时四川、重庆两地的媒体都称,刘备墓是否在奉节可望揭开。但可能是没有找到确切的东西,三峡蓄水前奉节老城的考古发掘情况后来就没了下文,令外界失望。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41:410000郝红星、张家强:夏代东赵城 发现记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5:16:050000招祥引瑞:汉代大型圆雕动物玉器的功能与象征意义
汉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的圆雕动物因其雕刻精细、存世量少,成为民国早期藏家们热议的品类,它们是汉代人思想“物化”的产物,是解读汉代思想史的重要实物证据。本文将梳理此类玉器的时空信息,并进行全面的古器物学分析,探究材料、造型、使用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同功能的联系,力求还原这类玉器在历史中的象征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3:140002安德萨角龙:蒙古国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8300万年前)
在亚洲,蒙古国是除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至今已挖掘出71种恐龙,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绍的安德萨角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安德萨角龙基本资料安德萨角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3米,与乌奎洛龙、盗暴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57位,生活在距今8500万年-83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安德萨角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56:280002新发现 |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发现仰韶晚期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蒋刘村(现属秦汉新城管辖)东北,处在泾河下游南岸的台塬高地上(咸阳塬东北端),北为泾河河谷断崖,东距同属泾河流域的高陵杨官寨遗址约15千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59: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