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王因遗址

▲ 王因遗址位置图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兖州县城西南的王因村南。面积约 6万平方米。1975~1978年由高广仁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7次发掘,揭露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主要收获是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墓葬 899座。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4100~前3500年。在底层还有少量北辛文化遗存。

▲ 彩陶钵

▲ 彩陶盆
墓葬多为长方形浅穴,填土中有意掺入红烧土末。墓向一般朝东。儿童葬式与成人相同,都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墓为单人俯身葬,这类墓均不朝东,可能为凶死者的埋葬。有30来座仰身直肢的合葬墓,少则2人,多则5人,多数为同性合葬,还有近百座二次葬墓和近40座“迁出墓”。二次葬墓中既有单人的,也有多人的,后者少则2人,最多的24人,遗骨分排或分层安葬,同一个体的遗骨往往按一定方式放置一堆,这类墓中死者亦多为同性,一般无随葬品。较多的死者生前拔除上侧门齿,还发现枕骨人工变形和因生前长期口含石球或陶球致使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这些都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的奇特习俗。

▲ 夹砂红陶釜形鼎

▲ 王因遗址出土的骨器
王因墓地仅20%的墓有随葬品。随葬日用器皿及仿制的明器,主要有釜形鼎、钵形鼎、带鋬鼎、罐、豆及一些彩陶盆、钵等。还有不少造型奇特、无实用价值的觚形器,是该墓地富有特色的代表器物。觚形器及随葬的龟甲、獐牙可能具有宗教上的意义。还随葬小件生活用具、饰物和祭食,生产工具则不多。随葬品一般为三、两件,多者有二十来件,但也只是陶镯、骨锥之类。同性合葬及多人二次合葬是王因墓地的突出特点,一般认为,这种葬俗反映着氏族成员间血缘纽带还相当牢固。同时,墓葬中也没有显示贫富分化的现象。因此,王因墓地可能是氏族制度还很发达、私有制尚未产生时期的遗存。

辽代古墓被盗,专家听后紧急前往,发现最值钱的反而留在墓中
古人常言盗亦有道,所以以前的那些摸金校尉之类的,盗墓都是拿个两三件,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盗墓贼连地皮都要刮三尺,只能能拿的,全部拿走。多年以前,赤峰市的公安局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发现了一个大的古墓,但是可能已经被盗墓贼给盗了,时间也不是很久,赤峰市公安局听闻后紧急前往勘察。我要新鲜事2023-04-27 20:04:060000鲁西奇:人的历史与人的历史学
0000盗墓贼什么都偷 却对古墓中的一件东西十分忌惮 再贪心也不敢要
盗墓贼是不会将古墓中的玉器盗走的。盗墓贼,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盗墓题材的影视剧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让更多的人对盗墓贼有了更多的了解。1、古代盗墓贼的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7-05 19:36:170000大椎龙:中型植食蜥脚恐龙(长6米/长有鸟类气囊)
大椎龙是一种原始蜥脚类恐龙,诞生于2亿年前-1亿83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体长只有4-6米,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体型较其他蜥脚类恐龙明显小上好几倍,并且锁骨进化成了鸟类叉骨,还长有鸟类气囊,第一批大椎龙化石是在南非发现的。大椎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11:210000从动物考古探究生肖 看看专家眼中的生肖(生肖考古)
生肖也是在我国考古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人类在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除神话中的龙之外的其他十一种十二生肖动物的相关骨骼。袁晶介绍,动物考古研究的过程大致可概括如下。首先,收集动物遗骸,对物种和部位进行识别、测量和定量计数。随后进行了碳14测年、古代DNA分析、碳和氮稳定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这些研究过程在《寻找古代的动物》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示。生肖牛探索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42: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