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王因遗址

▲ 王因遗址位置图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兖州县城西南的王因村南。面积约 6万平方米。1975~1978年由高广仁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7次发掘,揭露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主要收获是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墓葬 899座。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4100~前3500年。在底层还有少量北辛文化遗存。

▲ 彩陶钵

▲ 彩陶盆
墓葬多为长方形浅穴,填土中有意掺入红烧土末。墓向一般朝东。儿童葬式与成人相同,都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墓为单人俯身葬,这类墓均不朝东,可能为凶死者的埋葬。有30来座仰身直肢的合葬墓,少则2人,多则5人,多数为同性合葬,还有近百座二次葬墓和近40座“迁出墓”。二次葬墓中既有单人的,也有多人的,后者少则2人,最多的24人,遗骨分排或分层安葬,同一个体的遗骨往往按一定方式放置一堆,这类墓中死者亦多为同性,一般无随葬品。较多的死者生前拔除上侧门齿,还发现枕骨人工变形和因生前长期口含石球或陶球致使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这些都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的奇特习俗。

▲ 夹砂红陶釜形鼎

▲ 王因遗址出土的骨器
王因墓地仅20%的墓有随葬品。随葬日用器皿及仿制的明器,主要有釜形鼎、钵形鼎、带鋬鼎、罐、豆及一些彩陶盆、钵等。还有不少造型奇特、无实用价值的觚形器,是该墓地富有特色的代表器物。觚形器及随葬的龟甲、獐牙可能具有宗教上的意义。还随葬小件生活用具、饰物和祭食,生产工具则不多。随葬品一般为三、两件,多者有二十来件,但也只是陶镯、骨锥之类。同性合葬及多人二次合葬是王因墓地的突出特点,一般认为,这种葬俗反映着氏族成员间血缘纽带还相当牢固。同时,墓葬中也没有显示贫富分化的现象。因此,王因墓地可能是氏族制度还很发达、私有制尚未产生时期的遗存。

查干诺尔龙:内蒙超巨型恐龙(长26米/站起来4层楼高)
查干诺尔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的初期,体长最多可达26米,体重可达23吨,所以查干诺尔龙也是白垩纪时期亚洲生存的体型最大的恐龙。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中国的内蒙古地区的查干诺尔地层,所以因此而得名,这批化石的完整度可达70%。查干诺尔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33:390002拉布拉达龙:南美巨型植食恐龙(背部长鳞甲/长18米)
拉布拉达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体长可达18米,主要用四足行走,以植物为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体型巨大,脖子和尾巴很长,背部长有特殊的鳞甲。拉布拉达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一共发现了3处。拉布拉达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0:43:180000北宋皇陵:修建时不走寻常路,“七帝八陵”,13年后便被盗掘一空
一直以来关于宋朝皇陵的考古消息就很少。宋朝皇陵,它被称作是“最没有考古价值的皇陵”,也有人说它是“最悲催的皇陵”。其实,这么说还真没毛病。自秦始皇起,古代中国的皇帝为了死后“住所”真是煞费苦心。他们也不避讳,从即位之初便开始了大兴土木,营建时间,最久的可以达到半个多世纪。比如秦始皇陵修建了37年,汉武帝茂陵更是修建了53年之久。但宋朝皇帝算是其中的特例。我要新鲜事2023-09-11 18:37:130002我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公布实施的几个问题——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例
作者:王芳张玉敏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是实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是各级人民政府指导、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手段。文物保护规划由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作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