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白营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4:31:130阅

▲ 白营遗址

▲ 出土陶片
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东白营村附近。面积 3万多平方米。1976~1978年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3次进行发掘。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早期为公元前2590年,晚期为前2200~前2100年。这里的63座房基、叠压多层木构架的深水井和白灰窖等,都是新的重要发现。


▲ 出土陶器
早期有半地穴式房基9座,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的涂白灰面。发现一眼圆角方形的水井,口大底小,深11米,贴靠井壁用木棍凿榫交叉扣合成井字形木架作为支护,上下依次堆垒46层。它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的水井,为研究中国水井的起源和构筑技术提供了宝贵资料。中期房基8座,均为圆形,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两种。晚期房基46座,成片密布,纵横排列有序,表现出有一定规律的村落布局(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房子均为单间地面建筑,除一座为长方形外,都是圆形,直径3~5米,门朝南的居多。居住面普遍为白灰面,有的则是烧土面或硬土面,中部都有一个圆形灶面。墙壁为木骨抹草拌泥或直接用草拌泥垒成,个别的墙根处也涂有白灰。特别是有一座圆房用较大的土坯砌墙,是中国早期的土坯房屋。还发现一座用白灰抹壁的小型白灰窖。出土遗物中,石铲、骨铲、石镰、带齿蚌镰、长方形穿孔石刀、穿孔蚌刀等农具,种类、数量较多。长条形并有把手的石抹子,是涂抹、打磨白灰居住面和墙壁用的建筑工具。还发现猪、狗、猫、牛、山羊和鸡等家养动物骨骼。早、晚期陶器有明显变化,早期的带鋬鬲,中期的扁腹斝,晚期的罐形扁足鼎、鬼脸式足鼎、带流鬶、罐形甗等三足器,都是代表性的炊器。晚期的一件高圈足盘上,刻有两个圆脸伸臂露乳的裸体人像,是原始线刻艺术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我们心中的老火箭还剩多少?
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1:23:100000书讯|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新印
内容简介《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是史学界第一部对商周家族作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商周时代的家族组织作为当时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政治、经济与军事制度等,皆可从家族组织形态及制度角度找到其形成之缘由与背景。对商周家族作全面、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商周社会形态演变的原因与规律,而且可以明确中国家族社会的历史渊源。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13:430000唯一短颈梁龙科恐龙:叉龙 只吃矮植被植物(脖子短粗)
叉龙属于小型的梁龙科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末期,最早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地区发现的化石,它可以说是缩小版的梁龙,虽然体型明显比梁龙要小上一半,身长只有12米左右,但是它的尾巴却和梁龙一样非常的修长且粗壮。据说是因为它的脖子上带有独特的叉子状神经棘,所以才被命名为“叉龙”。叉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53:58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陇原大地遗珍——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谢雄)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圪垯川遗址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陈国科圪垯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县大阳镇闫家村东北1.5公里处,西距大地湾遗址约15公里。遗址及周边为典型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分布着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汉代遗址及墓葬、宋明时期墓葬。其中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川内两河交汇的台地上。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54:360001潼关发现隋朝太子墓 壁画揭露主人身份(隋朝墓葬)
陕西潼关发现的一个墓葬,很有可能是杨广儿子的墓葬。2005年,潼关县的文物部门接到举报。行啊在距离县城10km左右的一个农田里发现了一个盗洞,文物保护部门马上就派遣。专家前往现场果然发现了一个比较大而且很深的盗洞,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很快就对于这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专家在进入到国贸之后,可以根据古墓里的一些特点分辨出来,这就是一座来自于隋朝时期的墓葬。隋朝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12-14 19:41: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