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元君庙墓地

元君庙墓地,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墓地。位于陕西省华县柳子镇东南。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发掘,全面揭露了一处基本上保存完整的半坡类型墓地,探明墓地北面存在着同时期的居住地,还发现了很少的老官台文化遗存。后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编著了考古报告专刊《元君庙仰韶墓地》。
墓地排列和葬俗

墓地内共有57座墓葬。其中的45座,分属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个墓区内的墓葬又分3期,按期的早晚,由东向西分列成3个纵行。同期的墓葬则是从北到南依次入葬的。两墓区各期墓葬中,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墓葬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合葬墓中的死者,占墓地死者总数的92%。一墓中少则2人,多者可达25人,一般都在4人以上。合葬墓大多数为二次葬(迁葬),其次是兼有一次葬和二次葬,也有个别的为一次葬。单人墓则一、二次葬的都有,人骨均为仰身直肢,或被整齐地成堆放置在一起,头皆向西。除个别墓葬用卵石垒砌“椁室”,或用红烧草泥土块铺砌墓底外,都是无葬具的土坑竖穴墓。主要随葬器物有泥质红陶绳纹小口尖底瓶,饰绳纹、弦纹或素面的夹砂红陶罐以及磨光的细泥红陶钵,这也是随葬陶器组合的基本形式。个别墓随葬黑彩宽带纹或几何形图案的钵碗、盆和罐,在少数墓葬中发现了蚌刀、陶纺轮、骨针、骨镞一类生产工具和骨笄、骨珠等装饰品。
墓葬反映问题的探讨

元君庙墓地反映了当时存在家族、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情况。从一次葬二次葬兼有和纯为一次葬的多人合葬墓内成员死亡年龄的分析比较,确知有些是不同辈分成员的合葬墓。例如,405号墓合葬12人,即包括老少两代乃至三代。这种合葬墓当属家族墓葬。而由若干合葬墓组成的墓区,则是氏族墓区。家族墓葬的存在,表明家族已具备相当发达的形态;但当时尚未分割氏族墓区组成家族墓地,说明氏族组织依然相当牢固。至于包括两个墓区的整片墓地,当为部落墓地。
在元君庙没有发现可判定为一夫一妻的合葬墓。合葬墓中成年男女人数往往不成比例,这说明家族成员的构成,没有因婚姻关系得到调整,家族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这里各类女性墓的随葬品一般多于各类男性墓,还存在着对少数成年女性和女孩实行厚葬的现象,后者反映了当时存在着爱重女孩的习俗,同时也说明已存在财产方面的母女继承制。这里男女分别使用骨镞和蚌刀、纺轮、骨针随葬,说明男子主要从事渔猎,妇女主要担任农业、纺织与缝纫。在处于锄耕农业生产阶段的半坡类型社会中,这一分工使妇女在社会生产中占着重要地位。上述情况表明,元君庙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居民处于母权制氏族社会时期。
老农捡到远古文物,专家:赶紧上交国宝,会奖励你1.5元
我要新鲜事2023-07-27 19:57:010000万历皇帝墓被打开 解密古代皇帝身高(皇帝身高)
万历皇帝的身高只有1.64米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总体身高较矮。1957年,明朝万历皇帝考古挖掘现场。在整整挖了一年后,考古队终于在地下70米的地方找到了地宫的最后一道屏障金刚墙。带着种种的一律期待和希望,考古队连夜拆开金刚墙规字形开口内的一块块重达24公斤的风气城砖。随后,一名考古队员壮的胆子进入金刚墙后,发现里面并没有机关,此时摄影机紧跟其后,真实记录下金刚墙里的玉石。打开地宫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40:470000城头山聚落与文化的发展
【说明】本文摘自《时空之旅:文明摇篮追踪》(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页79-83........丽霞同学:按照现有的发掘成果,大溪文化一期在城内最主要生活区为城东区域,有房址、灰坑、墓葬、祭台;在城西南也发现有多座建筑遗迹;城南汤家岗文化时期也有稻田,且在大溪文化时期依然被人们使用,其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稻谷和稻草遗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5:410002鬼洞族真的存在吗?鬼洞族真的是外星人吗
相信关于《鬼吹灯》一系列的影视作品大家都是有看过的,在《鬼吹灯》中精绝古城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因为精绝人大部分都是鬼洞族。鬼洞族真的存在吗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好奇的,还有网上传言的鬼洞族真的是外星人吗,下面探秘志小编就来为你揭秘事情的真相。一、鬼洞族真的存在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36:050000「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桐梓人
▲桐梓岩灰洞位置图“桐梓人”是在中国南方洞穴中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之一。1971年,在贵州省桐梓县岩灰洞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翌年,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2枚、旧石器数件和用火痕迹以及相当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桐梓岩灰洞平面图▲“桐梓人”牙齿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2:18: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