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元君庙墓地

元君庙墓地,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墓地。位于陕西省华县柳子镇东南。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发掘,全面揭露了一处基本上保存完整的半坡类型墓地,探明墓地北面存在着同时期的居住地,还发现了很少的老官台文化遗存。后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编著了考古报告专刊《元君庙仰韶墓地》。
墓地排列和葬俗

墓地内共有57座墓葬。其中的45座,分属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个墓区内的墓葬又分3期,按期的早晚,由东向西分列成3个纵行。同期的墓葬则是从北到南依次入葬的。两墓区各期墓葬中,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墓葬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合葬墓中的死者,占墓地死者总数的92%。一墓中少则2人,多者可达25人,一般都在4人以上。合葬墓大多数为二次葬(迁葬),其次是兼有一次葬和二次葬,也有个别的为一次葬。单人墓则一、二次葬的都有,人骨均为仰身直肢,或被整齐地成堆放置在一起,头皆向西。除个别墓葬用卵石垒砌“椁室”,或用红烧草泥土块铺砌墓底外,都是无葬具的土坑竖穴墓。主要随葬器物有泥质红陶绳纹小口尖底瓶,饰绳纹、弦纹或素面的夹砂红陶罐以及磨光的细泥红陶钵,这也是随葬陶器组合的基本形式。个别墓随葬黑彩宽带纹或几何形图案的钵碗、盆和罐,在少数墓葬中发现了蚌刀、陶纺轮、骨针、骨镞一类生产工具和骨笄、骨珠等装饰品。
墓葬反映问题的探讨

元君庙墓地反映了当时存在家族、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情况。从一次葬二次葬兼有和纯为一次葬的多人合葬墓内成员死亡年龄的分析比较,确知有些是不同辈分成员的合葬墓。例如,405号墓合葬12人,即包括老少两代乃至三代。这种合葬墓当属家族墓葬。而由若干合葬墓组成的墓区,则是氏族墓区。家族墓葬的存在,表明家族已具备相当发达的形态;但当时尚未分割氏族墓区组成家族墓地,说明氏族组织依然相当牢固。至于包括两个墓区的整片墓地,当为部落墓地。
在元君庙没有发现可判定为一夫一妻的合葬墓。合葬墓中成年男女人数往往不成比例,这说明家族成员的构成,没有因婚姻关系得到调整,家族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这里各类女性墓的随葬品一般多于各类男性墓,还存在着对少数成年女性和女孩实行厚葬的现象,后者反映了当时存在着爱重女孩的习俗,同时也说明已存在财产方面的母女继承制。这里男女分别使用骨镞和蚌刀、纺轮、骨针随葬,说明男子主要从事渔猎,妇女主要担任农业、纺织与缝纫。在处于锄耕农业生产阶段的半坡类型社会中,这一分工使妇女在社会生产中占着重要地位。上述情况表明,元君庙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居民处于母权制氏族社会时期。
刘基能掐会算,料事如神,为何仅仅一次失算,朱元璋就不高兴了?
刘基:神机失算惹龙颜不悦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提到明朝开国功能刘基杀贪官的事情:当时朱元璋去汴梁视察,让刘基与时为左丞相的李善长留守南京。当时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污放纵被搞了起来,类似于现在被“双规”。李善长平时和李彬关系密切,便请刘基放李彬一马,把案子化小,一拖了之。刘基不只不听,反而加快办案速度,判其死刑,立即执行。(刘基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23:080000废品站三十块买的罐子 居然是个西周文物(青铜文物)
废品站发现的青铜罐子是一个西周时期的文物。1965年,陕西宝鸡农民陈湖在地里挖土时,无意间挖出一件长相怪异的青铜器,拿回家再清理掉表面的铜锈后,他把这件青铜器用来当成了储粮罐。就这样,直到两年后的一天,陈胡家因为经济拮据,于是把这件青铜器当做废铜卖掉,以补贴家用。一次一个文物局的人路过这家废品,站在一个角落里发现这件青铜器。发现青铜器我要新鲜事2023-11-20 20:00:570000滥食龙: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长1.3米/距今2.28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阿根廷是大型恐龙的乐园,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就生活于此。不过除了大型恐龙外,阿根廷也生活着许多小型恐龙,其中比较特殊的有滥食龙,它是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因为体型小的缘故,它有什么吃什么,是一种小型杂食性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滥食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37:380000早读·日课||No.2
论语(钱穆新解)学而篇第一(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孔子弟子,名若。乃孔子晚年来从学者。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好犯上者,鲜矣:上,指在上位者。犯,干犯。好,心喜也。鲜,少义。作乱:乱,谓逆理反常之事。务本: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亦始义。0000许宏:分与合——关于三星堆文化命名的省思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40: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