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耀州窑系青瓷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因为宋代划归耀州而得名。此窑创烧于唐代的时候,以生产三彩器为主,兼烧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及素胎黑花瓷,后来受到越窑青瓷流行的影响,到了五代转而以烧造青瓷为主,产品享誉各地,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也影响其他地区的瓷业发展,构成一个分布广泛的耀州窑系。本文择取各阶段的代表作品,介绍此一窑系的特色。
1.五代—北宋耀州窑刻花执壶

釉色青绿泛蓝,腹壁深刻浅浮雕花卉的轮廓,内部浅刻叶脉纹理,立体感颇为突出。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页114,图114。
耀州窑位于北方,当地的土质含铁量较高,五代时期掌握了还原焰的烧造技术后,可以烧出青碧如湖水的釉色,结合剔刻、捏塑及贴花等装饰技法,制作出风格独特的碗、盘、碟、盂、壶、盒等器物。例如图中为五代—北宋时期的耀州窑执壶,此器由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址出土,壶口微敞,颈部略长,腹部呈圆球状,圈足外撇,肩部一侧安装凤首状的壶流,另外一侧附加双泥条结带式曲柄,表面釉色青绿泛蓝,是此一时期的典型呈色。壶流和曲柄采模印或捏塑法制作,颈部阴刻二组平行弦纹为饰,肩部和腹部用锐利的刀具雕刻花卉,轮廓部分刻痕较深,周边剔地成突起的浮雕,内部线刻叶脉和花瓣纹理。刻痕深处积釉厚,浅刻处积釉薄,锐利的刀锋与釉色的深浅变化产生高低层次的立体感。此类圆腹形执壶是五代——北宋耀州窑的代表性器物,壶腹浮雕花卉或禽鸟,壶流可有凤首和瑞兽之变化,部分执壶底部竖置通心管,由壶底注水,设计十分巧妙。
2.北宋耀州窑刻花瓶

此器表面以斜刀雕刻纹饰轮廓,利用积釉多寡的对比,产生浅浮雕般的效果。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页167。
北宋是耀州窑的巅峰时期,在窑工程方面改善了制作瓷器的设备和工具,以进步的技术粉碎瓷土矿,掏洗胎泥,调整釉料配方,改变窑炉结构,用煤炭取代木柴烧窑,使青瓷呈色从偏蓝的色调转为橄榄似的青绿色。例如图中为北宋时期的耀州窑刻花瓶,此器由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址出土,瓶口小而圆,口沿往外延伸,颈部短,肩部向下倾斜,腹部深长,底下具有圈足,表面釉色青中泛绿,并且带着橄榄似的黄褐色调,正是此一时期耀州窑青瓷的常见色泽。在北宋耀州窑青绿色的釉面下常以刻花装饰,此时的刻花纹样如图所示,改用斜刀雕刻轮廓,轮廓内部时常浅琢篦纹,虽然周边不再剔地,但是斜刀刻痕属于内深外浅的坡面式宽线纹,在积釉多寡的对比下,仍能产生浅浮雕的效果。
3. 北宋—金代耀州窑印花碗

采模印法制作的印花纹饰没有刀具雕刻的锐利痕迹,却有泥土受到挤压时的鼓凸现象。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页158。
除了刻花和篦纹划花之外,北宋中期开始出现用模印法制作的印花纹样,并且一直延续到金代,成为此时所流行的装饰技法。例如图中为北宋—金代的耀州窑碗,此器由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址出土,造型呈敞口、弧壁、圈足之状,碗内布满压印的缠枝花卉。此种纹样必须事先刻在内模上,当瓷土按压在模子上塑造器形时,即可同时压印出内壁的纹饰。采模印法制作的印花纹饰边缘没有刀具雕刻的锐利痕迹,却有泥土受到挤压时的鼓凸现象,而且模子可以重复使用,造型纹饰一体成形,省时省力又省工,方便大量制作,提高产量。
4.金代耀州窑鼎式炉

炉体以刻花和贴花装饰,釉色乳白微泛淡青,质感如冰似玉,是金代耀州窑着名的月白釉。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页183。
金代耀州窑有碗、盘、炉、罐、瓶、壶、杯等器形,釉色青绿偏黄,或是近似乳白、质感如冰似玉的月白色釉,表面除了刻花和印花之外,也有一些贴花装饰。例如图中为金代耀州窑鼎式炉,此器由陕西省蓝田县窖藏出土,炉口大而圆,左右两侧竖立双耳,颈部朝内收窄,腹部圆阔如鼓,底下具有三个兽形足,表面釉色接近乳白,白中微泛淡青,质感如冰似玉而有「月白釉」之名,是金代耀州窑独创的釉色。瓷炉的颈部和肩部雕刻草叶纹与回纹,腹部用贴花技法黏贴变形夔龙及竹节式扉棱,装饰技法颇为多元。
5.耀州窑系—临汝窑青瓷印花碗

此件青瓷碗的造型纹饰采内模压印法一体成形,制作方式和装饰风格都与耀州窑雷同。图片来源:《中国古代窑址标本卷一 河南卷 下》,页535。
元代以后,位于黄堡镇的耀州窑核心窑场逐渐衰微,但因极盛时期产品销往各地,在其他窑场掀起仿制的风潮,逐渐形成一个范围广大的耀州窑系。例如图中宋代临汝窑的青瓷印花碗即属耀州窑系之类。临汝窑位于河南省临汝县,是宋元时期北方烧造青瓷的重要窑场,此窑所生产的青釉印花和刻花器皿与耀州窑相似,但是烧造时间比耀州窑晚,所以被归类为受耀州窑影响的青瓷系之一。 临汝窑生产的耀州窑系青瓷以碗盘为主,特徵如图所示,胎体较厚,胎质略粗,表面釉色青中闪绿,并有印花或刻花为饰。印花部分与碗体一起模印而成,制作方法、釉面色调及装饰风格都可看出与耀州窑之间的渊源关系。除此之外,陕西其他窑场与河南、广东、福建等地也有类似的青瓷产品,可见耀州窑对当时的瓷业发展影响深远。
耀州窑青瓷以美丽的釉色和精美的刻花、印花闻名,昔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美誉,时至今日来看,犀利流畅的纹饰线条与繁复规整的布局仍是独步瓷坛的经典之作。
李学勤: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
殷墟甲骨的发现,迄今已达一百年了。甲骨确切地说是在哪一年发现的,学术界颇有争议〔1〕,今后还可能讨论下去,但考虑到“村农收落花生,偶于土中检之”,于是为古董商人所得之说,其始出或在1898年冬,而由王懿荣鉴定则是1899年。不管怎样,现在开始纪念这件学术史上的大事,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0000浙江一小区挖出上万枚古钱币用不用上交?(挖掘古钱币)
浙江一小区挖出上万枚古钱币,百姓捡到古董应该主动上交。在前些年的时候,浙江金华的一个小区在进行改造的时候,突然发现挖掘出来了不少的地下古钱币,当时人们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值不值钱,但是感觉这肯定是古董,就算不值钱,放在家里看着玩也好,所以有着不少的居民就来到这里开始捡钱。最后发现这些钱币都是来自于宋代,估计有这3万多枚,很多居民都拿到了不少。古代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28:430000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 | 主旨报告
2022年8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南沙区人民政府支持的“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0000四羊方尊为什么是国宝:象征意义极高(用于祭祀)
四羊方尊被称之为我国十大国宝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四羊方尊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四羊方尊是我国古代文化价值的最好象征,在我国战国时期每一个子女都必须要对父母尽孝,四羊方尊就是一款典型的用来祭祀的礼器,除此之外四羊方尊也是我国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凭借着当时战国时期人民的科学技术,能够制造出四羊方尊这样的封建礼器的确有一定的挑战。一、四羊方尊的发现过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14:060000除“福”字外,过年时农村最喜欢贴的4个字,字典上一个也查不到
民间贴春联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大年三十,家家贴春联。春联,是过年时最有文化的风景,也是春节的文化魅力所在。过年贴春联,本是为了辟邪需要,后来就发展成为一种文化风俗,既能装饰环境,又是除旧布新,把过大年的气氛搞得足足的。(贴春联)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13: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