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耀州窑系青瓷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因为宋代划归耀州而得名。此窑创烧于唐代的时候,以生产三彩器为主,兼烧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及素胎黑花瓷,后来受到越窑青瓷流行的影响,到了五代转而以烧造青瓷为主,产品享誉各地,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也影响其他地区的瓷业发展,构成一个分布广泛的耀州窑系。本文择取各阶段的代表作品,介绍此一窑系的特色。
1.五代—北宋耀州窑刻花执壶

釉色青绿泛蓝,腹壁深刻浅浮雕花卉的轮廓,内部浅刻叶脉纹理,立体感颇为突出。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页114,图114。
耀州窑位于北方,当地的土质含铁量较高,五代时期掌握了还原焰的烧造技术后,可以烧出青碧如湖水的釉色,结合剔刻、捏塑及贴花等装饰技法,制作出风格独特的碗、盘、碟、盂、壶、盒等器物。例如图中为五代—北宋时期的耀州窑执壶,此器由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址出土,壶口微敞,颈部略长,腹部呈圆球状,圈足外撇,肩部一侧安装凤首状的壶流,另外一侧附加双泥条结带式曲柄,表面釉色青绿泛蓝,是此一时期的典型呈色。壶流和曲柄采模印或捏塑法制作,颈部阴刻二组平行弦纹为饰,肩部和腹部用锐利的刀具雕刻花卉,轮廓部分刻痕较深,周边剔地成突起的浮雕,内部线刻叶脉和花瓣纹理。刻痕深处积釉厚,浅刻处积釉薄,锐利的刀锋与釉色的深浅变化产生高低层次的立体感。此类圆腹形执壶是五代——北宋耀州窑的代表性器物,壶腹浮雕花卉或禽鸟,壶流可有凤首和瑞兽之变化,部分执壶底部竖置通心管,由壶底注水,设计十分巧妙。
2.北宋耀州窑刻花瓶

此器表面以斜刀雕刻纹饰轮廓,利用积釉多寡的对比,产生浅浮雕般的效果。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页167。
北宋是耀州窑的巅峰时期,在窑工程方面改善了制作瓷器的设备和工具,以进步的技术粉碎瓷土矿,掏洗胎泥,调整釉料配方,改变窑炉结构,用煤炭取代木柴烧窑,使青瓷呈色从偏蓝的色调转为橄榄似的青绿色。例如图中为北宋时期的耀州窑刻花瓶,此器由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址出土,瓶口小而圆,口沿往外延伸,颈部短,肩部向下倾斜,腹部深长,底下具有圈足,表面釉色青中泛绿,并且带着橄榄似的黄褐色调,正是此一时期耀州窑青瓷的常见色泽。在北宋耀州窑青绿色的釉面下常以刻花装饰,此时的刻花纹样如图所示,改用斜刀雕刻轮廓,轮廓内部时常浅琢篦纹,虽然周边不再剔地,但是斜刀刻痕属于内深外浅的坡面式宽线纹,在积釉多寡的对比下,仍能产生浅浮雕的效果。
3. 北宋—金代耀州窑印花碗

采模印法制作的印花纹饰没有刀具雕刻的锐利痕迹,却有泥土受到挤压时的鼓凸现象。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页158。
除了刻花和篦纹划花之外,北宋中期开始出现用模印法制作的印花纹样,并且一直延续到金代,成为此时所流行的装饰技法。例如图中为北宋—金代的耀州窑碗,此器由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址出土,造型呈敞口、弧壁、圈足之状,碗内布满压印的缠枝花卉。此种纹样必须事先刻在内模上,当瓷土按压在模子上塑造器形时,即可同时压印出内壁的纹饰。采模印法制作的印花纹饰边缘没有刀具雕刻的锐利痕迹,却有泥土受到挤压时的鼓凸现象,而且模子可以重复使用,造型纹饰一体成形,省时省力又省工,方便大量制作,提高产量。
4.金代耀州窑鼎式炉

炉体以刻花和贴花装饰,釉色乳白微泛淡青,质感如冰似玉,是金代耀州窑着名的月白釉。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页183。
金代耀州窑有碗、盘、炉、罐、瓶、壶、杯等器形,釉色青绿偏黄,或是近似乳白、质感如冰似玉的月白色釉,表面除了刻花和印花之外,也有一些贴花装饰。例如图中为金代耀州窑鼎式炉,此器由陕西省蓝田县窖藏出土,炉口大而圆,左右两侧竖立双耳,颈部朝内收窄,腹部圆阔如鼓,底下具有三个兽形足,表面釉色接近乳白,白中微泛淡青,质感如冰似玉而有「月白釉」之名,是金代耀州窑独创的釉色。瓷炉的颈部和肩部雕刻草叶纹与回纹,腹部用贴花技法黏贴变形夔龙及竹节式扉棱,装饰技法颇为多元。
5.耀州窑系—临汝窑青瓷印花碗

此件青瓷碗的造型纹饰采内模压印法一体成形,制作方式和装饰风格都与耀州窑雷同。图片来源:《中国古代窑址标本卷一 河南卷 下》,页535。
元代以后,位于黄堡镇的耀州窑核心窑场逐渐衰微,但因极盛时期产品销往各地,在其他窑场掀起仿制的风潮,逐渐形成一个范围广大的耀州窑系。例如图中宋代临汝窑的青瓷印花碗即属耀州窑系之类。临汝窑位于河南省临汝县,是宋元时期北方烧造青瓷的重要窑场,此窑所生产的青釉印花和刻花器皿与耀州窑相似,但是烧造时间比耀州窑晚,所以被归类为受耀州窑影响的青瓷系之一。 临汝窑生产的耀州窑系青瓷以碗盘为主,特徵如图所示,胎体较厚,胎质略粗,表面釉色青中闪绿,并有印花或刻花为饰。印花部分与碗体一起模印而成,制作方法、釉面色调及装饰风格都可看出与耀州窑之间的渊源关系。除此之外,陕西其他窑场与河南、广东、福建等地也有类似的青瓷产品,可见耀州窑对当时的瓷业发展影响深远。
耀州窑青瓷以美丽的釉色和精美的刻花、印花闻名,昔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美誉,时至今日来看,犀利流畅的纹饰线条与繁复规整的布局仍是独步瓷坛的经典之作。
西周三晋玉器之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从武王克商建立周王朝,到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被迫东迁,西周历时27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建章立制的重要时期。西周玉器,在继承商代晚期玉器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鲜明特色。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27:200001东汉帝王墓葬陪葬品:揭示死后的尊贵与权力象征穿越
东汉时期帝王墓葬中的陪葬品,是一扇窥视古代社会审美观念、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的窗口。这些陪葬品主要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和漆器。通过专家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它们的特点和作用。1.陶器在东汉帝王墓葬中扮演重要角色我要新鲜事2023-08-22 15:23:520000蚩尤战黄帝,为何吃石头,甚至操控风雨?考古有了接近真相的发现
蚩尤是与黄帝大战的上古人物,在汉代以前,蚩尤的形象还相对比较正面。秦始皇称帝第三年东巡时把蚩尤列为八神之一进行了祭祀,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时“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在齐地寿张,民间一到十月就会自发地祭祀蚩尤。然而继汉代以后,随着“正统”观念的影响,传统史书开始一边倒的褒“黄”贬“蚩”。原本上古时期争夺生存空间的涿鹿之战,成了正义和邪恶的对决,蚩尤从兵神变成了“贪婪”“乱世”的暴徒。我要新鲜事2023-06-10 21:14:200000三角区龙:巴西大型食草恐龙(长9.5米/距今6500万年前)
尽管目前科学家已发现700多种恐龙,并为其命名,但真正被我们熟知的很少。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它就是三角区龙,出土于南美洲的巴西,一起去认识看看。三角区龙基本资料体型:三角区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长9.5米,与暹罗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85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5:40:530000地区性博物馆发展有关问题——序三门峡博物馆《崤函遗珍品鉴》
(图书计划本月下旬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这本《崤函遗珍品鉴》的编辑和出版,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又一次集中呈现,相信可以对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三门峡的历史及其文物品类、特色等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点睛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01: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