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汉帝国的生活百态
两汉时期的文化生活以乐舞百戏最为有名。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均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高祖刘邦称帝后衣锦还乡,置酒沛宫,大宴故人和父老子弟,在酒酣中一边自行击筑(一种乐器),一边歌唱自己的作品《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其豪迈之情,表现无遗!宫廷里培养着各种各样的乐队供皇室贵戚使用,除宫廷外,一般地主和官僚家中,也蓄养着“歌儿”“舞伎”,供他们在节庆喜宴或平常宴飨中助兴。民间百姓聚会时,也少不了歌舞,所谓“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正是这种情况的生动写照。毫不夸张地说,喜好歌舞是两汉时期人们精神风貌的一个显著特点。

汉武帝以前,汉代乐舞主要为优美清新、委婉流动、富于浪漫遐思的楚声楚舞。可张骞通西域后,域外的一些乐器如箜篌、胡笳、琵琶、筚篥等不断东来,加入了汉朝乐队,给中原地区的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改变了自周以来以金石之乐的雅乐为中心的音乐文化面貌,促使俗乐在宫廷中取得了优势地位,这对中国音乐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乐舞外,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娱乐活动还有杂技、幻术、摔跤等技艺表演,泛称角抵戏,后人多以“百戏”相称。汉代的百戏,既有来自民间的,又有传自域外的,其类型大致分为杂技、幻术、角抵戏、俳优等。仅杂技类型就有扛鼎、走索、吞刀、吐火、飞丸、跳剑及“鱼龙曼衍”“驰骋百马”“戏车高檀”等,这些技艺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多有体现。幻术也称魔术,如“自支解”“易牛马头”等,这些都是从罗马等地引进的精彩节目。角抵亦称角觝,是两人角力以定胜负的技艺表演,是后世相扑与摔跤的前身。
汉代百戏极为发达,演出盛况空前。如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春,举办角觝戏,长安周围三百里以内的人都赶来观看;元封六年(前105)夏,在上林苑平乐观举办角觝戏,京城附近的民众都争相前来观看。需要强调的是,接待外国宾客时常常举行大规模的百戏演出,并相沿成习。如宣帝元康二年(前64),在平乐观会见匈奴使者,宣帝专门下令演出乐舞与大角觝,足见其对匈奴的礼遇。


在此,需要特别一提的是,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最大区别就是礼。高祖刘邦取得天下后,让秦朝的博士叔孙通为其制定朝仪,朝仪让他感受到了做皇帝的无上尊贵。一般来说,拜见君王的朝会,宾客相聚的宴飨,都有固定的礼仪。汉人席地而坐,席子的四角,要有铜席镇(一般作虎形)压住,以防席角翘起。汉人以东为尊位,因而在宴会上,地位尊贵者都面向东坐在西方位置,如鸿门宴上霸王项羽和项伯坐在西方位置,就是这个缘故。秦汉时期的人们,由于下衣不全,要时时防止“露下体”,因而他们的坐姿,“箕”(臀部着地而两脚前伸)、“踞”(双膝弯曲而臀部与两脚掌同时着地)、“蹲” ( 双膝弯曲身体重心下移而两脚掌着地)这三种姿势都是禁止使用的,他们只能采用殷(商)人发明而周人发扬光大的跪坐,即全身重心下移而臀部压在双脚后跟上。这种跪坐由于臀部在脚后跟上坐实(也可叫安坐),显然与臀部在脚后跟上没坐实的跽坐(也可叫虚坐或长跪)有别,不能混淆。对于跪坐的作用,有专家指出:“......而跪坐却是尚鬼的商朝统治阶级的起居法,并演习成了一种供奉祖先、祭祀神天以及招待宾客的礼貌。周朝人商化后,加以光大,发扬成了‘礼’的系统,而奠定3000年来中国‘礼’教文化的基础。”到了秦汉时期,跪坐亦成为当时人的正常坐姿。


你所不知道的三星堆古城与三星堆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7:38:290000韩国出土中国钱币 其中有什么联系?(韩国考古)
韩国出现中国钱币意味着韩国曾经是中国领土。在2023年1月26日韩国的考古队进行考古的时候,在济州岛就发现了一个古代寺庙的遗址,在挖掘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中国宋朝的钱币,上面甚至还印制着大宋通宝,韩国的相关部门已经把这些钱币鉴定成为了古代文物。另外还出土了一些元宝,也是和我国有关,分别是咸平元宝以及治平元宝。考古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09:040001永乐保健流落到海外 成为国外博物馆藏品(中国文物)
明朝时期的永乐宝剑因为近代战争而流落到海外。600年前明朝永乐大帝的御用宝剑永乐剑如今流失海外,成为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的镇馆至宝.前几年,一位中国收藏家想以十亿元高价买回这把宝剑,但直接被英国博物馆拒绝。永乐剑是当年朱棣赐给西藏活佛的礼物,命令工匠专门打造的一把品级极高的剑,整个剑身长约90公分,总重1.3公斤。宝剑精美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04:470000考古发掘与礼制研究——读杨华先生《古礼新研》与《古礼再研》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认识杨华先生时,他正在写作博士毕业论文。礼制问题当年在学术界还是一个相当冷僻的领域,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揭示中国文明的内在结构和核心价值,根本不可能绕开它,尤其是考古发掘和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3:50: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