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仍是大问题?一夜沦为“鬼城”,辐射人群痛苦至今
核泄漏“建造”了一座鬼城
1986年,苏联发生了一件特大核泄漏事故。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发电机组本来打算做维修测试,没想到发电机出了故障,核反应堆全部被炸毁。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可怕的放射性物质瞬间泄露,而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有效阻止,导致30多人当场死亡,200多人因为受到严重核辐射生命垂危。
此后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的所有居民全部转移,核电站所在地一夜之间沦为空旷的“鬼城”。
不仅如此,当地的动物也大量死亡,侥幸没死的还发生了变异,生出来的后代奇形怪状。而且植物也没能挺住,在核辐射的“熏陶”下,逐渐被“熏”死了。
可即便这样,这些后果也只是核物质泄露下场的一部分,在此之后的15年,有将近8万人陆续死亡,13多万人因为残留的核辐射受到病痛的折磨,无法康复。

有大量民众因为此次事故直接或间接死亡
直到今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影响仍未彻底消散,乌克兰还在为清除泄漏的核物质、恢复生态做努力。
救援无效
美国在二战时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威力让人至今难忘,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释放的核辐射量相当于当时广岛原子弹的400多倍。
核弹爆炸会升起大面积的蘑菇云,那切尔诺贝利事件产生的放射性云层,又恐怖到什么地步呢?
根据资料显示,它扩散的范围涉及到了整个欧洲大陆,连离它很遥远的英国上空都布满了辐射物质。
切尔诺贝利放射性物质传播示意图
据悉,事件发生后,苏联方面也马上派出了军队前去救援,这些人员虽然戴着防毒面具,穿着防护服,但这根本无法阻止辐射对他们的伤害,因为核爆炸产生的射线有极强的穿透力,救援人员相当于完全裸露在核辐射下。
而核电站爆炸后,人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灭火,参与灭火的人员是距离危险最近的,因此他们受的影响也最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有134名救火人员得了急性核辐射综合症入院治疗,其中28人治疗无效,在几个月后痛苦地死去。
其中有134人入院治疗,28人死亡
也正是在此时,苏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封锁了核电站,禁止任何人进入,并像修房子那样,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了个石棺,把出事的4号核反应堆浇灌的密不透风。
等情况稍微缓和一点后,苏联又召集了大约60万人对禁区进行清理,事后为了表彰这些无畏的英雄,还专门给他们颁发了抢险勋章。
苏联方面本来以为,这个巨大的“坟墓”能用30年,起码要到2016年才考虑加固的事,没想到只坚持到2008年,这个石棺就不行了,封在里面的200多吨放射性物质还是钻了出来。

切尔诺贝利旧石棺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
但由于苏联此时已经解体,于是压力全部给到了乌克兰身上。
乌克兰政府先是考虑修复石棺。
但怎么修呢?派人进去吗?
要知道以这个辐射量,人只要在石棺里待三分钟就能死亡。若是放机器人进去,待的时间长了,也会被烧化。
显然,这无法进行人为修复。可是石棺里估计有30吨的高污染灰尘,如果石棺倒塌,后果不堪设想。
旧石棺拆解前附近区域的辐射含量
国际援助
考虑再三后,乌克兰决定不动原来的石棺,直接在老石棺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封闭结构,完全覆盖老石棺。
根据方案,这次的修建计划,预计能维持到2117年。但是乌克兰掐指一算,整个工程大概要投16亿美元,是凭他们一国之力无法承担的重量。
“新石棺”主要是能覆盖“旧石棺”
因此为了让伤害不再波及,西方有实力的国家决定援助乌克兰,其中,美国出手最大方,捐了1.23亿美元左右。
资金到位后,乌克兰开始正式动工,他们派了3000人进入辐射区,并实行轮班制,计算出工人能承受的时间上限,及时撤出,再换新的工人进去工作。
可即便如此,参加修建的工人还是有大部分患上了癌症,即使有了一层石棺,核辐射的危害依旧没有降低。
2014年,新的封闭结构主体框架终于搭建完成,此后乌克兰又花了两年时间组装结构的部件、造通风系统等。2018年,第二层石棺终于完工,乌克兰和整个欧洲都暂时松了一口气。

2018年新的“石棺”建造完成
但是一座石棺能真的阻止核辐射扩散吗?根本不可能,一起来看看数据。
伤害不可估算,且至今未曾停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早前公布的数据,除了乌克兰,离它较近的俄罗斯、白俄罗斯都产生了大量的核辐射受害者,其中至少有4000人患上癌症死亡。
后来绿色和平组织研究后认为这个数字太保守了,实际上患癌的受害者起码有9.3万人之多。
不同媒体机构提供的切尔诺贝利受害者死亡人数
有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估计,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之后,以上这些地区会在此后的70年时间里,癌症发病率增加28%。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几十年,还会持续性的有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患上癌症。
对此,乌克兰也没有逃避责任,他们财政出钱给3.5万多个家庭支付了赔偿金。但这点钱肯定无法弥补事件带来的多方面损失,仅白俄罗斯给出的经济损失数据就是301亿美元,是他们国民生产总值的5倍还要多。如果白俄罗斯索赔,乌克兰就算倾家荡产也赔不起,更别提其他国家的经济损失。
对于该事故的受害者,管辖方也进行了一定的赔偿
核辐射的杀伤值几乎是100%,能深入所有物质,且无法消除。它对人体的影响,除了死亡,最大的威胁就是癌症。
而且核辐射能破坏人体组织和细胞,虽然人体的免疫系统有自我修复功能,但损伤太过严重,免疫系统也无能为力。人和动物受到辐射量太多,身体还可能出现畸形现象。
辐射量对人体的伤害
此前网上有言论称,有人看到过切尔诺贝利禁区中出现可怕的巨鼠,那是在核泄漏事件发生几年后,进入禁区的科考队员遇到了一群变异的巨鼠,巨鼠见人就疯狂撕咬,后来出动了军队才消灭了这些怪物。
不过这个事件无法考证,因为核辐射造成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让动物体积变大好几倍,也可能是其他器官上的变化,但是变异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也许当年的科考队确实碰上了变异的老鼠,只是后来传言传的太离谱了。
值得一提的是,核辐射的影响是逐渐显现的,就算辐射已经逐渐消散,但有害物质埋藏在人体内,会增加例如白血病、心脑血管疾病这样的重病风险。而且有研究发现,受到核辐射的动物被扰乱了生殖细胞,就是说,基因变异可能还会遗传。
切尔诺贝利事故所致的剂量完全不是日常辐射剂量所能对比的
当然,根据2021年《科学》杂志发布过的一项研究结果表示,目前乌克兰和美国的相关研究所都没发现核辐射遗传给了人类后代,因此受辐射影响地区的人们暂时还无需紧张这方面。
如今切尔诺贝利周遭地区已经被当成旅游景点开放,只要人们严格按照指示参观,其内的辐射暂不会对路过的游客造成什么影响。
参观的游客需要严格按照指示行动
不过这毕竟是一个超级大的定时炸弹,且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极长,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石棺融化是什么时候,之前不还有其地下熔毁的核燃料与炉芯的残骸可能复燃的消息传来吗?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初评结果揭晓!160项考古发现入围终评
作者:活动办公室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百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考古事业指明前进方向,对做好考古工作、历史研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出更高要求。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09:460001刘拓:当代考古学界的徐霞客
#北大考古博士刘拓坠崖去世#今年秋季对北大考古的师生应该是格外寒冷的秋天,9月底北大考古第一好人刘绪老师走了,10月初北大考古第一位博士王迅先生“迅公”也走了,10月底天妒英才,今年刚毕业堪称北大第一旅友的刘拓也走了。作为一名和刘拓年龄相仿,也是今年才毕业的考古学博士,想想人家多传奇,自己就有多平凡,人家有多英勇,自己就有多猥琐,所以决定写点文字以表对这位学界同仁表达敬意。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3:130000过去婚礼中有“借喜”和“赶喜”现象,懂这个应该都在农村生活过
婚宴上喜家的“红包”本文作者倪方六元旦、新年到了,又到了出红包和收红包的旺季。其实,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样的时节,喝喜酒的和办喜酒的都得准备红包。(结婚用红包)喝喜酒的红包称为“随份子”,这是礼金,将来喜主要“还礼”的。所以,喜家一般都要准备喜薄,某某某出了多少礼金,得一一记录下来。礼尚往来,将来遇到对方有事也要随份子,翻出来看看当年对方送的红包是多大,应该还礼金多少就有数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5:11:440000孙国平|中国东南沿海大陆与岛屿的史前文化关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专家简介孙国平研究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49:470002马王堆女尸恐怖事件:2000年尸体不腐,出土嘴是张开的
1972年,考古学家在马王堆挖掘出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通过研究证实她是汉朝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因为过去曾挖过不腐干尸,所以马王堆女尸尽管千年不腐,但也并不恐怖,而真正令人恐怖的是女尸的嘴巴是张开的,那画面真的很诡异恐怖!一、马王堆女尸恐怖事件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52: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