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泉水最好喝?长期饮用轻松活到100岁
泉水,最受古人推崇的饮用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说了古人夏天喜欢喝井水的秘密,这里再来说说古人对现代人最喜欢喝的泉水的看法。
古人所推崇的饮用水中,第一当是“泉水”。古人认为,泉是水之源,对饮用水颇有研究的明人田艺蘅即称,“水本曰源,源曰泉。”
中国人饮用泉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记载有喝泉水的事情。其中 《中山经》中所记的“高前之山”,山上就有水质极佳的泉水:“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
高前山的泉水,很适合夏天饮用。从《山海经》所述来看,水质清凉透明,如同玉浆,当年是帝台神的“专用水”,这种泉水喝后不只解渴,还能治心绞痛,确是优质泉水。

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水》,已对泉水进行了解释,对泉水涌出地表的形式也作了交代:水正出,称为“滥泉”;水悬出,叫“沃泉”;水从一侧出,谓“氿泉”。
泉水虽然好,但并非都是优质的饮用水源。如《尔雅》中提到的“沃泉”,便不宜饮用,田艺蘅《煮泉小品》认为,“泉悬出曰沃,暴溜曰瀑,皆不可食。”
那么,什么样的泉水才是好的饮用水?据《煮泉小品》,优质泉水一要“清寒”,而清寒二字,又以“寒”为紧要,“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二要“甘香”,“味美者曰甘泉,气芳者曰香泉”。《山海经》提到的高前山上的泉水,正是这样的优质饮用水。
对于优质泉水的标准,明徐献忠的《水品》则从“源”、“清”、“流”、“甘”、“寒”诸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点评。所谓“源”,就是看泉水是从哪个地方流溢出来的,“山深厚者若大者,气盛丽者,必出佳泉水;山虽雄大而气不清越,山观不秀,有流泉,不佳也。”

最受古人推崇的泉水之一叫“菊水”,源自郦县(今河南内乡境内),便符合古人的“水品观”,东晋葛洪《抱朴子》中称不“甘泉山”。汉《荆州记》称,菊水“水极甘馨,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长期饮用菊水长寿,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饮菊水的如果70岁去世都算早死 ,即所谓:“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余,七十者犹为夭。”饮用这些泉水,活到100岁很轻松。
如此这般,也刺激了古人饮用泉水的兴趣。汉朝时,有权有势的,都要求郦县每送水给他们饮用,“县月送三十余石,饮食澡浴悉用之。”
如果泉水不是从山涧中来,而由沙土里溢出,一般水质都不好。徐献忠特别提到了中国著名泉城济南的泉水,大多非佳泉,不适合饮用,长期喝还会生病。《水品》中是这样说的:“山东诸泉,类多出沙土中,有涌激吼怒,如趵突泉是也。趵突水,久食生颈瘿,其气大浊。”

先秦时,人们已将水分“轻水、”“重水”、“甘水”、“辛水”、“苦水”五种。《吕氏春秋》在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典观点的同时,对这五种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了说明:“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
五种水中只有“甘水”有益健康,“甘水所多好与美”,其他四种水多饮有害。为什么会这样?那时水污染还不是问题,主要是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足。如长期喝趵突泉水,会生的“颈瘿”,即甲状腺肿,可能是泉水中缺碘所致。
泉水水质的好坏,与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有直接相关,矿物质丰富的,一般都是好水,这也正是现代人崇尚“矿泉水”,厂家大打“水含微量元素”的原因。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考古词条】 铁器时代 · 长沙铜官窑址
唐五代瓷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从铜官镇至石渚湖约5公里的范围之内。主要窑区在兰岸嘴、瓦渣坪、兰家坡一带,现尚存窑包13处。1957~1978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多次进行调查,1965和1978年两次进行试掘。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题材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为瓷器装饰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长沙铜官窑未见于文献记载,其发现对研究中国陶瓷史具有重要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59:020000周朝首个破坏继承制的天子 本是周懿王叔叔 为何却得传王位
周懿王时期发生了一系列导致西周衰落的事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治国无能和对外政策的失败。在他统治时期,西周遭到了异族的侵略和多次战败,使得国力不断下降。这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不满和矛盾,周懿王的权威逐渐受到挑战。我要新鲜事2023-09-28 20:42:090000蒋介石在浙江奉化老家选有葬地,蒋经国也有一处,此处有特殊意义
蒋介石浙江奉化老家纪闻本文作者倪方六10多年前,我在《凤凰周刊》做记者,为撰写相关稿件,我曾专门去了蒋介石浙江奉化老家一趟,当时两蒋归葬大陆被热炒。在蒋氏故里,我了解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蒋介石的父亲叫蒋肇聪,他有一个外号叫“黄鳝”。蒋家开有玉泰盐铺,据说是因其做生意极精,很滑头,没有乡人能讨到他的便宜,故得此外号。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4:290004陕西古墓数量太多 考古人员短缺(陕西古墓)
陕西地区的古墓数量太多,考古人员已经严重短缺。在整个中国考古界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陕西,如果说在整个中国哪个地区的古墓数量最多,那么毫无疑问就是陕西比如说秦始皇的墓葬,武则天的墓葬等等都是埋葬在陕西的甚至要比古都北京的文物数量还要多,很有可能很多小区或者是院校的脚下踩着的就是古墓。陕西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26 17:48:240000日享一书ZZs01《思文永在 我的父亲考古学家梁思永》
今天是父亲节,在考古学界,有一些前辈学者的子女近些年来也出版过相关图书介绍自己父亲的传奇经历。之前曾经分享过一本《锄头考古学家的足迹》,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光谟先生对其父亲,也是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说起李济先生,就必须提一下同为中国考古学草创阶段的一位先生——梁思永。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0:40: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