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泉水最好喝?长期饮用轻松活到100岁
泉水,最受古人推崇的饮用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说了古人夏天喜欢喝井水的秘密,这里再来说说古人对现代人最喜欢喝的泉水的看法。
古人所推崇的饮用水中,第一当是“泉水”。古人认为,泉是水之源,对饮用水颇有研究的明人田艺蘅即称,“水本曰源,源曰泉。”
中国人饮用泉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记载有喝泉水的事情。其中 《中山经》中所记的“高前之山”,山上就有水质极佳的泉水:“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
高前山的泉水,很适合夏天饮用。从《山海经》所述来看,水质清凉透明,如同玉浆,当年是帝台神的“专用水”,这种泉水喝后不只解渴,还能治心绞痛,确是优质泉水。

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水》,已对泉水进行了解释,对泉水涌出地表的形式也作了交代:水正出,称为“滥泉”;水悬出,叫“沃泉”;水从一侧出,谓“氿泉”。
泉水虽然好,但并非都是优质的饮用水源。如《尔雅》中提到的“沃泉”,便不宜饮用,田艺蘅《煮泉小品》认为,“泉悬出曰沃,暴溜曰瀑,皆不可食。”
那么,什么样的泉水才是好的饮用水?据《煮泉小品》,优质泉水一要“清寒”,而清寒二字,又以“寒”为紧要,“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二要“甘香”,“味美者曰甘泉,气芳者曰香泉”。《山海经》提到的高前山上的泉水,正是这样的优质饮用水。
对于优质泉水的标准,明徐献忠的《水品》则从“源”、“清”、“流”、“甘”、“寒”诸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点评。所谓“源”,就是看泉水是从哪个地方流溢出来的,“山深厚者若大者,气盛丽者,必出佳泉水;山虽雄大而气不清越,山观不秀,有流泉,不佳也。”

最受古人推崇的泉水之一叫“菊水”,源自郦县(今河南内乡境内),便符合古人的“水品观”,东晋葛洪《抱朴子》中称不“甘泉山”。汉《荆州记》称,菊水“水极甘馨,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长期饮用菊水长寿,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饮菊水的如果70岁去世都算早死 ,即所谓:“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余,七十者犹为夭。”饮用这些泉水,活到100岁很轻松。
如此这般,也刺激了古人饮用泉水的兴趣。汉朝时,有权有势的,都要求郦县每送水给他们饮用,“县月送三十余石,饮食澡浴悉用之。”
如果泉水不是从山涧中来,而由沙土里溢出,一般水质都不好。徐献忠特别提到了中国著名泉城济南的泉水,大多非佳泉,不适合饮用,长期喝还会生病。《水品》中是这样说的:“山东诸泉,类多出沙土中,有涌激吼怒,如趵突泉是也。趵突水,久食生颈瘿,其气大浊。”

先秦时,人们已将水分“轻水、”“重水”、“甘水”、“辛水”、“苦水”五种。《吕氏春秋》在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典观点的同时,对这五种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了说明:“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
五种水中只有“甘水”有益健康,“甘水所多好与美”,其他四种水多饮有害。为什么会这样?那时水污染还不是问题,主要是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足。如长期喝趵突泉水,会生的“颈瘿”,即甲状腺肿,可能是泉水中缺碘所致。
泉水水质的好坏,与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有直接相关,矿物质丰富的,一般都是好水,这也正是现代人崇尚“矿泉水”,厂家大打“水含微量元素”的原因。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唐末盗墓有“三大贼”,但盗武则天乾陵时均没得手,原因确实蹊跷
盗掘唐朝帝陵“三大贼”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盗墓史上,唐末五代时期是盗墓又一高发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盗墓大贼,分别是朱泚、温韬和黄巢,他们都对唐朝帝陵动手了。但有一座墓,他们三人均没有得手,这就是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为什么均未能得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6:510000为“洞穴”建起保护罩,看周口店遗址猿人洞的保护实践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同时期中材料最丰富、最齐全、最有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及古生物遗址群,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等多学科科研基地。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10:520000道罗齿龙:欧洲大型食草恐龙(长6米/距今1.25亿年前)
说到恐龙,大家会到霸王龙、棘龙等,它们都是许多影视剧中出现的恐龙。不过在恐龙世界,恐龙的种类是很多的,除了那些出名的外,还有很多是大家不知道的,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道罗齿龙,它体长可达6米,是种大型食草恐龙,生活在1.25亿年前的欧洲,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道罗齿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04:580000郭静云:商代“易”与“道”观念渊源
2016-08-19郭静云、王瑾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7月10日上午,郭静云教授为中山大学2016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师生们主讲商代“易”与“道”观念渊源,主要内容来自其著作《天神与天地之道》一书的第599-618,774-813页。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一、下上若“下上若”是三个非常简单的汉字,很少有人不认识,但当它放在甲骨卜辞中,意义的理解可能需要下一番功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53:040001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被发现,考古现场为何一片哗然?
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被发现,考古现场为何一片哗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一朝的兴起与衰落,仿佛大剧的压轴戏。秦始皇以其非凡的胆识和策略,成功地将七雄割据的混乱世界,一一收入麾下。彼时的秦国,宛如独步天下的雄鹰,羽翼狂翔,其权威无人能挑战。然而,在最高峰的光芒之后,这个看似强大无敌的朝代却意外地短命。秦始皇的短暂的帝王生涯,留下了丰富且复杂的遗产,给后世以深远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6-05 21:07: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