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考古之父,李济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每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评选,基本可以视为考古界的“天下第一武道会”,各个单位的考古人把过去一年自己最拿得出手的考古发现,拿到国家平台展示给公众。而如今的繁华,让人也不由得想起百年前中国考古学的发端,是一个瑞典人在仰韶村的发掘。而真正中国人的考古发掘,则是李济在山西西阴村的发掘,之后他在殷墟的发掘更是培养了大量中国考古学最初的栋梁之才,比如新中国考古的奠基人夏鼐先生,所以李济也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有一位学霸,他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堂,之后留美深造,先是在麻省克拉克大学深造心理学和社会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学位之后,又转入哈佛大学人类学,1923完成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从而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返回中国。

1924年,美国弗利尔艺术馆邀请他合作考古。他反复思虑,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工作,必须与中国考古团体合作;二是在中国发掘出来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美方代表回信:“你的条件,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答应你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绝对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

1925年,29岁的他受聘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人类学讲师,与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同执教鞭。

1926年,他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在这里,他发现了半个蚕茧,就是这半个蚕茧,把中国人养蚕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了石器时代。

1929年初,他应聘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领导并参加了安阳殷墟、章丘城子崖等田野考古发掘,使得发掘工作走上科学轨道,造就出中国第一批水平较高的考古学者,殷墟考古被称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在安阳,他与考古人员定下规矩:“考古人员绝不收藏文物”。这个规矩也成为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恪守的准则。

安阳殷墟考古使得中国的信史从公元前8世纪,推前到了公元前13-14世纪。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他护送文物离开安阳南下。随后他与国宝一起颠沛流离,路上他失去了至亲,却从未放弃守护国宝的责任感。

他就是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夏鼐、尹达、高去寻 、石璋如、尹焕章与赵清芳等都曾接受他与梁思永的指导。

李济先生说:“中国历史是人类全部历史最光荣的一面,只有把它放在全体人类历史背景上看,它的光辉才显得鲜明,把它关在一件老屋子内,孤芳自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1948年,李济护送国宝去了台湾。自此李济淡出了大陆学术界,他留在大陆的学生对他的名字闭口不谈,李济的名字直到80年代才重新出现在大陆考古文献中。

而台湾的李敖则说:“李济三十一岁起就做学阀,八十四岁才在武侠小说中死去。他垄断学术,自己不研究也不给别人机会,‘安阳发掘报告’有始无终,‘中国上古史’计划拖延不做”,又称李济是“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

人类起源被改写?中国发现的新人种“龙人”,会是中国人祖先吗?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洗脑的儿歌复兴,不知道唤醒了多少个“小龙人”,但你以为龙人真的只是动画片里面的角色吗?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当然不是!下面是《TheInnovation》(创新)杂志在2021年的一期杂志封面,上面那个显眼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正是被中国科学家定义为新人属成员的“龙人”头骨化石!《TheInnovation》某期杂志封面是一个头骨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01:000000考古队打开千年古墓 尸体突然动了(古墓尸体)
尸体因为外界空气进入,所以发生肿胀。在1985年湖南的一个村子里面发现了一个古墓,当时的考古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考古队在用了很大力气之后才终于进入到了墓穴当中,你在里面发现了一口棺材,当他们打开了棺材之后,发现里面有着十分浑浊的液体,液体当中有着一个女人的尸体,之所以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尸体是一个女人,是因为没根本没有腐烂,随后这个尸体发生了更加奇怪的事情。巨型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42:310000牟宝蕾:探寻神秘的哥窑
哥窑是中国陶瓷史上问题较多而又较复杂的窑口。通过对文献记载内容进行辨析可知,哥窑位于杭州的凤凰山上,烧造年代为元末明初,产品特征为黑胎或深灰胎,施月白或米黄色乳浊釉,釉面开片。基于这一认识,通过对墓葬、窑址、城址等遗址出土和海内外文博机构收藏的哥窑瓷器的年代及真伪进行了判别,同时就哥窑瓷器的研究提出应确立古籍记载、实物资料、科学测定“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37:080000《兰亭序》摹本传奇:摹本起拍3800万,41字拍3亿,真迹值多少钱
《兰亭序》摹本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王羲之与兰亭序”展览,仍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进行中,展期将至2023年4月23日结束,有关《兰亭序》仍是中日网友间有兴趣的话题。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兰亭序》的摹本之谜。《兰亭序》摹本内容,古今探讨甚多,即便在头条号上,也能搜出不少相关文章,但真相到底如何呢,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什么说话都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48:180002问学——感恩刘绪老师
2021年9月26日,刘绪老师带着未尽的夏商周考古之梦远行了。他的离去,使夏商周考古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学者,我也失去了一位问学的老师和学术知己。初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36: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