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祖坟, 后代出了16位皇帝, 至今无人敢盗, 高铁也要绕道走
我国历朝历代都笃信风水堪舆,尤其体现在墓葬选址上。
古人认为,将先人埋葬在一处风水宝地,能够保佑子孙后代荣华富贵,家族兴旺显达。而在其中规格最高、声名最显的就是所谓龙脉,埋葬于此处,子孙便有机会开朝立代,登上皇位。
历代帝王在陵寝问题上,讲究选择“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吉壤”,同时历朝立钦天监、下设漏刻科,专为皇家贵胄挑时择地,收敛风水。

在这样的精挑细选之下,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往往勋贵坟茔随处可见,但凡事都有例外,被称为中国最牛祖坟的明皇陵,却是朱元璋年少潦倒时期的无奈之选,只能说历史的巧合确有其魅力。
命运的荒冢
元末天历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拮据,他们不得不频繁搬家,史书记载“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的家庭在温饱线苦苦挣扎。
至正四年,旱灾之后又是蝗灾,饥荒之后又是瘟疫,天灾人祸下,命运摧毁了这个家庭,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双亲大哥相继离世,只剩下他与二哥相依为命。
朱元璋回忆当时的情况:“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穷困潦倒之下,他不得不将亲人草草掩埋,草席裹尸,水浆祭祀,连坟地都是好心的邻居赠与的。
而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块凤阳乡下不起眼的寒酸野冢,会在日后成为明朝16位帝王的祖脉所在。
龙兴之地
在朱元璋经过人所熟知的草根奋斗历程之后,他终于有所建树,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号称吴王。在称王后,他立刻将修缮祖坟提上了日程。
按照原计划,他打算将父母的坟冢迁至别处。但当着手实施时,世称卦能通神的青田先生——刘伯温在查勘一番过后却极力劝止他改葬。
原来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的祖坟本身就处在一块极其隐秘的龙脉之上,坟北有玉带河,又有古井排列左右,形成了龙身龙眼,汇聚龙气。据称朱元璋能白手起家建功立业,也与之不无关系。
于是朱元璋便只得作罢,但也在原址大兴土木,加以修缮,建起了如今我们所知的明皇陵。明皇陵规模磅礴,气势恢宏,在朱元璋治下落成之后,又历经了明朝数代帝王修缮扩建。
其共有土城、砖城、皇城三层城垣,最外围周长近14公里,占地面积巨大。同时内部陈设也极尽精细,其中的石刻尤其珍贵。这些石刻陈设在墓葬主道两边,包含了官员与神兽等题材,庄严肃穆,尽显皇家气派。
它们刻工精细,用料考究,数量世所仅见,具有丰厚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同时其中的石碑撰文,功过不讳,成为后世研究朱元璋时期的重要史料。
盗贼禁土
明朝时期,明皇陵地位极尽崇高,但等到明朝灭亡之后,情况便截然不同了。清朝统治者入关时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将明皇陵保护了起来,但无非是收买民心,安抚遗民巩固统治之举,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花费心力修缮维护。
但这种保护聊胜于无,在官府看守之下,明皇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免于盗墓贼的叨扰。但也有野史称,乾隆曾盗取了明陵中的紫檀梁木,用来修缮自己的宫殿。
等到民国乱世,军阀混战之时,不少君陵爵冢都惨遭盗挖破坏,甚至清东陵也不例外。但在这种情况之下,明皇陵却奇迹般地独善其身,免于破坏。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时代久远,地表建筑损毁严重,难以找到真正的地宫入口,另一方面,在民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之下,作为汉族正统的明代政权自然被捧上神坛。而其皇帝陵寝一旦有人盗挖,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也没有人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韪。
从陵墓本身来说,明皇陵的设计世所独有,依山石碎沙而建,具有天然的保护屏障,同时在民国时期的首府南京附近,目标太大,任何人在盗挖之前都得忌惮三分。
其上种种因素天时地利,最终造成了明皇陵盗贼禁地的神话,至于与其本身的风水堪舆关系几何,既难以考证,便交予后人谈笑评说吧。
工程改道
明皇陵尽管没有盗墓贼造访,但是在抗日时期,却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洗劫破坏。地表建筑被破坏打砸,主道旁的石像生也多有损毁。
直到建国后的1980年,政府部门开始着手修缮明皇陵,力图最大程度地恢复原貌。
如今,明皇陵大致已经修缮完成,同时被设为4A级景区,成为了安徽当地的旅游业支柱。在这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从为了保护皇陵,不惜将高铁改道一事便不难看出。
彼时是2010年,由于明皇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正好处于凤阳市的交通要道上。按照初期规划,一条高铁将从皇陵中央穿过,将明皇陵一分为二。历史上来说,这类事情并不鲜见,建国以来,因城市规划而被迫让道,或损毁、或搬迁的古建筑或古墓比比皆是。
但最后安徽省政府经过仔细调研与多番考量,还是决定斥巨资改道高铁。
原因有二:首先自然是明皇陵自身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其规模宏大,内容瑰丽,更是难能可贵地在历史中保持了完璧之身,如果因高铁建设而冒着破坏墓葬的风险,无疑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其次,明皇陵在历史长河之中,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帝王坟冢这么简单。它是日本侵略者的丑恶行径的见证者,也是新中国修缮古迹保护文物决心的体现,其身上承载的意义众多,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
综合这些考量,安徽省政府花费两亿多元让高铁建设绕道皇陵,尽管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历史意义与文化底蕴不是金钱可以量化的。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独一无二的遗产,值得所有人珍惜与保护。
王明珂:华夏边缘的漂移:谁是羌人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19:230000安保森严的故宫,为何频繁被盗,价值连城的“珍妃之印”被偷2次
我要新鲜事2023-07-23 18:00:04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24:340000一个汉代侯爵的墓葬 究竟会有多么豪横(汉代墓葬)
海昏侯的墓葬有着4万平方公里陪葬品上万件。我国汉朝时期是一个非常璀璨的时代,而在汉朝也出现了很多的王侯将相,他们在死亡之后也都有着很多的陪葬品,在这么多王侯的墓葬当中,有着一位叫做海昏侯,他的陪葬品是相当的多,甚至于在南昌建立了一个多达4万平米的博物馆就是为了专门去存放并且展览海昏侯的墓葬当中挖出的东西。海昏侯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34:450000考古界的“沙漠之狐”:伊第里斯·阿布都热苏勒老师
今日考古圈依然被浙江文博界所组织的“考古人和他们眼中的世界”摄影大赛所刷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一下。据说获奖作品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一楼展出至1月19日。最终来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摄影师刘玉生老师凭借一组“1988年4月新疆古楼兰遗址区文物普查”获得本届大赛的特等奖。特等奖中的主人翁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伊第里斯·阿布都热苏勒老师。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6: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