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
东大殿建筑之分析

殿外表至为简朴,广七间,深四间,单檐四注顶,立在低而平的阶基上。柱头上有“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即出跳四层,其下两层为“华拱”,上两层为“昂”——斗拱。柱与柱之间,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殿前面居中五间均装版门,两“尽间”则装直棂窗。两山均砌雄厚山墙,唯最后一间开直棂窗,殿内后部的光线由此射入。檐柱柱首微侧向内,角柱增高,故所谓“侧脚”及“生起”均甚显著。

大殿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略如宋营造法式,所谓“金箱斗底槽”者。内槽深两间广五间之面积内,更别无立柱。外槽绕着内槽周匝,在檐柱与内柱之间,深一间,略如回廊,沿后内柱中线,依内柱砌“扇面墙”尽五间之长,更左右折而前,三面绕拥如巨屏,其中为巨大佛坛,上立佛、菩萨像三十余尊。扇面墙以外,即内槽左右及后面之外槽中,依两山及后檐墙砌台三级,设五百罗汉像焉。(纵断面与西立面)

佛殿梁架,就其梁栿斫割之方法论,可分为“明栿”与“草栿”两大类。明栿在“平闇(àn)”(即天花板)以下,施于前后各柱斗拱之上,为殿中视线所及,均刻削为“月梁”,轮廓秀美。草栿隐于平闇以上,自殿内不见,故用粗木,不用斤斧,由柱头斗拱上之压槽枋承托。宋营造法式所谓“明梁只阁平棊(qí),草栿在上承屋盖之重……以方木及矮柱敦㮇(tiàn),随宜枝樘固济”,其法盖自唐己用之矣。

就梁栿与柱之关系论,则有内槽与外槽两组。内槽大梁(“四椽明栿”)为前后内柱间之联络。此种配合,即《营造法式》所谓“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者也。内柱与外柱同高,其上均施“七铺作”斗拱(即四跳之斗拱)。檐柱上斗拱出四跳,双杪双下昂,以承檐槫(tuán)及檐部全部结构。内柱上斗拱四杪(无下昂),承檐内四椽明栿。此内外斗拱后尾相向,自第二跳后出为“明乳栿”,即内柱与檐柱间之主要联络材也。

内槽四椽明栿作月梁形,两端因有华拱四跳承托,其净跨仅及两椽半。梁背上于第六层柱头枋同高度处,由梁首上枋列出半驼峰,于与第三跳华拱头约略相同距离处施斗,承十字相交斗拱,以承算裎枋(即平棊枋)。梁背上正中则以驼峰承十字斗拱,与两端者相应,以承平棊枋。
外槽明乳栿亦作月梁形,其两端施半驼峰。惟因距离短小,故梁正中不用十字斗拱,而施一枋相联系,枋上则隐出拱形,内外相对。更上始为平棊枋以承外槽平闇。内外槽平闇四周与斗拱相接处,均自平棊枋向下斜施小椽承版,使平闇成为“盝(lù)顶”状。

平闇以上均另设草栿,以承屋盖之重。草乳栿在外槽平闇以上,其梁首(外端)与外檐柱头铺作上的压槽枋相交,其重量大部由昂尾挑起。压槽枋大小仅同单材,不若法式图中所见者之硕大。草栿梁尾(内端)由内槽柱头铺作上之柱头枋承托。乳栿背上另施“缴背”,其外端仅略伸过下槫位置,上施方木以承槫下替木,其内端施方木敦以承托草四椽栿。草四椽栿之上,施敦掭大料以承“平梁”(斗内令拱与梁首相交,令拱上施替木以承上平槫)。平梁隐出月梁形,平梁之上施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两叉手相交顶点与令拱相交,令拱承替木及脊槫。日本奈良法隆寺回廊建于隋代,其梁上用叉手,结构与此完全相同;更溯而上之,则汉朱鲔祠亦以三角形石版上隐出梁及叉手结构。(宋代梁架则叉手、侏儒柱并用,元明两代叉手渐小,而侏儒柱日大,至清代而叉手完全不见,但用侏儒柱)。佛殿所见为学社多年调查所得唯一孤例,殆亦此法之得仅存者也。
东大殿斗拱之分析
佛殿斗拱分施于内外两周柱之上,共计七种,施于梁栿上之十字斗拱不在内。
外檐斗拱三种: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
槽内斗拱四种:柱头铺作;两山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
(※铺作意为:由斗、拱、昂、枋等构件纵横交叉层叠相垒组合而成的结构单元,因其所在部位和功能的不同,置于柱头之上的称“柱头铺作”,置于两柱之间阑额之上的称“补间铺作”,置于角柱之上的称“转角铺作”)

施于外檐柱头上之斗拱,七铺作双杪(miǎo)双下昂。从栌斗出华拱两跳,第一跳“偷心”无横出之拱;第二跳跳头施瓜子拱、慢拱,以承罗汉枋。第三、第四跳为下昂,第三跳偷心,第四跳跳头施令拱,与翼形耍头相交,令拱上施替木,以承橑檐槫。
1. 外檐柱头铺作:

后尾第一跳出华拱,第二跳为乳栿(与外出第二跳华拱相连做)。第三跳用一材,其外端至第二跳头交互斗内止,以承第一层下昂。其内端杀作半驼峰形,上施交互斗,其上令拱与隐出华拱十字形相交,以承平棊枋(亦称算桯枋)。第四跳(或第四层)实际上为一枋,其表面隐出华拱,拱头上施斗,以承其上之平棊枋。

下昂两层后尾,以约略23度之斜度向上挑起,后端压于草乳栿之下。与华拱下昂在柱中线上相交。最下层为泥道拱,与第一跳华拱在栌斗内相交。泥道拱以上,计施柱头枋四层,第一层隐出慢拱,与第二层华拱相交,以上两层又各隐出令拱(或泥道拱)及慢拱。更上施压槽枋一层,与草乳栿相交。于第二跳华拱中线上,即营造法式用牛脊槫之分位,别施一枋(或可呼为牛脊枋),均直接承托椽下。
2.外檐补间铺作

补间铺作仅出华拱两跳,其下不施栌斗,故不置于阑额之上。第一跳华拱与第一层柱头枋相交,跳头施翼形拱,如后世之三福云者。第二跳跳头上施令拱,与批竹式耍头相交,以承罗汉枋。后尾第一跳偷心,余与前面完全相同。补间铺作因无栌斗,与阑额无直接联系,故状若虚悬,已失斗拱在结构上原有机能及意义。初见颇疑其下或原有栌斗而失去者,但全殿绝无遗迹可寻,其槽内拱眼壁上壁画,无疑为唐代原画,亦无栌斗或驼峰矮柱存在之痕迹,故如其原形未改也。
3. 外檐转角铺作

施于四角柱之上。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伸为各层罗汉枋。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
4. 内槽柱头铺作

内槽的斗拱都以正面向槽内,后尾向外。柱头铺作的正面从栌斗伸出华拱四跳以承托四椽明栿,全部偷心。其第五层就成为四椽栿。第六层安枋一材,其前端作成半驼峰形,与外檐柱头铺作乳栿上所安的半驼峰完全相同。半驼峰之上安斗承托令拱,以承托平棊枋。第七层又出华拱一跳,与令拱相交,以承托栿上的平棊枋。铺作后尾出华拱一跳,以承托乳栿,与外檐柱头铺作后尾完全相同,并相对称。与华拱相交者计泥道拱一层,柱头枋五层,枋上隐出拱形。包括泥道拱在内计算,成为两重拱一令拱的配合。
5.内槽两山柱头铺作
虽然也用材七层,但仅伸出三跳。第四层以上都在第三跳跳头的中线上安斗,成层层相叠之状。第四、五、六层的材,则出头部分作成六分头,批竹头,翼形头,第六层斗内安小翼形拱,第七层又伸出华拱一跳,以承托纵中线上的平棊枋,令拱就与它相交以承托平棊坊。
6.内槽补间铺作

在第三层柱头枋以上出华拱,共三跳,跳头安令拱以承托平棊枋。其后尾则在第一、二层柱头枋出拱两跳,跳头安令拱与耍头相交以承托平棊枋。后尾两跳华拱均不与柱头枋十字相交,仅作丁头拱,以榫卯安在枋面上,以求与外檐补间铺作的后尾作形式上之对称;其第三层所出耍头,才是正面第一跳后尾之引伸而与柱头枋相交的。
7.内槽转角铺作
正面仅在四十五度角线上出华拱四跳。第一二跳出华拱,第三层出翼形小拱头,其上安斗与第二跳跳头之斗相叠;第四层又出华拱一跳,和小翼形拱头一跳,其上安十字相交翼形拱,与角线上的翼形拱相交,以承托两面相交的平棊枋。角华拱后尾伸出为华拱一层,以及角乳栿等,与外檐转角铺作对称联系
海外国宝:芝加哥收藏家和博物馆的故事(四):桑尼辰的收藏
#头条创作挑战赛#自成立至今,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历史,20世纪上半叶堪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历史上的辉煌时代,杰出的芝加哥收藏家们的慷慨捐赠使博物馆的亚洲艺术收藏体系得以创立和丰盈。玉蕴天珍•桑尼辰的收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06:400001前似鸵龙 :北美洲小型食肉恐龙(长2.5米/6000万年前)
通过恐龙化石还原,科学家发现许多恐龙与现代的动物长的相似,比如似鸟龙、似鳄龙、似鸵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前似鸵龙,它与现代的鸵鸟很相似,不过更大,而且翅膀变成了前肢,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前似鸵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3:44:420003要是有个青年报考考古专业——致报考考古专业同学的一封信
新开了头条号,想把之前写过的文章转过来。这篇文章本来不打算转了,因为事情好不容易冷却了。但后续总还会有要报考考古专业的同学,将其分享出来,帮更多的同学、社会大众更全面地了解考古,对人对己对考古学都不会有坏处,所以还是转了。师弟师妹们:0000中国考古百年 | 我所知道的青池遗址
黄立志青池遗址位于天津市蓟州区(2016年以前称蓟县)于桥水库南岸的五百户镇青池一村西北的马头山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距今约8000年。1999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17:300000中国象棋有多少个棋子 中国象棋是谁发明的(32)
中国象棋有32个棋子,中国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据了解,中国象棋在我国已经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属于两人对抗类型的一种游戏,而且在现在生活当中也是流传比较广泛的,现在已经被列为了我国78个体育项目之一。中国象棋是由两个人开始执起轮流走子,根据古代的兵法当中的一些计策来帮助自己顺利的吃掉对方的帅,就能够获得游戏的胜利,中国象棋总共有三种局势,分别是胜,负,和。我要新鲜事2023-08-24 16:16: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