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际根:郑振香不仅仅是妇好墓的发掘者,更是研究者
小瓜按:这两天汉文帝霸陵的确认在网络上频频刷屏。值得庆幸的是发掘领队大人已经表态目前不会发掘墓葬,待日后文保技术上去了再说。目前只是通过陵墓周边的调查和发掘确认墓主身份。而我国发掘的古墓能确认墓主身份最早的便是著名的妇好墓。最近殷墟老队长唐际根教授发文为大家讲述郑振香先生不仅发掘了妇好墓,更研究了妇好墓。这也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古墓发掘情况,更要看后续的研究。以下为唐教授的文章,大家可以读读!
我在多个场合说过:考古学家最刺激的事,莫过于挖古墓的过程中突然“认出”了墓主。

郑振香,“认出”了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一位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妇好。
3200多年前,妇好身居王后,光鲜亮丽。她活跃在政坛,驰骋在沙场,主持祭祀,巡察年成,生儿育女、召见“多妇”。她爱好收藏,尤喜精致玉器,活得像个现代“小资”。
3200多年前,美丽的妇好“归于尘土”。她放下自己的男人、自己的国家,沉睡在洹河岸边一处低丘之上。
3200多年后,随着女考古学家郑振香的到来,这位传奇王后终于穿越,为今人所知。
1975年,郑振香将自己的田野工作安排在小屯一带。这年她的运气似乎格外好,先是在小屯北地发掘殷代房基2座,随后又发现一处可能是殷代晚期商朝王室制造玉石器的场所。也是这一年,郑振香在小屯村西北钻探到一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其规模超过了平时所能见到的普通商墓。丰富的田野经验,让她确信自己即将与一位商代贵族相逢。

发掘妇好墓的过程,郑振香写过文章,描述得很详细。大家从网络上也能够搜到各种转述,我无意重复。这篇文章中我只聊聊网络上搜不到的郑振香对妇好墓的论述。例如,墓主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妇好”又是什么意思?妇好墓是否孤独地葬于宫殿宗庙区?这座墓葬的发现究竟在哪些方面推动了考古研究?
1976年,妇好墓刚刚打开的时候,郑振香震惊了。墓里足足埋藏了210件青铜容器,加上大批兵器、工具等等,青铜器总重量达到1.6吨。埋入墓中750余件玉石器,更让郑振香见识了商代玉器的丰富品类。最令郑振香兴奋的,当然还是109件青铜器上的“妇好”或“好”字铭文。当她意识到铜器上铭刻的“妇好”便是甲骨文频繁提到的商王武丁配偶时,她完全明白自己遭遇了一位商朝王后。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郑振香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的学者开了一次座谈会。学者们围绕墓主人身份展开了论证。讨论过程十分热烈,但大家的结论却出奇一致:墓主是商朝“中兴之王”武丁的三位上了“祀谱”的配偶之一:妣辛。
妇好墓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丰富的随葬品数量,更在于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
郑振香认为,“妇好”是墓主人的“专指”,“妇”是其爵,“好”(或“子”)是其姓。在商王的祀谱中,妇好便是妣辛。“辛”是其在祀谱中的“庙号”。郑振香还认为妇好墓部分铜器所见的另外一组铭文母,可能是妇好的“字”。
发掘妇好墓的同时,郑振香勘探了周边地带,确认妇好墓并非孤独存在于商王朝宫殿宗庙区。1981年,郑振香在《安阳小屯村北的两座殷代墓》一文中,公布了另外两座殷墓的资料,用事实说明妇好墓周边还有其它墓葬,甚至可能是妇好亲人的墓葬。
考古学家常常通过“分期”来排定出土文物的年代。早在1960年代,考古学家便将殷墟文物分为四期,大体与盘庚迁殷以后的二百余年历史相对应。地层学研究给各期文物排定了相对早晚:第一期早于第二期,第二期早于第三期,第三期早于第四期。
虽然相对年代建立起来了,但依据地层学和类型学建立起来的各期年代并不能直接与历代商王衔接。妇好墓的出土文物属于殷墟四期中的第二期。妇好既是武丁配偶,又先于武丁而死,故殷墟二期文物的绝对年代对应的是武丁前期。于是殷墟文物的编年,便直接与商王建立了联系。这对于商王朝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郑振香在她的几篇论文中,将妇好墓在这方面的学术价值,论述得十分清晰。
过去,大家熟悉郑振香更多是因为她是发掘者,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明白郑振香不仅仅是妇好墓的发掘者,更是妇好墓的研究者。

郑振香发掘和研究妇好,除了缘分,更靠执着。1980年出版的《殷墟妇好墓》,是在艰苦条件下完成的。
郑振香和考古队员们的驻地位于安阳小屯村西的旷野。早年隆冬,我曾到郑振香先生的宿舍请教问题,见过郑先生那张简易木板床上叠着的略显干硬的被子,她使用过的手电筒、肥皂盒,以及搪瓷杯(上图)。笨重而斑驳的书桌上,朱漆已成片脱落,桌面粘着蜡烛残迹,告诉我昨夜先生曾经秉烛而读。望着单薄的砖墙,我甚至能感受到夜幕来临时,穿过缝隙呼啸而来的刺骨寒风。
郑振香与妇好的缘份,并不仅仅是发现了妇好的墓葬,其实还有妇好昔日到过的宫殿。
1989年,郑振香在小屯东北发现一座商代建筑。这座建筑规模宏大,其北部“正殿”的台阶之下,出土了一件铸有“武父乙”三字的青铜盉。这件铜器以及埋在夯土中的几件陶盆,均表明建筑完成于武丁时期。无论是年代、规模、还是位置,这座建筑有很大的概率是当年妇好和武丁并肩而行的宫殿。
郑振香先生今年已经92岁。这是我第二次写有关先生的事迹。
她不喜欢别人写她。但别人怎会忘记她遭遇妇好的传奇呢?
唐际根
2021年12月13日
作者1993-2017年间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队长,
现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席教授。
「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满城汉墓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及其妻窦绾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是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6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并于1980年出版了《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庶兄,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为中山王,在位42年,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窦绾字“君须”,其名未见于史籍,死年稍晚于刘胜。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46:560000四川发现三千年古墓遗址,出土数吨象牙,专家挖到一半赶紧埋回去
四川有很多历史遗迹,经常能挖出一些令人惊叹万分的古代器物。多年前,专家在四川省金沙地区发现了一个3000年前的古墓遗址,并且在里面出土了数吨象牙。专家挖到一半赶紧又埋了回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象牙被出土之前,专家们一直以为,古代的四川跟现在一样没有大象,刚在古墓遗址中发现象牙时,专家还以为这是四川地区的古人,从其他地方得到的象牙。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28:070000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巴拉帕龙是一种蜥脚亚目下的沉重龙类恐龙,诞生于1.96亿-1.83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8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有着极为庞大的腿骨,因此又被称为巨脚龙,也是目前蜥脚类恐龙中最原始的一种,拥有着实心脊椎,只有少量空心部分。巴拉帕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16:110000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实施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实施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教研厅函〔2021〕13号有关省、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有关联合培养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14:570001尖角龙:北美大型角龙类(体长6-8米/鼻角向前弯曲)
尖角龙是一种角龙科恐龙,诞生于7650万年前-755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平均为6-8米,属于大型角龙类恐龙,光是颅骨就长达3米,因为它的脑袋上长有长达45厘米的鼻角,第一批尖角龙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尖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26: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