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妇好墓发掘始末
写了这么多遗址,突然发现了一个bug,居然没写过殷墟,要知道殷墟可是当年20世纪百大考古发现的头把交椅,如今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即使不是第一,也绝对是名列前茅。殷墟的发掘是中国人自己依靠自己官方出资独立发掘的第一个遗址,它的发掘也决定了中国考古学重史学的倾向。在殷墟众多重大发现中,妇好墓绝对是最值得一说的,妇好墓的发现使得甲骨文与考古有了契合点,从此殷墟的分期,年代以及商王世系就有了脉络。

我刚学考古的时候也曾经十分不明白,妇好墓怎么不在王陵区呢?妇好墓怎么在宫殿区被发现的,而且还没被盗过,那时候看书也看了一些说法,但总感觉不那么确切。根据发掘者郑振香老奶奶和他学生唐际根的介绍,我们大概可以知晓一些当年的端倪。

话说在1975年考古工作已经都提前恢复了,但全国上下还在农业学大寨,各地兴修水利,促生产,抓粮食,所以当年各个村很重要的一个事就是平整土地。当年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都是平整土地出来的,毕竟古代那里地下有东西,后来虽然土盖上了,但多少也要比一般地面高点。但是处于殷墟腹心区域的小屯村在平整土地之前得请社科院安阳队的考古学家钻探一下,万一不小心把古代遗迹破坏了呢?

当年安阳队的队长是郑振香奶奶,她带着几位技工师傅在宫殿区附近进行了钻探,发现有殷商时期的房子和个别墓葬。在既定的发掘钻探结束的时候,一个叫何振方的技工用洛阳铲在被原来认为是房基的地方多打了几下。结果,突然一铲子打空了,洛阳铲掉进了地下,于是他又拿了一个在附近再次钻探,居然打出一铲红漆皮还顺带有玉器。

对于这段,其实一些电视节目在郑振香的采访中,她讲在工作基本结束后,她总觉得有东西,结果就让技工继续钻探。要知道那一片被认为是房子的土基本都是被夯打过的,所以钻夯土一般都相当费劲儿的。结果还真钻出有东西。出了红土且有玉器,说明在房子底下有墓葬呀。可能也正是本来墓葬就埋得深,且上边有一大层夯土房基才导致妇好墓没被盗吧。

以前我总以为当时发现了就赶紧发掘了,宫殿区发现的墓葬肯定不得了。但实际上,当时年关将至,考古队将消息封锁了下来,并没有马上发掘,毕竟这个墓葬大概率是一座贵族墓应该做好准备再挖,正式的发掘是1976年才开始。那个年代安阳地区还不像现在那么干旱水位那么低,地下水据地表也就6米深,现在那里如果打吃水井都要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深呢!而这个墓葬的深度至少7.5米,所以据说当年郑先生是有点手足无措的。不过安阳地区很多技师都是世代挖墓的,对于挖水墓也是不在话下。所以,一些朋友说有些盗墓贼比考古学家发掘技术高,这个我也并不反驳,但是比研究肯定还是专家更厉害。

据说,当时找了好几个马达来抽水,但是墓葬又大又深,抽不过来,技师们只能冒水下墓清理墓内的随葬品。而郑先生则只能在外记录出土器物的各种信息以及一些绘图工作。所以,我们现在是没法看到当年妇好墓那么琳琅满目的青铜器、玉器堆积在一起的照片。对于各种器物的具体出土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我们也只能看郑先生的记录,但离真实的场景毕竟还是有差距。所以,据说当年夏鼐先生是对妇好墓的发掘不那么满意的。

现在我们知道妇好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内出土青铜器总重量达1.6吨,器类几乎涵盖了商代所以种类,其中109件刻有“妇好”或者 “好”的铭文。而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妇好的记载,讲她是活跃于武丁年间,外能带兵打仗,内能养育儿女。从此,甲骨文和殷墟的发掘不仅时代地望相互印证,连人物事件都找到了契合点。妇好墓也成为90多年来殷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目前商代王室成员唯一保存完整的墓葬。


合肥包氏家族墓地考古,发现盗挖包拯石墓手段,盗墓者真的很聪明
谁盗挖包公墓?本文作者倪方六1973年,安徽省博物馆发掘清理了合肥包氏家族墓地,总共清理了12座墓葬,分别编为M1-M12。我在以前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曾发了两篇相关文章(见《考古队聘盗墓者,包公墓发掘探工出身洛阳盗墓世家,绘出墓葬草图》《包公墓蹊跷事把考古人员弄糊涂了,夫妻仅一口棺,女性遗骨不见了》),但包公墓的事情没有说完,这篇头条号接着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8:240002特维尔切龙:阿根廷巨型恐龙(长15米/距今1.61亿年前)
在几千万年前,阿根廷气候温和,植株茂盛,在这种环境下,诞生了许多大型、超巨型恐龙,其中就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特维尔切龙等,一起去认识看看。特维尔切龙基本资料特维尔切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四足食草恐龙,它体长15米,与风神龙、杏齿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89位,生活在距今1.64亿年-1.61亿年前的中侏罗世。特维尔切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07:170000考古专家七年蹲守 挖出西汉第一古墓(西汉古墓)
考古专家在湖北蹲守了七年时间,才终于挖掘出西汉时期的一个大型墓葬。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出现了好几个朝代都是非常璀璨,而我国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除了通过一些书籍可以看到之外,最为重要的还是通过一些考古的手段而考古。虽然不仅仅是古墓,但是更多的精力则是要放到古墓当中,也有不少的考古专家会把探索一座古墓当成是自己最为重要的工作。西汉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00:360000长沙百岁土夫子盗墓一看就准,不会失手,有什么绝活?
长沙土夫子看土秘笈本文作者倪方六前几年,我在湖南卫视做节目时,男主持柯豆告诉我,在我到达长沙之前,他们去拍了年近百岁的长沙土夫子——民国时的盗墓者。这土夫子可神了,哪里有墓,墓里会有什么,判断基本上是对的,不会失手。图:湖南卫视艺术玩家做节目时他们拍的,我在中间,我右手边是美女主持蔡博,年纪大的是亲挖马王堆啊墓的原湖南博物馆馆长熊传薪馆长;我左手中编导奉亮、胡蓉(图源:蔡博的新浪博客)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22:440001世界最早的农业,长江、黄河都是源,《最早的农人》译者谈
我的两位老友: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陈洪波与广西考古所研究员谢光茂,近期出版的译作《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FirstFarmers:theOriginsofAgriculturalSocieties)(彼得·贝尔伍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是一部宏大时空叙事,且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考古学著作,老李非常荣幸,得到译者陈洪波教授的许可,将陈老师对该书的解读在此推出,先睹为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7: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