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前三届毕业的老先生们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是我国最早的考古教学和研究机构,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培养的学生和一起参加北大、国家局和中科院考古所合办的培训班所培训的学员基本构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最主要的生力军。所以可以这样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考古出北大,连我这种边缘人上追三代到师爷辈都能和北大联系起来。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关于北大考古史的书,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由17位北大49级到52级老毕业生讲述自己上学的经过、研究的历程以及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有意思的故事。当然这本书中受到采访的都是截止到2010年左右还都建在的,想来当时也差不多80岁了。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张忠培先生对自己童年的一段回忆:我的童年是在日本铁蹄之下,也是在抗日烈火中渡过来的,“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样的歌词,总在我脑中盘旋。这段民族危亡的经历使我体验到:家、个人与国、民族命运相连,有国才有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情感,这些道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朦胧地升起。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我站在欢迎的人群中,看着忠义军接管长沙的队伍从乡下进驻市内之时,我兴奋,我喜悦,我骄傲,我感到中国人站起来了。经过八年抗战,中国成为世界的四强,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从外国侵略下翻身了。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作为一头雄狮开始屹立在亚洲的东方了。这令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感受到了做中国人的骄傲!光复之后,迎来了蒋介石的60华诞。还在读初小的我,在学校的安排之下,积极参加了庆祝蒋介石60岁生日的募捐活动。可是不到一年之后,这位抗日战争领袖的伟人形象,由于他坚持内战,坚持独裁,任腐败横行,贪污猖獗,开始在我心目中渐渐地倒下来了。

张先生绝对是这批大佬中的杰出代表,小时候就很有想法有领袖气质,后来创立了吉大考古专业,掌管故宫博物院,年近八旬救中国考古学会于危难之际。

王去非先生算是这批大佬中的大师兄级的人物,先后在敦煌和国家文物局工作过,主要从事古文献和历史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

吕遵谔先生应该算是北大自己的旧石器考古的开山鼻祖,当年班里人都不愿意学习旧石器,但吕先生就是不走寻常路,跟随裴文中和贾兰坡学习旧石器。他发现的金牛山人遗址,也是百年考古百大发现啊!

黄展岳先生是北大最先到中科院考古所工作的人,年轻的时候深受夏鼐先生的教导,曾经还考了夏先生的研究生,我很有幸前些年还见过他老人家,他在秦汉考古卓有建树。参与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都入选了百大考古。

吴荣曾先生当年上学就是班里很有文化底子的人,不过后来他从事考古工作不多,被分到了北大历史系,主要专注于魏晋南北朝和古代钱币的教学和研究。

杨建芳先生绝对算是那个年代的富二代,根本不愁钱花,家里在海外的生意相当红火。虽然人家很有个性,很独立,但是华侨的背景还是给他带来了不便。在考古所工作几年后,考了北大的副博士,后来分配到川大,在关键年代又被迫迁徙到香港。杨先生在中国古代玉器研究上还是很厉害的。

郑振香老奶奶我们是最熟悉的了,我当年还搀扶过老人家呢!一辈子别的不干,挖个妇好墓就够吹一辈子了,况且人家也不仅仅是挖个妇好墓呀!

赵先生作为二里头第一任领队,看他的谈话总有一种大哥大侠的风范。除了二里头,赵先生还挖了偃师商城,东周王朝,新密新砦等关键遗址,好几个都是毫无疑问的百大呀!

李家瀚先生是地道的西安人,参与了五十年代创建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工作,但是中间经历了那个年代,被迫从教学转移到行政,一直干到了西安的文物局局长,那是个很累的位置呀

高明先生是北大古文字学科的创始人,他编写的教材至今依然是经典是首选。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家在建国前,在天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古文的历程,很佩服。

高东陆先生是这几批毕业生比较点背的,有军人背景的他被分配到中科院考古所后又被转到青海省所,青海考古各位去打听打听就知道了,即使到现在他们的好评又有多少呢?

徐元邦先生是很稳的,毕业后被分配到中科院考古所,主要在考古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日子是那样的波澜不惊,岁月静好。

黄景略先生,当年江湖人称黄头,主要是人家毕业后在国家文物局掌管考古处工作几十年,各地组织指导工作。当年是学术权威的世道,如果放到现在黄头绝对更加不得了。

叶小燕先生是当年少有的女生,关键人家还是夏鼐先生的小老乡,北大毕业后就去了考古所。夏鼐先生和夫人的温州话在干燥寒冷的北京终于找到了乡音。

耿引曾先生别看是女性,在他们当年那一届觉得算是比较活跃且成绩相当好的一位。当时就是这位出身书香门第,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由于各单位行政手续上的问题,弄得几乎没有着落,最后去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后来又去了北大南亚研究所,基本和考古无缘了。

那个年代还是男性比较受欢迎,王克林先生无论是在考古所,还是后来到山西都是田野考古的一把好手。

江南地区的人确实家教好,耿引曾和王世民先生都是江南好家庭出来的,从小都接受了较多关于古代文化的知识。当然王世民先生最令大伙儿所熟知的,还是他退休后整理了大量关于夏鼐先生的文献。
大型食草蜥脚恐龙:大安龙 体长5米(仅在四川发现化石)
大安龙诞生于侏罗纪的晚期,在蜥脚目恐龙中属于腕龙科,外形也具有蜥脚类恐龙的典型特征,虽然生长达到了5米,但是它的脖子和尾巴就占到了大半,体型非常不算非常庞大,在770多种恐龙中仅排名365位,但是它也是大型恐龙的一种,化石也是在05年才第一次被发现的。大安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37:310000【考古词条】 新石器时代 · 李家村遗址
▲李家村地理位置图李家村遗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县城西南二公里的葛石乡和平村,为牧马河南岸的第一台地。1958年,农民在深翻土地时,发现有古代器物,经考古单位考核、证实,为史前文物。▲圜底钵▲陶罐▲陶塑猪首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34:170002似奥克龙:北美双足似鸟龙(仅出土盆骨和后肢/疑名)
似奥克龙是一种似鸟龙科恐龙,诞生于8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目前还属于疑名状态,主要使用后两足行走,以肉食为主食,最早的一批化石师在美国出土的,当时仅仅只发现了一块骨盆和一块后肢骨骼。似奥克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43:440000古罗马军队中的规则 让女俘虏陷入噩梦(罗马军法)
古罗马军队中军人可以肆意侮辱女俘虏。人们崇拜强者,强者才有着发动战争的权利,我国古代发生过的战争自然不用多说,在西方的战争也从来没有停歇过。比如说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古罗马帝国一直都在爆发着战争,他们作为当时欧洲最强战力不止一次主动挑起战争,而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掠夺和开疆,古罗马帝国通过战争,把地中海变成了国家的一个湖泊。罗马军法我要新鲜事2023-08-12 21:34:010000日本人初次来华盗宝想出鬼点子,和尚扮成“花姑娘”,以蒙混路人
日本人第一次到西域盗宝真相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说了日本人在西域“探险”时写下的“盗墓日记”。这一篇继续讲日本人在华盗宝史,来说说日本早期组织人员到西域探险的经过。最早被大谷探险队派遣来华的日本人名叫橘瑞超。当时,为防意外,日本人想出一个鬼点了,让秀气的橘瑞超扮成“花姑娘”,玩美人计,蒙混路人。图:橘瑞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30: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