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晋玉器之玉鱼的分辨
琢玉为鱼,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中,均已出现,然而,鱼形玉器流行的第一个高峰,则非商周时期莫属。

商代的鱼形玉器,主要发现于殷墟等地,尤以妇好墓出土最多,除极个别半圆雕作品外,绝大多数为扁平片雕,其形态与造型,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直身式玉鱼,轮廓近长方形,形体有大有小,鱼身有宽有窄,形体小者制作略为粗简,形体大而宽者则琢工精致,嘴唇、眼睛、鳃、鳞、脊线与尾巴,均一丝不苟,是商周鱼形玉器中细部表现最仔细写实的。第二种,拱背弯身式璜形玉鱼。此型玉鱼,形体小者居多,一般为圆周的三分之一左右,大者达圆周的二分之一。第三种,鱼形璜,形制与弯身式玉鱼相似,但头尾两端对称穿孔,改作璜用。第四种,鱼形柄刻刀或耳勺,在直身式或弯身式玉鱼的鱼尾末端,附加斜刃小刻刀或耳勺,这是商代独有的做法。

西周的鱼形玉器,比商代更为丰富,长安张家坡、晋侯墓地、虢国墓地等西周墓葬中,皆有为数可观的此种玉器出土,其形制承继商代,除鱼形柄刻刀与耳勺基本消失外,直身式鱼、拱背弯身式璜形鱼和鱼形璜等种类,均在西周早中期有了成系统的发展与演化。同时,还衍生出现了半圆形的拱背垂尾鱼、略具鱼形的简化玉鱼,以及状如细长圆棒、双鱼并联等形制特殊的鱼形玉器。其中,略具鱼形的简化玉鱼,用料杂,器形小,无纹饰,在西周多用作棺饰。

商周鱼形玉器,尽管同气连枝,一脉相承,具有不少共同特点,但形态多样,造型各异,功能有别,也在形制与技法上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时代特征。
商代鱼形玉器的鱼眼多作单圈或双圈,很有神彩,也有穿孔作眼的;嘴唇部宽度普遍小于腮部,鱼鳃线的弧度较小;背鳍很长,占鱼背二分之一以上,琢刻精致者,背鳍上还见有扉棱,鳍线多刻平行小直线,舒朗却极具质感;尾巴分叉明显;造型与纹饰线条刚直方折,呈现出刚劲有力的时代风格。

西周鱼形玉器总体比商代写实,多见弯身形,器身薄于商代;鱼眼多单圈,眼前常另钻小孔用于穿挂;上嘴唇上翘,下嘴唇下坠有尖角,形成极富特色的“钉头形嘴”;鱼鳃线的弧度较大;背鳍短,不到鱼背二分之一,鳍内阴刻的短小直线纹有粗有细,长短不齐,没有商代美观整齐;尾端分叉较商代小。而在腹下第一个分水鳍(有时仅有一个分水鳍)前加琢伏爪,有爪鱼是西周最具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也成其一大特征。
沉船Klein Hollandia的故事:揭开英荷两国历史的神秘面纱
位于苏塞克斯海岸附近的一艘沉船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它是17世纪荷兰军舰KleinHollandia。历史悠久的英格兰考古学家与荷兰文化遗产局和航海考古学会合作进行了鉴定,使用专业和志愿潜水员收集的证据、档案研究和木材样本的树木年代学(年轮)分析。这是一次重大的发现,根据1973年沉船保护法,它立即获得了最高级别的保护。我要新鲜事2023-02-24 19:18:190000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 明白大禹治水还是治河研究才能走入正道
夏文化的起源地一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未解之谜。近年来,以考古学为主导的夏文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考古文化遗址,其中以黄河二里头考古遗址最为著名。然而,将二里头遗址定义为夏王朝的最后都城遗址仍然存在争议,因为它的考古年代贯穿夏末和早商时期,与夏文化的确切起源有所偏离。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2:15:4900001996年中德两国联手对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一从未被披露的秘密
揭示了陵墓的结构。秦始皇,大秦帝国的缔造者,曾梦想长生不老,但终究只剩下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和千年传世的郡县制度。随着他的离世,大秦帝国意外地开始了分崩离析的历程。郡县制度,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但与此同时,秦始皇陵墓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阴影之下,饱受各种疑云困扰。一、秦始皇陵墓曾经历三次危机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2:24:33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旧新之交 居有所定——河北尚义四台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项目负责人赵战护一、遗址概况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石井乡四台蒙古营村南,地属蒙古高原南缘地带。其是近年冀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处面积最大、保存较好、包含旧新过渡时期遗存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分为四个片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二、重要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57:350004陈洪波:蒙特柳斯考古类型学思想在中国的译介
瑞典考古学家奥斯卡·蒙特柳斯《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①一书的《方法论》部分,被公认是西方近代考古学中关于类型学研究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在东西方均有重大影响。中国考古学中的类型学方法通常也被认为是发源于蒙氏的思想,但这个传播过程到底如何,向来语焉不详,本文在梳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略作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16:0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