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最大阴谋是废太子,一风水先生参与其中,成功利用了蛤蟆
杨坚的“废太子阴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太子杨勇隋文帝废除,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颇令人感慨的事件。
不少史家认为,这是一场由杨素参与导演的政治阴谋,可以说是隋朝最大的一场阴谋。确实,这是一场赤头赤尾的政治阴谋,但笔者认为,最终坚定杨坚废掉杨勇的,并不是权臣杨素,而是萧吉这名风水先生。

从“蛤蟆爬椅子事件”中可以看出,萧吉很可能参与了废太子阴谋。
有一回萧吉在“未地”设置神坛,造四座门,安排五帝座位。“末”,在十二地支中排序第八,代表“土”,萧吉在“末地”设坛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正是数九寒冬,天气冷极了,有冬眠习惯的动物早都藏在地下冬眠了。说来奇了,大冷天根本看不到的蛤蟆,竟然从西南方向爬出来,进入了大门。在众目之后,爬上了“赤帝”的坐位。随后,又从“人门”爬了出去。走了几步,蛤蟆忽然又不见了。

杨坚感到十分惊奇,对萧吉的法术深信不疑,再一次重重赏赐萧吉。
萧吉又进呈辞,称太子将来肯定坐不稳宝座。原来,这是一只原有帝王命的蛤蟆,被萧吉当成了杨勇的化身。
就这样,杨坚废太子态度益坚。
而从下面的一段秘闻中,也加重了人们萧吉参与废太子阴谋的怀疑。
萧吉与萧平仲谈话时,透露了一段皇家绝密情报,即他在为皇后选卜陵址之前,杨广曾悄悄地派自己的心腹宇文左率,找到萧吉表示感谢,称,“您以前说我肯定能做太子,竟然非常灵验,我永远不会忘记。”

这话是一个曲笔。宇文左率说了一通感谢的话后,道出了杨广派他来的真实动机:“现在您负责占卜山陵,一定要让杨广早早即位当皇帝,他即位以后,一定会用富贵来报答您。”
当皇帝真是风水有关?杨广这话可能是根据《葬书》上说的,过去人认为,父母的葬地不仅与子孙的命运、前程相关,而且会具体到每一个子女。梁昭明太子在母亲墓地“长子位”埋厌禳物蜡鹅,就是这一风水原理。此“原理”显然是骗人的,不可信,但在过去,却被古人视为真经。
萧吉当时记下的这事,还写下了一行字:“以后四年,太子治理天下!”独孤伽罗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下葬,杨广是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当皇帝的。
提前了两年,但毕竟当上皇帝,萧吉的预言也不失为准确了。

(“好色”杨广,影视再现)
萧吉似乎并没有看好杨广,又预言,如果真的是杨广当皇帝,隋朝大概就要灭亡了,会有真命天子出来治理天下!真如所料,后来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出来反隋。
如果照这样说,萧吉为杨氏隋室选这块“风水宝地”是别有用心的,希望隋朝早早灭亡啊!
从记载来看,萧吉确实神了,曾算出了杨广要当皇帝的时间、隋朝灭亡的时间,真命天子要出现。但他的风水真功,比郭璞似乎还欠火候。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两处缺点——

一、时间不精确,有真命天子代隋他是算出来,却没有算出真命天子是世袭唐国公的李渊。
二、杨广当了皇帝后,没有失言,拜授萧吉为太府少卿,升职开府,让他当了自己的“大管家”。但萧吉在大管家的位置上仅过了一年多一点,就病死了。能算出隋朝的亡国时间,却连自己的死期都不能预知,还算大师吗?这是大师的尴尬!
荐书 | 陈克伦《瓷器中国》:娓娓道来的中国瓷器史
作者:石建邦《瓷器中国》作者:陈克伦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8月定价:118元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上海博物馆陶瓷专家陈克伦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也是当年复旦大学创办文博系的得力干将。陈老师那时为我们讲授中国陶瓷史的情景,三十多年了,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1:22:580000利加布龙:阿根廷超巨型恐龙(长24米/距今99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气候温和、植株茂盛的阿根廷宛如一个恐龙乐园,许多大型恐龙就是诞生如此,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利加布龙等。利加布龙体长可达24米,生活在99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是种巨型食草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利加布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1:38:530000盗墓者盗走随葬品,却没有摸走随身之物,考古人员清理时发现意外
江西明宁献王朱权墓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先说几句本文要聊墓主的史话朱棣的“靖难之变”能够成功,能够坐上皇位,与其第十六弟、宁王朱权的鼎力相助分不开。没有朱权参与,拥有皇权的建文帝朱允炆不可能输给四叔的,至少朱棣夺权不会那么顺利。朱权是被朱棣诱骗入燕营,并许诺事成以后“中分天下”。但朱棣当上了皇帝后绝口不提此事,朱权也不敢问,请求改封也未能如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53:490000夏文化研究的热潮和方向
夏文化是历史和考古领域最引人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之一。1959年,著名上古史和考古学者徐旭生对豫西“夏墟”的调查工作,拉开了夏文化田野考古和研究的大幕。新中国成立十年之后,在国家重视、社会关注、学者倾心的背景下,开启了探索夏文化的漫长之路。偃师二里头遗址在此次考古调查工作中进入考古学家的视野,并开启了此后延续至今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成为夏文化研究中最关键的遗址。壹第一次高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48: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