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植食恐龙:蝴蝶龙 体长高达30米(脖子占到一半)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31:532阅
蝴蝶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末期,体长可达30米,属于巨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发掘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脖子非常长,向上无限的抬起能够轻易的够到树冠。
蝴蝶龙的外形特征

蝴蝶龙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它的体重可以达到30吨,体长最多可达30米,高度更是可以达到6米,其中脖子是它的身上最长的部分,足足达到了15米左右,几乎占到了身体的一半长度,而这样的比例几乎和长生天龙相同,即便是站在原地不动,也能轻松的从树下抬头至树顶,躯干和四肢非常的粗壮,所以它活动起来显得比较笨拙,因此奔跑的速度并不快。

蝴蝶龙的脑袋和身体相比非常的小,它的鼻孔也比较特别,都是位于靠近头顶的部分,因此导致它的眼睛离鼻孔非常近。蝴蝶龙的嘴巴并不是很大,它有着非常细小且密集的牙齿,因此能够很快的将植物磨碎和切割。
蝴蝶龙的化石发现

蝴蝶龙第一批化石是由中国和日本联合恐龙探索队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好忙于侏罗纪末期的沉积研究,从而意外发现了这种巨型的蜥脚类恐龙。由于科学家发现这种恐龙的背椎骨前端的神经棘是分叉突起的,就像是蝴蝶的翅膀一样,所以便以“蝴蝶”的拼音进行了命名。

蝴蝶龙的出土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其实也有着不少的非海相沉积,其中包含了不少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遗骸,蝴蝶龙的全名叫做“中日蝴蝶龙”,其实也是为了纪念当时的探索队,而这支探索队其实在之后也发现了另一个诞生于白垩纪末期的蜥脚类恐龙。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李零:《孙子》的斗争哲学
《孙子》很短,只有约6000字,但叙述简练,道理深刻,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我读《孙子》,不止一遍,而是很多遍。最初接触《孙子》,到底在什么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上初中那阵儿。当时,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郭化若将军写的《今译新编孙子兵法》(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这书还在手上。他是把《孙子》十三篇打乱了读,重新编排,让我觉得很刺激。0000讲座:张庆捷: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收获
本文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办的“四川大学‘创新2035’先导计划·汉唐考古名家讲座第一季第二讲“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收获”的学术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诸位。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煜教授主持,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霍巍、白彬教授作为与谈人参加讲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58:300002讲座回顾|魏峻:探秘蓝色文明——水下考古之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回顾探秘蓝色文明——水下考古之路主讲人:魏峻馆长(广东省博物馆)整理人:颜颖楠(西北大学)校对:吕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魏峻馆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45: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