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年十大考古发现
说完了西藏和青海的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突然发现把与四川密切相关的重庆历年十大考古发现给遗漏了,今儿给补上。
要知道人家川渝本就是一家,在古代巴蜀也是密不可分,所以说了四川自然也少不了重庆。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得益于当年的三峡考古和这几年对南宋衙署城址的发掘而有六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这些发现中,前四项都是配合三峡工程的考古发现。1994年的是国家博物馆领衔对三峡库区展开调查,发现距今10万年以来的砾石砍砸器为代表,属中国南方系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50余处,距今8000~4000年新石器时代遗址近百处,确定了老官庙下层-魏家梁子-哨棚嘴文化为代表的发展系列,此外还发现了多处从距今4000年起到秦代的巴人遗址和墓葬以及两周以来的楚文化遗存,加上汉至六朝的460余处古遗址与古墓葬,构成了一条漫长连续的文化走廊。加上新发现文物点300余处,三峡工程淹没区地下文物点的总数已达769处,共有18家科研单位和大学参加发掘工作,发掘遗址、墓葬、窑址等2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

1996年由中科院双古所主持发掘的烟墩堡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标本 1万余件,其中石制品 1341件,以砾石为原料,主要采用锤击法打制而成,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这在中国南方旧石器一直中尚属首次发现。 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在认识南北工业传统间的关系方面具有桥梁作用,对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发展的研究也提供了可供对比的研究资料,具有一定科学价值和科学意义。
1998年有两个项目入选。其中,中坝遗址以地层深厚和盐业考古而被学界所熟知。当年的发掘首次发现了有明确地层关系的三星堆文化-老官庙下层文化-哨棚嘴文化的地层叠压关系,初步建立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的年代序列,对建立峡江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而云阳李家坝的发掘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巴文化的重要遗址,直到近些年川东罗家坝和城坝遗址的发掘才使得巴文化研究打开了新局面。当年发掘的李家坝发掘清理的46座战国至西汉时期土坑墓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分布密集,排列有序。葬式具一定特色,部分墓葬有殉人、殉头现象,为战国时期巴人实行人牲人殉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墓葬随葬品丰富,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战国时期巴蜀文化青铜兵器,其中龙蛇纹 矛、通体饰云雷纹矛、通体线刻浮雕虎纹等,均为巴蜀文化精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可以看出当年三峡会战的时候重庆当地文保部门几乎没有存在感,但是之后人家成立了文化遗产研究院,之后的两个项目也由人家主导。
其中,2012年的老鼓楼衙署遗址兴建于宋蒙战争的历史背景之下,南宋时为川渝地区的军政中心——四川置制司及重庆府治所,著名的川渝山城防御体系即在此筹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遗址已清理房址、水沟、水井、道路及灰坑等各类遗迹共计261个,出土了一批保存较好的陶瓷器、钱币、瓦当、礌石、坩埚及漆器等文物9000余件(套),标本数万件。发掘结果显示,遗址规模宏大、纪年明确,文物遗存丰富,地层关系清晰,宋元、明代、清至民国三个时期的衙署建筑叠压分布。

之后2018年的项目延续了对宋元时期城址的考古。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是目前国内罕见地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根据考古发现,结合历史文献,应为1243年南宋四川制置使余玠纳播州二冉之策修筑钓鱼城时所徙合州州治。范家堰遗址是钓鱼城的政治军事中心,符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山地城池特色,丰富了中国宋元时期都城以外的城市考古资料,与既往发掘的水军码头、南一字城、九口锅、山顶环城等遗址共同构成了钓鱼城山、水、城合一的城防系统,为我国宋代城址与衙署建筑、古代园林及宋蒙(元)战争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遗存。遗址出土的铁雷是世界中古史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开创阶段的珍贵见证。

重庆虽然获得十大考古的项目虽少,但是影响却非常大。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考古调查与发现,是我国文物考古史上一次大的会战,其投入力量之多、参与部门之全、工作规模之大、调查涉及范围之广、投入技术力量之雄厚可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标志着以往考古工作相对较少的三峡地区的考古研究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预示着伴随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地区考古工作的黄金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而发掘的南宋遗址则见证了当时世界的一件大事,在蒙哥的兄弟们在西亚、西欧一往无前的时候,蒙哥汗却在重庆的钓鱼台吃瘪,由于蒙哥攻宋遇难,导致其他地区蒙古王爷们收兵争夺王位,如果没有南宋人民在钓鱼台的顽强反抗,大元帝国该是如何广阔啊,蒙古人的铁蹄究竟能塌到哪呢?
暴雨过后,戚城遗址会盟台夯土建筑的快速修复
夯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流行,一直延传至今,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的基础处理以及墙体的建设。古代夯土建筑更能代表当时的文明发展高度,所以,其在现代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备受重视。由于其本质是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夯土寿命受大自然影响较大,特别是夯土城墙、高台建筑夯土遗址,屹立于地面之上,无遮蔽荫护更使其易于遭受风雨侵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53:270000章开沅: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论纲
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史学已经、正在并将继续遭到冷落,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史学的冷落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根源乃在于人类文明业已生病。早在二十多年以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即断言20世纪实现了全球的技术统一,并且期望人类在其历史发展的下一阶段,追求政治与精神方面的大同。0000石自社:隋唐东都形制布局特点分析
隋唐东都位于洛阳盆地的西部,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伊河、洛河、瀍河、涧河蜿蜒流淌,汇入黄河,极富舟楫之利;位置居中,便于控御四方。东都城自隋大业元年始建,历经隋、唐、五代至北宋,基本格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平面略呈方形,南宽北窄,四面皆有城垣;宫城、皇城居于郭城西北部;里坊分布整齐划一,南北向和东西向街道纵横交错,使郭城呈棋盘状布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49:580000长锁龙:英国小型爬行类(长3米/锁骨硕大且修长)
长锁龙是一种蛇颈龙目下的上龙类爬行动物,诞生于白垩纪时期的凡蓝今阶,体长平均可以达到3米左右,不过其中体型最小的长锁龙只有1.5米左右,外形和蛇颈龙类似,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锁骨非常修长且硕大,化石基本上都出土于英国的大不列颠岛。长锁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2:18:390000谷飞: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出土车马葬研究
一、发掘概况:在前掌大墓地共发掘5座车马坑,1998发掘时曾将两座车马坑单独加以编号,为与以往车马坑编号相统一,我们将其改为M131和M132。这样五座车马坑的编号分别为95STQM40、M41、M45和98STQM131、M132。(图一、前掌大遗址位置图)5座车马坑均分布在南区墓地。5座车马坑按所处的位置可分成三组。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49: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