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座墓冢冒出“血红色”气体,专家赶到后:下面埋着蚩尤首级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土地之下埋藏的古墓资源是十分的丰富的,特别是在陕西等地,说不定你一锄头挖进去就很有可能会挖到古墓。我国的考古专家在进行考古活动的时候也碰到过很多奇怪的事情。就比如说在山东发现的这座古墓就十分的奇怪,连专家们也感到震惊不已,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山东省阳谷县景阳冈8公里的位置有一座非常高大的山,你别看这座山别看它平平常常,其实它在当地十分的有名,而且在他的身上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这座山下埋着一座墓冢,并且这个古墓的主人身份十分了得,所以当地人一直称这座山为“皇姑冢”。那么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呢?传说毕竟只是传说而已,并没有人会为了一个传说去挖山证实事情的真实。

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村子里的人觉得这座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每次有人经过这座山的山脚下的时候都会看到山上冒出很多血红色的气体,这个气体就像是血一样从土中喷射出来然后在空气中消散,刚开始很多人都以为是自已眼花,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时的人大多都是很封建的,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第一反应就是有鬼神作怪,于是当地的人纷纷说这是墓中的妖怪要开始作怪了,造成了恐慌。市里的文物局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觉得很有可能是有古墓,于是立马申请在当地进行考察。经过初步的勘察之后专家们基本已经确定这座山下确实埋葬着一座古墓。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专家们对古墓进行了挖掘研究,考古队的专家们在进到古墓中研究的时候发现最上层的古墓出土的是汉朝时期的文物,中间的一层是龙山文化时期的文物,而最下面的一层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文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难道这座山上一共有三个古墓吗?后来专家们根据对文物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古墓是不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蚩尤冢?”根据这个疑问的提出专家们开始查阅资料,后来呢在史书《皇览·冢墓记》中发现了这句话的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曰‘蚩尤旗’。”

根据史书上的信息得出,这个古墓就是开启中华文明辉煌历史的首领蚩尤的古墓。当地的村民得知这个事情的真相之后便时常带吃得来祭拜这座山,这座山下的古墓已经被专家挖掘过了,可是墓中为什么会冒出红色气体这个事情专家也无法解释。现如今这座山上依然会冒出这种气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面红色的旗帜,于是当地的人便将这面旗帜成为“蚩尤旗”。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我国历史上文明的开创者。他在上古时期之时带领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如今蚩尤古墓的位置已经被当地的文物局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姑冢遗址”也更名为“蚩尤冢遗址”。
荐书 | 邵会秋:《君子之兵——青铜剑与草原文化》
作者:邵会秋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7月ISBN:9787573202765定价:78元作者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19:350002敦煌莫高窟曾作拘留所,白俄逃兵将圣室当成厕所,在墙上写下流话
敦煌文物被破坏与流失小记本文作者倪方六谈到甘肃敦煌,不少网友可能为大量文物的流失而痛心,其实,除了外国“探险家”的盗掠,破坏,旧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对文物保护的冷漠,也是造成莫高窟文物损失的重要原因。这一说法,是不争的事实。我在写作《民国盗墓史》时,曾调查了清末民初敦煌文物被掠被破坏情况,了解到了很多令人吃惊和意外的真相。当地的中国官员,在当年根本不拿敦煌当回事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19:420000青铜器类型与组合变迁反映的京津冀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之历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自夏商以来,以青铜礼乐器、兵器为载体的祭祀礼仪、军事体制成为以中原文化区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鲜明象征。京津冀地区商周时期墓葬和窖藏中出土的中原系青铜器已达百余件,其类型、组合的变迁可作为该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进程的重要实证。由时代特征可将这一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晚商:对中原“奢侈品”和简易“食礼”、兵戈的初步吸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17:260000纳摩盖吐龙:蒙古超巨型恐龙(长21米/长有钉状牙齿)
纳摩盖吐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最多可达21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因为出土的四颗钉子状牙齿而被命名,第一批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因此也叫做蒙古纳摩盖吐龙。纳摩盖吐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57:200000刘基向朱元璋主动提出告老还乡,起因并非朱元璋狠,而是他推算了
刘基与朱元璋关系的变化本文作者倪方六朱元璋能打对各路对,定鼎天下,开国功臣多多,其中最特别的一位,当于刘基。朱元璋成大业初期,身边的谋臣不少。如朱升,就是很优秀的一位谋士。朱元璋在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占南京城后,便采纳了朱升计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计谋在六百年后仍管用,1960年代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是朱升思想翻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9: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