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游学:甘肃省博的佛教造像与壁画
甘肃地区是古代佛教东传至中原的重要通道,所以历代均在甘肃各地留存有大量的佛教遗迹。所以此次参观的《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也是甘肃省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基本陈列展览。该展览从甘肃省博物馆的丰富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百余件(组)佛教文物,从十六国时期至明清,跨越了近1700年的历史,全方位展示了绚丽多彩的甘肃佛教文化,可以让观者沉浸于于佛教文化的殿堂,品味佛教的学术、宗教和艺术价值。

佛教是古印度释迦摩尼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创立的宗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传播过程中,印度本土佛教逐渐衰落,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汉传、南传、藏传三大佛教体系。汉传佛教,主要是指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这支佛教,肇始于汉代,最初被当作神仙方术之类。东晋十六国以来佛教经某些帝王的大力推崇,在中国扎根、发芽并日益兴盛,最终汇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地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东段,是从西域到中原的“咽喉”与“门户”。作为佛教从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必经之地,甘肃佛教艺术在这里与中国传统艺术相交融,然后又向内地传播。其中,位于河西走廊西段的莫高窟和东端的炳灵寺均为其中典型的代表。因此,甘肃境内的佛教遗迹及相关作品,保留沉淀异常丰富,无论艺术内涵,还是绘制制作水平,都不同凡响,举足轻重,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众多珍贵佛教文物中,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是其中的代表作,也是甘肃省博的镇馆之宝 。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像出土于,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典型的唐代佛教造像风格。其中,坐佛高130厘米。全趺坐,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梯形折出。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彩绘虽已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祥的神韵。洞窟中的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发绺披肩,面庞圆丰,秀目微睁,神情超脱中又露严正。体着紧身束带天衣及贴腿长裙,领巾自肩部横垂两道于膝下,右臂曲举,左臂下垂。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成3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羊肠裙层折贴腿,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和,影塑技艺已臻完善。



通过参观甘肃省博的文物,大家可以形象地了解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也为理解现在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流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只不过古代的驼铃阵阵变成了现在隆隆地奔向西方的中欧班列。过去一波波由西向东的文化传播,变成现在一批批相互之间来往的国际贸易。
史念海: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2
二、唐代政府所设置的牧马地区自来立国者都重视整饰军备,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其意义就在于此。整饰军备必然要注意马匹的来源和饲养。晋平公曾经自诩说:“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其中之一就是多马[2]。0000一代帝皇头颅被砍 居然还被人做成酒杯(宋理宗赵昀)
赵昀的头颅被忽必烈做成酒杯。古人非常尊重死者,这可以从自古以来繁琐的丧葬文化中看出。然而,在南宋,有一个皇帝死后被敌人砍下头,做成酒杯。将近一百年后,朱元璋终于埋葬了他。倒霉的皇帝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2:37:510000抗日小英雄王璞牺牲那天,还涌现出舍女救乡亲的抗日模范郝秀芬
#历史冷知识##保定头条#抗日小英雄王璞,河北顺平县人,在反扫荡中牺牲。在小英雄牺牲的那一天,我们的亲人,就居住在野场村的旁边,叫做郭家庄。我们的亲人中也出现了一位抗日女模范:郝秀芬。郝秀芬老太太是我岳母的二婶儿,我应叫她老人家二姥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24:340000山西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
五一假期除了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博物馆看看学习祖国悠久的历史,三晋大地的山西省不仅地上文物第一,地下文物也居全国前列。据说人家那边有个青铜博物馆,展出了多年来收缴来的文物甚是震撼,山西博物院近期也在搞活动。不过在看馆之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山西多年来那些入选全国十大的重要考古大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9:010001刘庆柱;李毓芳:关于西汉帝陵形制诸问题探讨
汉代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某种角度上说,汉族文化就是以汉代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汉代丧葬制度是汉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制度是当时现实生活制度的缩影。西汉帝陵形制是汉代丧葬制度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礼制。同时,西汉帝陵陵区又是仿照汉代都城长安修筑的。因此,对西汉帝陵形制的研究,无疑将加深我们对当时社会历史的认识。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