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游学:永登县妙因寺和显教寺——被遗忘的古迹
在逛完鲁土司衙门后,(2020年游学:西域小故宫——永登鲁土司衙门 )我们出衙门口向左走经过一个小侧门就进入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妙因寺。
妙因寺是佛教格鲁派在甘青边境的主要寺院之一。据明代黄谏在景泰元年所撰写的“敕赐大通寺碑记”载,三世土司鲁贤为祈求消灾,在宅院旁建造寺院,明正统壬戌年完工,刚开始叫大通寺,藏语称“代塘多吉羌”,明宣德二年至正统六年进一步扩建,成化七年又增修,至清光绪年间改名为妙因寺。该寺院占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寺院内有多处明清时期的建筑,个别大殿内有精美的壁画和藻井,十分珍贵。




如上图大殿顶部的壁画来自于寺院主殿大经堂,建于明成化七年,外墙还有精工砖雕,本来我们以为进不去,正好有工人要对这个殿进行修复,我们便顺道溜进去看看里面精美的壁画。


塔尔殿为清代建筑,殿内壁画彩绘度母像和佛教故事,正中原为高2米的空心木塔,现为砖塔,故称为塔尔殿。

万岁殿建于明宣德二年,因殿内曾供奉皇帝牌位而得名,正中塑三世佛,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有缅甸华侨赠送的玉石佛,后面塑倒坐观音,左右山墙绘十方佛,暗廊内彩绘佛传故事,即释迦牟尼降生,成佛到涅槃的故事。这个大殿我们也进去过,然而光线太暗没法偷拍里面的壁画。

显教寺位于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出鲁土司衙门向南走100多米再左转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院落就是。显教寺初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成化七年(1471年)至十七年(1481)增修,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原建筑有山门、、金刚殿、大殿及僧房等。现在仅存大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外施廊,歇山顶。殿内天花板绘佛像和坛城,藻井呈八角形。
显教寺是我国西北地区修建年代较早的藏传佛教遗存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于1995年经实地考证认为:“此殿是花教寺院,河西地区的早期建筑”。
如下图所示,显教寺的大门紧闭表面上看我们根本进不去,不过机智的我发现旁边有一个貌似居民院子的大门是可以进去的,而且我往里面一看,其实是通着显教寺里面的。

但是里面根本没有人,显然还没有开放,如下图进门后有一个尚未建成的佛像,只有泥芯儿,表面尚未进一步加工。

再向里面走便是大殿了,门口供奉各种水果,还有很多玻璃杯子撑着干净的水。这个时候有一个大概是看管寺院的老太太给我们讲寺院的情况,当然也不会让我们进去拍里面的壁画的。


包括鲁土司衙门、妙因寺和显教寺全部看下来基本需要半天的时间,其中前两个内容比较多。作为我们这些搞古代遗迹遗物研究的人还是希望这些寺院把那些古代的东西保存好,而不是急着建成一个吸引现代人香火的寺院。如果看到这里说明您可能对我们的游学比较感兴趣,可以关注我,我会继续分享我们四处走动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美女带鸭子上鉴宝节目 专家报价吓坏众人(青铜鸭)
女子带上节目的一个青铜鸭子价值四五百万。在前两年有着一个相貌较好的女子,带着一只鸭子去往了鉴宝节目,是来自于河北邢一个普通群众,她说这个鸭子是自己家上传下来的一个文物,并且也是一尊青铜器。很多人在看到这个青铜鸭子的时候,都觉得这个鸭子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专家们在对着这个鸭子进行一番检查之后,总是询问这只鸭子是从哪里来的。青铜鸭子我要新鲜事2023-12-14 19:27:150000中国古人寿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中医果然“管用”
我要新鲜事2023-09-27 20:23:190000俄罗斯发现一座古墓 主人是汉朝将军(奇特古墓)
俄罗斯发现的墓葬是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的墓葬。俄罗斯和我国的领土有一部分是相连接的,也是因为我国和俄罗斯是邻国的原因。一直以来两国的关系都是挺不错的。其实不光是在近现代,在古代时期,两国的人民也会互相进行渗透和交流。自然也会有着一定的战争和冲突,这一切都是有着历史作为证据,比如说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俄罗斯距离我国边境不远的某地。就有俄罗斯的农民挖出了一座来自于中国汉朝的千年古墓。汉朝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1:38:160000试论赫德在近代海关的人事管理(二)
试论赫德在近代海关的人事管理(一)接上文,继续本文第三和第四部分。三、赫德的优秀助手由于赫德的慧眼识珠、精心选拔以及严格要求,所以赫德的手下出了不少得力干将。也正是这些受过西方近代教育的人才,不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赫德的工作负担,而且很多人都成为中国近代海关甚至经济学界的风云人物,对中国近代海关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伦敦办事处的金登干和赫德在美国的大学招来的几名关员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2:520000荐书 |《谈碑说帖》:王靖宪先生新著述、新视点
《谈碑说帖》作者:王靖宪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3月定价:268元横亘一生碑刻中求美求真王靖宪先生今年九十有四,须发皆白,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永无止境,一以贯之地勤奋向学。先生潜心于读史、研学,手不释卷,长期的资料积累和理论素养保证了这部自选集的学术水准。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59: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