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46

六家作村与子母钟的传说

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1:04:210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有一个村叫“六家作村”,该村名字的由来和一个传说位于村北千年古寺所流传的“子母钟”息息相关。虽然,目前没有经过正式发掘,但是当地村民对村子的传说和子母钟的存在坚信不疑。下面先简要介绍该村村名的由来。

六家作村古名曾为“南封作村”和“南封村”。古时村西北有一座石佛古寺,今有遗址,并留有一通石碑(现存市博物馆),,立碑时间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碑文记载:“石佛古寺,由来已久,不知始于何时,观崇祯十年(1637年)重志,迄今亦百余年,殿宇已破,神像几颓。信士张应、秦亮、刘大富等会众而曰:‘村有寺,风脉系马,今怀之,心岂忍乎?’众人闻莫不侧然。起工之日,欢欣鼓舞,数月工成,勒石为记……”。遗址处还发现了一个莲花石座,乃石佛寺中老佛爷座下的,石座下刻有一行字:“怀州河内县清期乡(清期乡,可能是今博爱县辖的‘清化’与‘期城’的简称,六家作村在今清化镇、期城村东,相距不远)南封作村……”。据史料记载,焦作五代时有“怀州河内县”,宋代时有“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河内县”,金代时有“河东南路怀州河内县”。据此推断“南封作村”有可能始于五代,但因朝代更迭,世事沧桑,后世村民或有变更。

那么,何时将“南封作村”改名为“六家作村”呢?当地人是这样传说的,早在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来此村有六户人家,开设作坊,故称为“六家作坊”,简称“六家作”。同时,也有人传说,当地人常将山西人俗称“小枣”,因这六户移民均为山西“山西小枣”,故取村名为“六家枣”,后又演变成“六家作”。而“枣”字按当地人讲意思为说话生硬难懂,比如某人说话大家听不懂,就会说这个人太“枣”。时至今日,当地人还把“六家作”简称为“六(当地方言‘六’读‘落’音)枣”。

“南封作村”改名叫“六家作村”,民间还有个传说。

村北有一座寺院,名叫“法新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寺内有一“佛爷殿”,殿内正中供奉着释伽牟尼佛祖,佛祖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法新寺内建有一座钟楼,钟楼内挂着一口大铜钟。每天清晨,僧人撞响铜钟:“当——当——当——”,洪亮悠扬的钟声响彻天空,传至远方。方圆百姓闻听钟声响起,就会走出家门,或做工,或务农,或经商,开始一天的劳作,钟声已成为百姓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忽一日,县令突然接到圣旨,让他派士兵砸毁铜钟,拆了钟楼。县令初感意外,一时弄不明白,远在偏远之地的一口铜钟,与相隔一千多里的京城有何干系。但等县令听了传旨官的详述后,方才明白其中缘由。

原来京城也有一座钟楼,钟楼里也挂了一口铜钟。奇怪的是,每天清晨,在无人撞钟的情况下,这口钟居然自己响了起来:“当——当——当——”钟声洪亮悠扬,在京城上空久久回荡。

老百姓奇怪了,官员诧异了,就连皇帝也感到莫名其妙。一时间,京城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人说是大祸将临,有人说乃不祥之兆。百姓无心生计,官员无心上朝。满城百姓,满朝关于一个个惴惴不安。如此长期下去,朝纲荒废,京城不安,天下将乱。

于是,皇帝急忙颁旨,责令相关关于详细彻查此事,弄明白钟声为何自己响起?官员领命后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展开了调查。通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官员们终于搞清楚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六家作村”佛爷殿的大铜钟和京城的大铜钟竟然是一对“母子钟”。“六家作村”的大铜钟是母钟,京城的铜钟是子钟。只要母钟响起来,子钟就会有感应地也跟着响起来,无论相距有多远,都无法隔断“母子”间的共鸣。

为了使京城的子钟不再受“六家作村”母钟的感应而自行响起,为了朝纲肃穆,为了官员尽责,为了百姓安心,皇上再次下旨,命县令砸毁铜钟,拆了钟楼。

县衙里有一个衙役是“六家作村”人,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就偷偷跑回村里报信。当村里百姓闻讯官兵要砸毁铜钟时,急忙连夜将大铜钟推进了寺西北,一个深井里掩藏了起来。

当县令领着官兵来到“六家作村”时,他们根本找不到大铜钟的影子。县令不敢怠慢,马上把这一情况上报朝廷。皇上接到奏报后,龙颜大怒,又一次下旨,派一员大将带领重兵将“六家作村”团团围住,见人就杀,鸡犬不留。

事后才知道,当时血洗“六家作村”时,该村有六户人家外出不在村里,这才幸免于难。后来,村子就是在这六户人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是,人们便将“南封村”改成了“六家作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