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作村与子母钟的传说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有一个村叫“六家作村”,该村名字的由来和一个传说位于村北千年古寺所流传的“子母钟”息息相关。虽然,目前没有经过正式发掘,但是当地村民对村子的传说和子母钟的存在坚信不疑。下面先简要介绍该村村名的由来。

六家作村古名曾为“南封作村”和“南封村”。古时村西北有一座石佛古寺,今有遗址,并留有一通石碑(现存市博物馆),,立碑时间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碑文记载:“石佛古寺,由来已久,不知始于何时,观崇祯十年(1637年)重志,迄今亦百余年,殿宇已破,神像几颓。信士张应、秦亮、刘大富等会众而曰:‘村有寺,风脉系马,今怀之,心岂忍乎?’众人闻莫不侧然。起工之日,欢欣鼓舞,数月工成,勒石为记……”。遗址处还发现了一个莲花石座,乃石佛寺中老佛爷座下的,石座下刻有一行字:“怀州河内县清期乡(清期乡,可能是今博爱县辖的‘清化’与‘期城’的简称,六家作村在今清化镇、期城村东,相距不远)南封作村……”。据史料记载,焦作五代时有“怀州河内县”,宋代时有“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河内县”,金代时有“河东南路怀州河内县”。据此推断“南封作村”有可能始于五代,但因朝代更迭,世事沧桑,后世村民或有变更。
那么,何时将“南封作村”改名为“六家作村”呢?当地人是这样传说的,早在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来此村有六户人家,开设作坊,故称为“六家作坊”,简称“六家作”。同时,也有人传说,当地人常将山西人俗称“小枣”,因这六户移民均为山西“山西小枣”,故取村名为“六家枣”,后又演变成“六家作”。而“枣”字按当地人讲意思为说话生硬难懂,比如某人说话大家听不懂,就会说这个人太“枣”。时至今日,当地人还把“六家作”简称为“六(当地方言‘六’读‘落’音)枣”。
“南封作村”改名叫“六家作村”,民间还有个传说。
村北有一座寺院,名叫“法新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寺内有一“佛爷殿”,殿内正中供奉着释伽牟尼佛祖,佛祖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法新寺内建有一座钟楼,钟楼内挂着一口大铜钟。每天清晨,僧人撞响铜钟:“当——当——当——”,洪亮悠扬的钟声响彻天空,传至远方。方圆百姓闻听钟声响起,就会走出家门,或做工,或务农,或经商,开始一天的劳作,钟声已成为百姓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忽一日,县令突然接到圣旨,让他派士兵砸毁铜钟,拆了钟楼。县令初感意外,一时弄不明白,远在偏远之地的一口铜钟,与相隔一千多里的京城有何干系。但等县令听了传旨官的详述后,方才明白其中缘由。
原来京城也有一座钟楼,钟楼里也挂了一口铜钟。奇怪的是,每天清晨,在无人撞钟的情况下,这口钟居然自己响了起来:“当——当——当——”钟声洪亮悠扬,在京城上空久久回荡。
老百姓奇怪了,官员诧异了,就连皇帝也感到莫名其妙。一时间,京城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人说是大祸将临,有人说乃不祥之兆。百姓无心生计,官员无心上朝。满城百姓,满朝关于一个个惴惴不安。如此长期下去,朝纲荒废,京城不安,天下将乱。
于是,皇帝急忙颁旨,责令相关关于详细彻查此事,弄明白钟声为何自己响起?官员领命后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展开了调查。通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官员们终于搞清楚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六家作村”佛爷殿的大铜钟和京城的大铜钟竟然是一对“母子钟”。“六家作村”的大铜钟是母钟,京城的铜钟是子钟。只要母钟响起来,子钟就会有感应地也跟着响起来,无论相距有多远,都无法隔断“母子”间的共鸣。
为了使京城的子钟不再受“六家作村”母钟的感应而自行响起,为了朝纲肃穆,为了官员尽责,为了百姓安心,皇上再次下旨,命县令砸毁铜钟,拆了钟楼。
县衙里有一个衙役是“六家作村”人,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就偷偷跑回村里报信。当村里百姓闻讯官兵要砸毁铜钟时,急忙连夜将大铜钟推进了寺西北,一个深井里掩藏了起来。
当县令领着官兵来到“六家作村”时,他们根本找不到大铜钟的影子。县令不敢怠慢,马上把这一情况上报朝廷。皇上接到奏报后,龙颜大怒,又一次下旨,派一员大将带领重兵将“六家作村”团团围住,见人就杀,鸡犬不留。
事后才知道,当时血洗“六家作村”时,该村有六户人家外出不在村里,这才幸免于难。后来,村子就是在这六户人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是,人们便将“南封村”改成了“六家作村”。
辽宁龙:中国超小型甲龙类恐龙(化石仅长34厘米)
辽宁龙是一种甲龙亚目恐龙,诞生于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目前仅仅只在中国辽宁省的义县发现了一批未成年个体化石,它的总体长只有34厘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辽宁龙和其他甲龙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颚骨部分还依然保有外孔洞。辽宁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35:070000考古证实:甲骨文前有初熟文字 持续长达1300年 才演化出甲骨文
我要新鲜事2023-09-25 19:44:540000古人防公文泄密发明一种封装技术,后成通用保密手段,至今管用
古代如何防范公文泄密本文作者倪方六“泄密”前些天成了热词,因为国家“绝密”文件被公开的事情,具体我就不说了,你懂的。我可以说说古代是如何防范公文泄密的。以前在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上,我谈了这个话题,因为版面限制,比较简略,这里来多说几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3:400000自家地里挖出的宝物不上缴不行?憋屈,赶紧偷卖!河南拒北大收藏
原题:靳云鹗新郑挖宝案(二)本文作者倪方六上篇说了民国时新郑农民在自家菜地里打井,发现春秋大墓的事情,故事这才开了头,这篇继续往下说。在这篇里,时称“挖宝将军”的靳云鹗出场了。他干了什么事情?挖出的宝物最后怎么处理的?图:河南新郑地下文物资源丰富,图为2014年在新郑市郑州大学西亚期学院校区内发现的一处战国平民墓,虽然是平民,但墓中仍有一组随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55:140000三星堆文物“上新”:解开古老文明源头之谜
专家认为,三星堆文明成长的土壤是长江流域上古文明体系,其本身也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给世人带来的惊喜还能持续多久?考古工作者正试图用阶段性考古发掘的成果,把这个答案补充完整。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工作阶段性成果——铜猪鼻龙形器、顶尊蛇身铜人像、龟背形网格状器等数件器物首次亮相,再一次吸引大众眼球。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2:3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