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发掘单位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陈伟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古城中的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南遗址位于开元寺南侧及以西区域,面积约12000平方米,是河北省首次大规模的城市考古发掘项目。自2015年以来,共进行了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首次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发现各类遗迹现象326处,出土可复原器物7000余件,其中包含大批珍贵文物。
按照遗迹性质及相互关系,可将之分别归类为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
2021年度考古发掘自2021年4月1日正式启动,至2021年11月30日结束,实际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现象41处,出土遗物近400件。
本年度考古工作主要在前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围绕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等三个遗存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古工作。通过本年度的考古发掘,对开元寺南遗址内各遗存系统布局的演变情况有了明确的认识。
一、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
在前期考古发掘中,与开元寺相关的遗存主要包括唐代开元寺池沼、宋代瓦窑、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及门前道路。本年度继续针对寺庙建筑系统展开工作。对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F2)周边进行解剖发掘,在F2以下未发现与开元寺布局相关的遗迹现象。
综合历年考古收获,对开元寺轴线、朝向和南部边界的变化有了深入认识。金元时期南门与现今开元寺中轴线重合,明确了自金至现代的轴线位置。唐代的钟楼与雁塔亦位于这条轴线两侧,这表明开元寺轴线自唐以来一直未有变化。
至于开元寺的朝向变化,也有了新的认识:唐代池沼的发现表明开元寺门址在该阶段存在东向的可能;金代南门下未发现宋代南门痕迹,文献线索则显示宋代开元寺可能仍旧沿用唐代的门;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的发现明确了开元寺金代以来的朝向为南向。
开元寺南部边界的变化则比较明确:唐代开元寺池沼范围在金元时期开元寺南墙之外,金元时期开元寺南墙在现今开元寺南墙之外(明清时期开元寺无南墙,范围与现在基本相同),可见开元寺的南界自唐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向北退缩的过程。
二、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
针对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本年度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首先,对上一年度在晚唐五代夯土城墙下发现的早期夯土遗迹进行重点解剖,明确了该遗迹现象是一道夯土墙体,与晚唐五代时期夯土城墙方向大致相同,大部分叠压在晚唐五代夯土墙体之下,根据地层关系可以确定,早期墙体的废弃时间为唐中期,始建时间在唐初。其次,对城台包砖进行了重点解剖,明确了北宋时期对城台部位进行了再利用。
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是开元寺南遗址最为重要的发现,经过几年的工作,明确了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可以分为两期。早期墙体建于唐初,废弃于唐中期,破坏严重,目前尚无法确定其性质。晚期墙体和夯土城台共同构成了晚唐五代时期的城墙防御系统,结合考古勘探并参考历史文献,目前已经确定该城墙防御系统是正定晚唐五代时期的子城城墙。城墙防御系统的发现为正定古城千年建城史提供了实证。
三、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
宋金至明清民居街巷遗存是开元寺南遗址最为丰富的遗存,本年度主要针对宋金时期房址进行清理。
在北宋道路L4与晚唐五代城墙之间发现了一处分布广泛的铜器制造作坊区,由多个作坊组成,作坊均为棚式简易建筑,由柱网支撑起顶棚,不修筑墙体。作坊地面密集分布有形状各异的灶址,可能与不同的加工环节有关,灶内发现有铜渣、煤炭遗存,作坊内发现有坩埚、石范、小件铜器等遗物。
通过对民居街巷系统的持续工作,明确了开元寺南侧区域自北宋开始成为古城内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重要的工商业区。民居街巷系统的分布呈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民居街巷系统有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北宋时期的民居、商铺、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墙南侧,南临L4,北宋前期这一区域主要是作坊区,后期则主要为商铺、民居;金元时期,城墙北侧开始出现大量民居、商铺,这一过程与开元寺南界的北缩是同时发生的,此时以L2、L4和今燕赵大街为界,开元寺南遗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明清时期居民生活遗存发现较少,城市重心发生转移。
第二,存在多处跨越多个时代的房址墙基和道路相重叠的情况,这表明了正定古城在格局上的延续性。关于民居街巷系统的排水情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残存的夯土墙体导致该区域中部地势较高,积水经由民居中的排水道向南北两侧排入东西向道路(L2、L4)后再沿道路向西排出,南北向轴线燕赵大街上的水亦汇入东西向道路。
四、遗物
开元寺南遗址历年考古发掘出土可复原文物7000余件,其中本年度出土近400件,时代跨越北朝至明清,按照功用主要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宗教遗物、建筑构件几类。
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文物占据了出土文物的绝大多数,这些文物年代跨度大、种类齐全、材质多样,包含了古城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日用瓷器占大多数,主要产自河北本地的井陉窑、邢窑、定窑、磁州窑,基本囊括了这几个窑口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此外还发现有来自钧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窑口的产品。
众多的宗教遗物年代跨越北朝到宋金元时期,分为宗教造像和供养用具两类。北朝到唐五代时期的宗教遗物包指造像残件和各种行炉,其中的白石造像制作精美,规格较高。宋金元时期的宗教遗物种类较多,有石质、陶质、瓷质造像以及各类供养用具。
发现的建筑构件主要属于唐、五代、宋金时期,包括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筒瓦(其中有青掍瓦)、板瓦、套兽、龙形建筑构件等。其中唐代的莲花纹瓦当和龙形建筑构件制作精美、体量大、规格高,应当用于唐代开元寺的大型建筑之上。
五、科技考古和公众考古
开展了多项科技考古项目,坚持将科技手段与精细化的田野发掘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获取遗址的历史信息:
展开开元寺南遗址的年代学研究,对重要遗迹和关键节点进行采样测年,结合考古类型学建立起来的年代序列,共同为遗址构建起更加可靠的年代框架;
展开开元寺南遗址的动物、植物和环境考古研究,揭示了唐代正定古城址形成的环境背景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正定古城居民的动植物资源利用和饮食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对遗址发现的金属制品以及与金属冶炼有关的遗迹遗物进行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对窑炉进行复原并开展实验考古研究,复原金属制品的加工工艺和制造流程。
依托于遗址发掘成果,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充分发挥考古发现的社会价值。2021年6月12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的公众考古直播观看量达400余万次,引发广泛关注。与正定县博物馆合作,打造考古研学基地,开展考古进校园等活动,该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六、结语
2021年是开元寺南遗址考古的收官之年,本年度考古发掘继续坚持学术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最终对开元寺南遗址内各遗存系统布局的演变情况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开元寺南遗址的野外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正定古城在唐五代时期是河朔三镇之一,自唐至明清一直作为州、府治所所在,是河北省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今叠压型城市遗址,开元寺南遗址考古发掘从寺庙结构、城市平面形态、城市功能分区三个层面复原了正定这一府、州级城市的布局和变迁,立足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新发现和新认识不仅丰富了正定古城的文化内涵,也为华北地区中古以来府州一级的城市考古研究供了一个完善的个案。
考古新发现投稿邮箱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窑厂工人挖出春秋古墓,专家看了非常气愤,出土170件青铜器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备受关注的是“龙虎四环铜鼓座”。这件文物具有非常独特的造型,让人叹为观止。它盘绕着龙和虎的形象,展现出强大的权威气息,让人不由得感叹古代的工匠们的巧思和创造力。我要新鲜事2023-04-21 20:43:110001“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访谈录
考古学家挖掘古代遗址,揭示古代留给现代人的秘密。然而,有时候这些秘密往往与我们擦肩而过——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意识到它们的话。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考古学家,不仅他们所做的工作,他们本身的经历就是一部书,一种特殊的历史或考古学史,蕴含着很多关于过去和现在的秘密。——题记时间:2001年1月5日下午地点:安金槐先生家中采访者:方燕明、曹兵武00022020年游学:安吉古城与八亩墩越国贵族墓
在考察过苏州的木渎古城之后,参考:2020年游学——探访苏州春秋木渎古城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述(望京楼、木渎、大报恩寺)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4:280000张荫麟: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国际局面的变迁
晋国的西南角给黄河褖了一层,外面又给山地褖了一层,即属于所谓“表里山河”的地带,也就是扼着秦人东向出路的地带。这一部分的晋境,给魏国承受了。魏一日保持晋的霸威,秦一日不能大有发展。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