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享一书ZZz02《中国天文考古学》#哈勃升空30周年#
人类曾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了创造一个太空望远镜的梦想。如今,30年过去了,作为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最复杂的机器之一,哈勃望远镜将为我们讲述它的故事。在过去的30年中,哈勃望远镜已经完成了超过130万次观测任务,并为15,000多篇科学论文提供了研究基础。这项发明以难以想象的方式为人类打开了宇宙的文明。2020年4月24日,时值哈勃望远镜服役30周年。西瓜视频、今日头条联合BBC出品纪录片《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观》。这部纪录片意在纪念哈勃升空30周年,将通过与每天使用哈勃望远镜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以及完成修理和更新任务的宇航员见面,讲述哈勃望远镜的故事。

虽然人类以太空望远镜对宇宙的探索才三十年,但是中国古代先民通过天文观测对宇宙的思考却至少已经有八千年之久。今天分享的这本书便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先生所著的《中国天文考古学》。
具体分享书中内容之前,且先介绍一下冯时先生。冯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和天文考古学,并广涉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先秦史、古代思想史、历史文献学及科技史。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论文百五十余篇。

其中天文考古学便是冯时的一大专长。这是一门通过对古人的天文观测活动或受某种传统天文观所支配而遗留的遗迹、遗物及文献的天文学研究,进而探索人类历史的学科。冯时所撰写的《中国天文考古学》(2001、2007、2010),以开创性的研究成为该学科领域的奠基之作。他以考古资料、古文字和古文献资料为基础,综合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民族学和天文学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国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天文考古学问题,揭示了古代先民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阐释了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天文学起源与文明起源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初步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不仅建构了客观审视古代社会的知识背景和认识基础,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也成为近百年有关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这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作为全书的总领,系统介绍了天文考古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理论内核、研究方法和目的;第二章利用上古流传下来的文献研究传说时代古人对天空的观测和对上天的信仰。

第三章以文献和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追溯古人的观象授时,以及最初的天文历法;第四章则着重研究历代天文观测的仪器。

第五章重在梳理文献记载中的上古天象;第六章则讲述我国古代二十八宿的星空系统,并结合濮阳西水坡大墓的天文迹象进行论证。

第七章则论述的是我国古代天与地方的宇宙观以及在距今6000千多年的牛河梁积石冢上的反映;第八章则具体解读 了“太极图”、“洛书”、“易卦卜甲”等古代反映天文信息的图像和文字。

我也常给家里人讲很多古代的东西,很多说是算卦风水之类的视为迷信,那是很多人将古人对天地人的观测和思考的理论用在了形而下了。其实那些都反映了历代古代精英人群为统治者提供的处理天地和人的统治思想,也是现在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只不过很多人的解读水平不高,只认识到了算卦和风水这种层面上了。而冯时老师对古代天文的解读虽然不教人算卦,但是却讲述了古人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思想。所以这书还是很推荐的。而如果感兴趣,更愿意推荐冯时老师最新的著作《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欲了解详情,可携此码j0yo点击下方链接。
沈志忠,王思明: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成就突出。精耕细作的优良技术传统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粟、黍、水稻和大豆等都是首先在我国驯化栽培的作物;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这些作物资源和生产技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遍世界。0000吕氏家族墓被挖,考古出土价值超5亿的“瓷器”,全球仅仅有一只
我要新鲜事2023-07-31 19:34:080000兵马俑发现一张“脸” 出现5分钟后便消失 专家:禁止考古挖掘
在1974年的西安,一位村民在挖井时意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这正是兵马俑的一部分。考古学家得知后前往勘探,结果却揭开了一个世界级古墓遗迹。兵马俑作为世界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其出现既简单又复杂。我要新鲜事2023-07-05 19:40:510000老汉挖出2大罐“黄金”,价值超100亿,村民以为无主之物后哄抢
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句话一点也没有说错,在人民最困难的年代人们最需要的便是金钱,只有金钱才能让人渡过那段最艰难的时期。在当时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很多人都幻想着能够挖到黄金,然后一夜暴富。其实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上世纪70年代,在陕西西安内就有工人在修路时挖到2大罐黄金,这些黄金的价值超过100亿,很多村民为了能够一夜暴富,看到这些黄金时都以为是无主之物直接哄抢起来。我要新鲜事2023-07-10 12:08:510000农民挖野菜发现小瓷船 如今价值上千万(南宋龙泉窑)
小瓷船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的一件精美文物。1954年,何招娣上山挖野菜的时候无意间挖到,刚开始他被泥土裹住,清洗过后发现小瓷船十分的精致,雕饰的画面是非常丰富,栩栩如生。拿回家何招娣的母亲见到后,觉得此物式的老物件绝非一般,于是珍藏起来,准备在何招娣出嫁时作为嫁妆,同时,也告诉何招娣不要对外声张。透露消息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14: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