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强大500年,为何周代仅强150年,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史记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诗歌)刺(讽刺)。”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周朝实力衰退,狄夷轮番入侵,甚至一度兵临镐京之下,导致周懿王(前 937年— 前892年)不得不迁都,竹书纪年中说“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此后,周朝江河日下,周幽王时西周灭亡,东周之后周王室就更惨了。
与之相反,从成汤到纣王,商朝一直都很强大,即便纣王年代,依然还能远征击败了东夷。商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商朝面临东西两线敌人,防不胜防。如果没有东夷,周人可能很难灭掉商朝,故而左传说“纣王克东夷而陨其身”。
问题在于:商代强大500年,为何周代仅强150年?其中原因很多,一言难尽,但考古发现改写认知,给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商朝更崇尚勇武
与周朝相比,商朝更崇尚勇武,殷墟考古(包括甲骨文)发现的以下三点可以佐证:
首先,商朝喜欢发动战争。仲丁征蓝夷,河亶甲征夷、班方,武丁伐鬼方、土方、羌方,武乙征犬戎,帝乙征夷方、盂,纣王征东夷等等,可以说商朝战争一直不息。现代学者统计,商朝500多年中,至少有400多年都在打仗。
其次,贵族经常亲临沙场。根据甲骨文记载,商王经常亲临战场,尤其武丁、纣王等更是多次亲征,此外商朝王后、宗室子弟等也血战沙场,武丁发动战争时经常召集“多子”(“子”是商朝子姓宗族之人)参与战争。学者推测,贵族上战场是商人的荣誉,否则会被鄙视。

第三,商朝贵族武装训练。殷墟发现商朝高级贵族学校遗址,甲骨文上也记载有敌我模拟训练,比如有一方扮演羌人、一方扮演商人的实战训练,还有各种包括水战等战术训练,以及商人与奴隶(或战俘)的个人对战训练等,训练中可能会死亡,却让商人更为勇武。
于是,商王手里一直握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可以震慑天下诸侯,让其不敢有二心,同时对外战争的收获,也让商朝内部更加团结。
勇武背后的原因
铸造商人勇武的原因,应该有很多方面,但其中一点通过考古可以确认,就是商人热衷人祭,已经到了一种狂热程度。商朝人祭历史史书没有记载,应该是被周公毁掉了,但通过考古可以还原这一段残酷的历史。
殷墟考古证实,仅仅在王陵区,就发现了2200余座祭祀坑,每坑大约十个人牲。甲骨文显示,商王每年至少一次祭祀先王,以祈求商人历代先王保佑。除了祭祀先王,还有日常祭祀、各种建筑奠基(人牲奠基)、以及贵族、民间人祭需求等,因此商朝对“人牲”的需求量非常大,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商人热衷人祭的原因,在于“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即“以神为本”,他们认为不提供人牲血食,就得不到商人先祖的保佑,那么就会降下各种灾祸。比如,头疼脑热时,就会认为是某个先祖降下惩罚,于是就要祭祀某人,就像过去农村小孩生病时觉得是某个鬼神作祟,然后祭祀某人一样。
但问题是:人牲需求量如此之大,但又不可能全用自家奴隶作人牲,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战争,从异族、异邦那里获得战俘充作人牲。更为重要的是,商人认为人牲的级别越高,最好的是异族酋长、或异邦“方伯”,先祖就会越满意,祭祀效果就越好。
于是,人祭需求驱动着商人保持勇武,不怕血染沙场,不停的发动战争,否则祖先就会缺少人牲血食,就会降下各种灾祸。

周代建立之后,周公废除了人祭,烧毁了相关文献,使得人祭习俗基本消失,随后开创礼乐文明,更提倡道德建设。现代考古发现,先周与周朝墓葬中,姬姓贵族鲜有人殉、更无人祭,但与东夷杂处之地等,往往会有人殉。总之,至少可以确认周代没有国家层面的人祭习俗,对外战争动力不如商朝,勇武也就不能持久。
当然,本文只是从人祭角度探讨商周维持强盛的原因,难免管中窥豹有失偏颇。
最后值得深思的是,商朝勇武的源动力,自然违反人道而不可缺,但对于当下来说,未尝没有一点启示,即中华民族想要长久屹立,就不能缺少勇武与血性,新时代更要求我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否则在西方的野蛮法则下,只会留下让人唏嘘遗憾的一页。
南极冰盖下方有异象?科学家发现神秘洞穴,存在人类没见过的生命
从智人离开非洲,到占领每一块大陆、每一座岛屿开始算起,现代人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七万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勇士们,不断用自己的智慧,对这个星球进行探索和改良。无论在这个星球的何处,我们都有一定的理由可以称作是人类家园。唯一的特例就是南极洲,从捕猎海豹的约翰·戴维斯在1821年2月7日在这里乘船登陆,到现在为止,人们和南极的相处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15:160000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到隋唐时期佛造像的转变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当年一个国家的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次大陆毗邻的地区传播,逐渐演化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传播,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向南主要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成为南传佛教;向北主要传播到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和蒙古等地,称为北传佛教。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4:19000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长沙汉墓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1:350001西汉前期汉匈和亲之性质及汉匈关系
【摘要】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向北亚族群或国家提出和亲时,往往是处于较弱的形势,因此希望通过“和亲”获取和平。以西汉为例,据文献记载可知武帝以前汉匈“和亲”的次数为8次,通过对其内容分析,并结合汉匈双方对和亲的态度,能确定武帝以前和亲的本质为“岁遗”而非通婚。从汉匈关系的转变等视角来看,当时明显存在匈强汉弱的不对等关系。【关键词】汉朝;匈奴;岁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40: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