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技术来源:考古发现改写西来说,难怪蚩尤能“以金为兵”
夏商周时,中国创造了璀璨的青铜文明,形成了浓郁的华夏风格,举世瞩目独一无二,但论及中国青铜技术的来源,一般认为源于西亚。
考古显示:距今6000年前,在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出现青铜器,早于中国千年左右。据此,出现了中国青铜技术的“西来说”,即伴随着西方民族的迁徙,青铜技术从东南欧、西亚经过新疆和西北,最终传入中原地区。
问题在于,“西来说”的观点,存在一些难以解释之处,而近些年的中国考古,却发现中国的青铜技术,极有可能是本土独立起源,同时也可以解释史书上的“蚩尤以金为兵”的说法。

“西来说”之所以出现,主要在于两个依据,即西亚青铜技术早于中国,与新疆发现距今5000年时的青铜器。其中,新疆直接从旧石器跃进到青铜时代,此后甘肃、青海、陕西地区进入青铜时代,流行起与新疆相似类别的铜器,反映出“西风东渐”的过程。
然而,学者郭静云研究却发现,中国青铜技术的“西来说”至少在两方面不能成立:
首先,时空上的矛盾。西亚青铜技术传到中国新疆之后,如果继续传到中原地区,必然会在时空上出现一个“渐次”的现象,越西边的冶炼年代越早,但考古发现反常现象。
河西走廊是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通过黑水河和居延海绿洲可达南草原和阿尔泰地区,或反向行之,但在这条路线上,考古没有发现殷周之前的交流痕迹,比如无法看出黑水地区的文化有源自中亚文化的因素。

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黄河中下游陶寺遗址等,它们的冶炼年代却早于西邻的南草原炼铜遗址。其中,长江中下游最早的冶炼遗存不晚于公元前3800年,后来形成了专业化的锡铜冶铸技术,而西城驿遗址冶炼遗址上限为公元前2200年。
其次,技术上的矛盾。如果青铜技术西来,那么必然越在西边,得到的传承更为完善,工艺相对更为先进,但西城驿文化的炼炉工艺,却远不如比它更早的长江中下游的冶炼工艺,这无疑极不符合常理。
因此,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西亚青铜技术传播到了中国新疆一带,但接下来有没有传到中原,以及有没有传入完整的冶炼工艺,如今还缺少考古铁证支持。

从绝对时间上看,中国铜器、青铜出现的时间,都晚于西亚地区,但并不代表中国不能独立发展出青铜技术。
近些年来,在长江中下游的屈家岭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中,考古取得重大发现,表明中国青铜技术属于本土起源。
首先,想要炼制铜器,丰富的铜矿与高温技术(铜的熔点高达摄氏1084度)是前提条件,因此率先发展出铜器、青铜的地方,必然拥有相关矿藏,以及具备高超的制陶技术。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屈家岭遗址、石家河遗址附近,有着丰富的铜矿,且屈家岭文化早已掌握制陶工艺,技术非常发达,能够掌握火候,高温焙制陶器,完全具备了炼铜的技术储备。
其次,在制作陶器时,古人会加入一些铜矿砂,在高温烧制陶器时,或许发现了铜的秘密。目前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铜矿石,始于位于湖北京山一带的油子岭文化遗址早期,距今5500年左右。其中,油子岭遗址与屈家岭遗址都位于湖北京山,两者之间存在传承关系。

第三,在石家河文化(距今5000年—4300年)遗址,考古发现众多矿山定居遗址,厚壁陶器坩埚,从采矿、粉碎到炼制时的鼓风机等各种工具,以及一些矿渣。可以说,整个炼制流程里的各个环节,考古都发现了相关铁证,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炼铜证据链。
第四,青铜是一种合金,比炼铜技术更为复杂。在石家河文化早期的罗家柏岭遗址,考古发现青铜工具碎片,用于玉器雕刻。在石家河文化晚期,距今4400年左右,出土了一件三元合金铜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锡铅铜三元青铜合金之一。总之,从屈家岭到石家河,种种迹象表明距今5000年时中国已经掌握了一定青铜技术。
由于湖北荆门、天门距离河南洛阳、郑州并不远,因此夏商以及三星堆的青铜工艺,完全可能是源于长江中下游的石家河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史书记载的“蚩尤以金为兵”也予以了佐证。(下图青铜碎片,邓家湾遗址属于石家河文化)

根据文献记载:“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蚩尤以金为兵。”所谓“金”,其实就是金属,大概是铜器,不是指黄金。
黄帝蚩尤所处年代,距今4700年左右,大概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晚期,而当时屈家岭先民、或石家河先民,已经掌握了铜器炼制。
更为重要的是,蚩尤极有可能是苗民首领,而苗民大概就位于湖北荆门、天门地区,基本上分布在长江中游这一带。《战国策·魏策》:“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因此,所谓“蚩尤以金为兵”,实际上反映的是湖北三苗先民掌握了铜器或青铜炼制,拥有了一些铜质兵器。但在向北扩张时,遭遇到了河南一带的黄帝集团,于是双方爆发了涿鹿之战,一定程度上属于“南北之争”。
掌握了铜器的蚩尤,之所以失败,可能与极端天气有关,即黄帝召唤应龙制造涝灾、后又召唤女魃制造旱灾,由此导致以水稻为主的蚩尤遇到粮食危机,最终战败被杀。蚩尤被杀之后,三苗集团并未消亡,而是继续与中原文明对抗,所以才有后来的尧伐三苗、禹征三苗,以及周代时“不服周”的楚国。
可见,西亚青铜技术出现的最早,不代表后面其他文明出现的青铜技术,必然都源于此处,从屈家岭、石家河的考古来看,中国主流青铜技术极有可能是独立发展而来。学者郭静云考证就指出:石家河文化是“东亚自创的青铜文明”,奠定了后来高度发达的商青铜文明基础。
对于郭静云的考证与“西来说”,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总结认为两种观点各有主张、难分高下,都有自己的考古证据作为基础。也就是说,至少如今没有充分证据反驳“本土独立起源说”。于是,也有一些学者综合两种观点,认为“独立起源”与“西来”共同铸就了中国璀璨的青铜文明。
新时代,山东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考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的考古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52:450003方燕明:追寻“禹都阳城”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考古发现历程
#这就是年味儿#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21世纪初,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终于揭开了距今4000多年的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的神秘面纱:这里就是中国夏王朝的起始之地——大禹之都“阳城”!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1:080000花脚大仙分享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系列之一
广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在“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州地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以及广州建城两千余年来的流变、积淀与对外交往的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1:16:310000澳洲棘龙:澳洲出土的第一种棘龙科(长9米/疑名恐龙)
澳洲棘龙是一种兽脚类下的棘龙科恐龙,但是目前还是一个无资格名称,被认为可能是属于重爪龙亚科,诞生于白垩纪的中早期,目前为止仅出土一块脊椎骨化石,这也是澳洲出土的第一块棘龙科化石,但目前它还没有正式名称。澳洲棘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19:130000峨眉龙:四川巨型恐龙(长20米/脖子是尾巴1.5倍长)
峨眉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1.56亿年前-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20米,体重更是达到了30吨左右,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颈部长可达尾巴的1.5倍,第一批峨眉龙化石是在中国四川自贡发现的。峨眉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27: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