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为何气急败坏地骂用陶俑陪葬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首的儒学高速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学说思想之一。在这期间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话语和成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其中之一。
这句话是孔子原创,意思是第一个用陶俑作为陪葬品的人,应该断子绝孙。那么孔子这样一个极为重视礼仪的人,为什么说出如此狠毒的诅咒呢?这是因为用陶俑陪葬违背了儒家“厚养薄葬”的思想,破坏了现有的礼乐制度,引起了文化的退化。
01周朝废除真人殉葬制度,改用草人陪葬
从我国历史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人们就非常重视丧葬文化的发展和执行。直到商朝,人们一直坚持着用真人来为死去的贵族陪葬,这样灭绝人性的习俗无疑是十分残暴的,也与社会文明的发展背道而驰。

好在中华文明是不断进步的,每个年代都有文化上的革新。
《周礼》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为西周开国功臣周公旦所创作,规范了社会的各种礼仪制度,对后世的礼仪制度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到了周朝时期,《周礼》就严格规定了取消真人殉葬的制度,转而用草装饰成人的形状,既用草人进行陪葬。这一做法符合了历史文明的发展规律,也体现了《周礼》以任为本的核心思想,深受后代特别是儒学的推崇。
02陶俑太过类似真人,用其陪葬严重违背儒家思想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出自四书之一的《孟子》,原文是“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原来在春秋时期,随着青铜器时代的来临,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以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官僚阶级的资本呈现出过度膨胀的状态。所以官僚阶级已经不满足用成本低廉的草人来进行陪葬活动了,就选择了用造价更昂贵的陶俑做成人形用来祭祀。
而孔子也对这种行为进行了谴责。孔子所依仗的理由主要是儒家“厚养薄葬”的思想,既老人在活着的时候,应该尽孝道,尽最大努力去赡养老人,但到老人去世之后,则应该“薄葬”,不应出现太多铺张浪费的现象。而陶俑陪葬则与孔子的想法背道而驰,陶俑造价较为昂贵。

孔子认为,官僚阶级与其将过多的资金用在制作陶俑进行陪葬方面,不如用这笔钱来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且从商朝到周朝,从真人陪葬的制度变为草人陪葬的制度,这本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在,与儒家“厚养薄葬”的思想十分吻合。而现在的陶俑陪葬则显得逆势而行,无疑是一种文化上的倒退。
综上所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演化成后来的成语“始作俑者”,意思是第一个做坏事的人,有贬义的意思。实际上孔子这句话所要表示的思想是:人们应该将重点放到活着的人身上,在人活着的时候尽孝,为活着的人谋幸福,而不是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死了的人身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尽管距离孔子说这句话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现在细细回想,孔子的思想确实有一定道理,值得后人仔细学习!
专家抢救性挖掘 找到西汉文物(西汉古墓)
盗墓贼差点在考古队眼皮吓偷走文物。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上店子村的夜晚,一个巨大的爆炸声从村外的黑头山传来。第二天一大早,好奇的村民在山上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地洞,于是连忙将这一发现上报给了当地的公安局。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在村民的带领下赶到了山上,发现这伙盗墓贼手法非常专业,他们先用树枝将盗洞遮住,然后垫上蛇皮袋和土,这样一来,盗洞的痕迹就很难被发现。专家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12-25 20:44:13000057年出土9岁女孩墓葬 棺盖上书开者即死 专家冒险打开结果如何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考古事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1957年,一座罕见的墓葬被发现,其墓主人竟只有九岁。一块封条上写着“开者即死”,这使人不禁思索其中的含义。墓葬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位专家鼓起勇气,冒险打开了这座石棺里面的人物遗骸以及陪葬物品全部保存完好。我要新鲜事2023-06-14 20:56:180002小型镰刀龙类恐龙:峨山龙 仅出土一块下颌骨碎片
峨山龙是镰刀龙类恐龙,和很多镰刀龙类恐龙不同的是,它并非生活在白垩纪时期,而是诞生于罕见的侏罗纪早期。峨山龙的第一次化石挖掘是在中国云南省进行的,但是现在只出土了一块下颌骨碎片,所以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峨山龙的体型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42:140000江西一老板从破庙中掘得财宝,原匿藏者埋宝手法如反盗墓
“盗墓”随笔(002):掘庙得宝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来,有媒体采访我盗墓话题。就此,这篇文章来与大家聊聊久未与头条号网友聊的盗墓。先得声明一下,我这“盗墓随笔”可不是小说,所引案例和事件都有出处,涉及当代的也都是真人真事,或我在盗墓田野调查所历所见,或是媒体报道,或是盗墓江湖中人提供。这篇随笔中要说的,是一个老板“盗庙发财”的事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20:240000讲座:张海:从仰韶到二里头——中原地区的早期文明化进程
本文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中华文明探源的北大实践”系列讲座第七讲《从仰韶到二里头——中原地区的早期文明化进程》的讲座纪要。主讲人张海老师是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考古界新星和中坚力量,其博士论文广受业界好评。现将讲座纪要摘录于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8: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