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守护古墓40年,没工资没奖励,曾与盗墓贼拼死搏斗11次
74岁老人守护古墓40年,没工资没奖励,曾与盗墓贼拼死搏斗11次

人生之路漫漫,我们总在牵挂着些什么;生活充满着风风雨雨,我们总有化压力为动力的能力。人生总在失去,却又总在不经意间收获意外的惊喜。这场已经注定的人生旅途,我们有着始终如一的信念与决心。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已经有74岁的高龄,却用40年的时间做着同样一件事:死守一座古墓。相传,这座古墓中有着36颗金头了,无数的盗墓贼虎视眈眈。40年的时间,老人用尽了全力同这些盗墓贼对抗。
神秘传说

在浙江省的九华乡下坦村,有一座神奇的古墓,相传这座古墓中藏有36颗金头,他们来自于元代,价值连城。尽管这样的传说捕风捉影,但是从古墓的外表看去,恢弘的气势,巨大的占地面积,似乎这个古墓不是寻常之物。
这座古墓的占地面积大约为300多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大古墓。在古墓的中央,一个祭祀用的香火台安静地矗立着。古墓的道路两边建造着石头雕刻的人和狮子,似乎是用来守护这座古墓的主人。这座古墓的墓碑高2米,看起来十分有气势。
追本溯源考古专家解释说,这个古墓是元贵族的古墓,拥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与研究价值。元代贵族家世显赫,古墓中的陪葬品必定是数不胜数。1997年,这座古墓成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外界对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地攀升。众人猜测,这个古墓的主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不出所料,大量的证据指出,这个古墓的主人应该就是元朝官员郑用和的母亲。

郑用和是元朝时期的进士,因为颇具才气,他曾经十分受到元代皇帝的重视,也曾经有着极高的官职。因为郑用和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所以他便给自己的母亲修建了这座坐落在浙江的古墓。郑永和对自己的母亲付出所有,这个古墓自然也是十分气派,是众多金钱的化身。
相传,这座古墓中有着36颗金头,而这些也吸引着无数居心叵测之人,即便是传说,为了金钱,他们仍然想要到古墓中一探究竟。尽管这座古墓已经成为了省级的保护文化,可是它的名气与金钱的诱惑也在吸引着暗中蠢蠢欲动的盗墓贼。尽管无数人对这座古墓垂涎已久,它却依旧安好,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在守护古墓这条道路上坚守了40年的郑荣良。
用心守护

这个名叫郑荣良的老人今年已经74岁了,却将自己40年的青春贡献给了这座古墓。守护古墓并不是他的任务,但在郑荣良看来,守护国家的宝物却是他的责任。40年来,郑荣良风雨无阻,一直在古墓的周边巡逻,防止居心叵测之人的靠近。
在守护古墓的过程中,郑荣良也曾经经历过千钧一发的时刻。那是2006年的春节,当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时,郑荣良却依旧在凌晨四点拿着手电在古墓的周围巡逻。他知道,在这个全国人民都在放松的时刻,盗墓贼不会松懈,而自己更不能松懈。
这次的巡逻过程却让郑荣良与一个盗墓贼狭路相逢,在古墓周围,郑荣良发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直觉告诉郑荣良,这个人就是盗墓贼。来不及多想的郑荣良已经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与这个盗墓贼扭打起来。双方实力相当,谁都不愿意让步,就这样,两个人在黑暗中纠缠了十分钟的时间。

郑荣良拿出手机准备报警,看到大事不妙,盗墓贼气急败坏,从地上捡起来一块石头,向着郑荣良的头狠狠地砸去。郑荣良灵活地躲开了盗墓贼的进攻,但是盗墓贼却趁乱逃跑,再也寻找不到踪迹。
从此之后郑荣良便更加警惕,在他看来,盗墓贼这一次没有得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像往常一样继续在古墓的周边巡逻,果然又一次与盗墓贼相遇。与盗墓贼交过手的郑荣良早有准备,这次将盗墓贼当场抓住。
40年来的时间,像这种与盗墓贼的搏斗的事件已经发生了11次,每一次回想,郑荣良都心有余悸。因为一个36颗金头的传说,无数人在黑暗中蓄势待发,想要一举拿下古墓,得道升天。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兢兢业业的守墓人郑荣良是他们的天敌,也是阻止他们在违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守护者。
不忘初心

30多岁自动请缨,答应乡里的文保员,自己愿意免费义务守护这座古墓。不仅仅是为了这座古墓,也是为这一句承诺,他坚守了40载。如今的郑荣良已经74岁,40年的生命,郑荣良完全献给了这座古墓。成为守墓人以来,郑荣良每天都来古墓的周围巡视几次,多年来从未感觉过苦与累。在外人看来,这座古墓的巡视工作更像是一种负担,然而对于郑荣良来说,巡视与守护古墓的工作更像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0年来的坚守,郑荣良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律。白天这里的香火鼎盛,人来人往,于是即便有居心叵测之人也没有下手的机会,而如果到了晚上月黑风高的时间,一定会有盗墓贼出来作乱。于是每天晚上8点、12点、凌晨3点,郑荣良都雷打不动地来到这里巡逻。
作为古墓的守护者,郑荣良没有工资,没有奖励,除了村子中的人,更没有知晓他的工作。然而即便如此,一年的365天,郑荣良从未松懈,他兢兢业业,守护着古墓的安宁,也守护着我们中国的文化财富。郑荣良认为,这是中国的国宝,即便自己拼上性命也一定要护他周全。

40载风雨兼程,这个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像郑荣良这样坚守初心、不求回报之人。这位无名的民族英雄,这位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伟大的人,应该被我们始终铭记。人生的道路之上,我们总会遇到艰难险阻,危险来临,神秘莫测,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究竟发生什么。即便如此,我们却不能丧失人生的方向,这个世界充满艰险,也充满着善良与梦想。那些真正的温暖,才是能够陪伴我们一生的宝贵的财富。
青藏高原挖出远古文物,乃海洋生物化石,专家:珠峰曾经是海洋
我要新鲜事2023-07-28 20:08:100000皖南龙:中国小型杂食性恐龙(长0.6米/距今7300万年前)
在中国,目前在20个省市发现了174种恐龙,其中安徽只发现了一种,它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皖南龙。皖南龙长0.6米,是一种杂食性恐龙,生活于7300万年前的中国,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看看。皖南龙基本资料皖南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杂食性恐龙,它体长0.6米,与小角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95位,生活在距今8300万年-73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皖南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10:500001韩国千年古墓中发现星座图 可识别两星座(源于伽倻国)
导语:近日韩国文物部门在庆尚南道咸安郡的一座王室古墓里,发现了大约1500年前的星座图。韩国整体十分激动,因为这是第一次在伽时代的古墓里发现星座图,有着比较高的历史价值,下面和探秘志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国千年古墓中发现星座图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45:470000大盗龙:南美顶级肉食恐龙(光是镰刀爪就长35厘米)
大盗龙是一种迅猛龙类恐龙,诞生于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肉食性恐龙的一种,仅仅只有勾状指爪就能达到35厘米长,体长最大可以达到8米,指爪非常的尖锐且锋利,因此它是一种非常致命的顶级掠食者,第一批化石是在内乌肯发现的。大盗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42:330000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初论
我国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指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挖掘文化遗产的潜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其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