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捞出一块石碑 翻译过来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
欧洲高福利制度源自其祖先对世界各地的掠夺,这成为明朝最让人意难平的一点。明朝在造船技术方面强大,但却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与欧洲大航海同时,明朝开启了郑和下西洋的远洋之旅。长期以来,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直存在争议,直到最近发现一块石碑,才得以明确。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从早期就开始海洋探索,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齐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明朝是我国航海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尽管朱元璋提出了"海禁"政策,但在朱棣登基后,他决定重启海运,积极与海外国家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朱棣选择了他的心腹太监郑和作为领导舰队的将领。
郑和七次下西洋,完成了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远航,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到达了东非和红海。他的壮举被视为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郑和去世后,明朝终止了海洋探索,使得我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巨大红利。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历史上存在许多争议性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朱棣支持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还有人认为,朱棣希望通过下西洋训练海军以对付倭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下西洋的另一个目的是将南方的精锐部队派出,以避免在朱棣北伐时后院起火。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料,这些说法一直未能被证实。

直到最近,一块在印度洋被打捞起来的石碑揭示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这块石碑上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清晰地展示了明朝以上位者的态度对待西洋国家的情景。从石碑上的文字记载来看,朱棣组织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宣扬威德,让西洋国家看到大明的强大和王道,从而选择臣服。这一目的与朱棣的性格和政治野心相吻合,他希望树立一个幅员辽阔、文成武德的大明盛世。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不仅展现了大明的威仪,为永乐盛世奠定了基础,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是东方文明在大航海时代最成功的开拓之一。石碑的发现揭示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即宣扬威德、让西洋国家见识到大明的强大和王道,并选择臣服。这一发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也展示了我国古代在海洋探索方面的辉煌成就。
林彪被誉为军神, 为何彭德怀却看不起他, 这三件事不得不谈
林彪由一个弱不禁风的富家弟子,在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磨练成了一个身经百战的开国元帅。其威名在建国以后达到了顶峰。在开国将领甚至十大元帅中,也是翘指可数。但是他孤僻的性格,和傲气的作风,在十大元帅中,也多为人诟病。然而都鉴于他的赫赫战功,敢怒不敢言。若论到军功能和林彪箱体并论的只有彭德怀,彭老总。他的资历和战功丝毫不亚于林彪。而且从心里有三件事,他是看不上林彪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57:010000柳扬:秦国文物的艺术异质媒介间的互动与革新
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现象,乃是艺术中的某些强势的形式和风格,会超越具体的艺术种类,成为渗透于不同艺术媒介的普遍存在。有些尤其突出的形式和风格,甚至成为一种艺术精神,蔓延于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各种类型的艺术之中。秦人早期的艺术,为我们观察这种现象,提供了绝好的标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6:420000招祥引瑞:汉代大型圆雕动物玉器的功能与象征意义
汉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的圆雕动物因其雕刻精细、存世量少,成为民国早期藏家们热议的品类,它们是汉代人思想“物化”的产物,是解读汉代思想史的重要实物证据。本文将梳理此类玉器的时空信息,并进行全面的古器物学分析,探究材料、造型、使用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同功能的联系,力求还原这类玉器在历史中的象征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3:140002余论:他们为什么炼铜?为什么难以发现?(冶金起源系列之十)
【编者按】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于何方何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涉及到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命题。郭静云教授团队近期刊发《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陶洋等著,全文分上下篇,分别刊发于《南方文物》2018年3期和2019年3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09: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