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分不清的汉字“双胞胎” 你能分清几对 真是太长见识了
我要新鲜事2023-07-02 21:22:082阅
孑和孓、丐和丏、旮和旯等。汉字中有一些字,它们的字形相似,稍不留神就会产生混淆不清,对于中国人而言,认清这些字都十分具有挑战性。

1.孑和孓
这两个字的区别仅在一撇一捺的差距。两个字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词,表示“蚊子的幼虫”。孑孓由雌蚊在淡水中产的卵孵化而成,其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游泳时身体剧烈的左右扭动,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2.丐和丏
两个字的区别在于有无一竖。丐指乞求、乞讨或讨饭的人,而丏的意思是“遮蔽,看不见”。
3.旮和旯
这组上下结构颠倒顺序就不同的字,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方言词汇,指角落、墙角偏僻的地方。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

4.片和爿
片是量词或者形容切成薄的东西,另外还有“相片”“电影片儿”等词中的读音piān。而爿则是当以名词出现时,指劈开成片的木柴等,用作量词,一片田地叫一爿,工厂、商店一家叫一爿。
5.毫和亳
毫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指毫毛。而亳则较少见,主要用于地名、古国名、姓氏中。
6.汆和氽
两个汉字的区别在于上半部分是如“入”还是“人”。汆指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开水里稍微一煮,方言中指烧水用的金属器具,能很快地把水煮开。而氽则是漂浮的意思,一般用在方言里,油炸也会用到。

7.祟和崇
祟是迷信说法指鬼神给人带来的灾祸,借指不正当的行动。而崇则是高、重视的意思。组词有崇高、崇拜,表示敬仰,也可作姓氏。
8.虿和趸
虿是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而趸则是形容早晨、日出时的光景,也可以用来指“突然、猛然”的意思。
以上是一些汉字中容易混淆的组合,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掌握这些字的区别可以帮助提高语言水平,避免在交流中产生误解或者困扰。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陕西的一座古墓,历史上40万人都没有挖开,震动了整个盗墓界
在我国陕西省的咸阳市有一座古墓,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盗墓贼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历史上有人动用了40万人都没有将这座古墓挖开,从而震动了整个盗墓界,它就是封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古墓,因为历代盗墓界的人士,面对此古墓只能望洋兴叹,所以又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24:550000中国文明史多少年,学者研究天文发现:至少已有8000年文明史
前几年,良渚文明终于得到国际认可,推翻此前西方“中国只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结论,证实中国的确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天文考古体系建立者冯时教授,却认为“8000年前:中华文明起源”,即主张中国已有8000年的文明史。问题在于:8000年的文明史,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是国人自嗨,还是实至名归?其实,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的确已有8000年文明史。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37:39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武威汉墓
西汉晚期至东汉的墓葬。发现于甘肃省武威县城郊磨嘴子、旱滩坡等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多次进行清理、发掘。据墓中出土的铭旌可知,今武威即汉代武威郡首邑姑臧县故地。武威汉墓的发掘,对汉代开发河西四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2:150001聚落·城址·部落·古国——张学海谈海岱考古与中国文明起源
2002年9月15日,笔者利用赴山东参加“第三届全国环境考古学大会”之际,就当前中国考古学的若干热点问题如史前城址、文明起源、苏秉琦先生的考古学遗产、省级考古所的性质与任务等,对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学海先生进行了一整天的访谈。本文是据访谈内容和张先生提供的一些书面资料综合而成。0000观展:碎片与永恒——讲述青花的故事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0:03: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