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就是官方盗墓 为啥有人这么认为(考古学)
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37:460阅
考古是为了把历史呈现在大家眼前。即使在今天,许多人仍将考古误解为“官方盗墓”。事实上,考古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寻宝。比如,小骨器、破损铁器、盗墓者丢弃的陶器等,制造成本低廉,但考古学家却视之为宝物,不遗余力地用小铲子、小刷子将它们擦掉才有了我们能够认知历史的现状。

煮汤器皿
2010年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清理咸阳机场遗址二期战国秦墓时,在墓室的一个小缝隙中发现了一个高20厘米、直径24.5厘米的青铜鼎。当考古人员打开一个毫无特色的铜鼎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鼎内盛着半锅骨汤,骨汤里还浸着几根小骨头。考古学家十分惊讶地说:“我只知道鼎是古代礼器中的食用器皿,用于烧烤或填肉”,但这次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

遗址发现
考古学家胡松梅说,当他第一次从该动物的前壁、鼎上发现较粗的尺骨时,它肯定是一只狗。这是因为他们在龙山东商洛遗址出土了四只完整的狗,属于夏殷时期,而且鼎中发现的尺骨与标本库中的尺骨几乎一模一样。那么为什么历经2400多年,骨汤却奇迹般地没有挥发呢?考古学家推测,这与墓穴内放置的铜鼎干燥良好、密不透风有关。还有,铜鼎的气密性很强,盗墓贼不会来,所以铜鼎里的狗骨头汤会更好。已保存。

考古事业
专家认为,骨头汤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墓主一定喜欢吃狗肉,死后视死如生,埋在骨汤里。那么骨头汤里加了哪些调料呢?现代人类能否重建古人煮的骨头汤呢?考古充满疑问。有发现盗墓后的失望,也有发现历史真相后的欣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区域互动与本土化:关于中国早期冶金的新观察
前两天发的一篇日本学者宫本一夫关于中国青铜器起源的文章,广泛受到广大朋友们的关注和争议,具体可参看:讲座:宫本一夫:“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下文为中外学者通过冶金科技对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考察,各位有兴趣可以看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6:560000二里头绿松石龙的源流——兼论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石护墙的年代
#一国一品#2002年发掘出土、2004年清理揭示的二里头文化二期的绿松石龙,清晰地展示了夏文化“龙”文化遗存的崭新风貌。2018年以来在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发现的石雕龙,则表现出与二里头绿松石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9:150000鸿门宴上,项羽让樊哙喝了多少酒?马王堆汉墓揭开了真相
谈及鸿门宴上的樊哙,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生吃猪肉,茹毛饮血,悍勇豪放,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他还喝了一杯酒。项庄舞剑之时,樊哙闯入宴会,非常愤怒地瞪着项羽,随后项羽赐酒,“则与斗卮(zhī)酒”,樊哙拜谢之后一饮而尽。其中,“斗卮酒”三个字成为千古之谜,千年来众说纷纭,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后终于揭开了真相。所谓“卮”,就是酒杯,但“斗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要新鲜事2023-09-24 20:09:100000杨国荣|史学的科学化:从顾颉刚到傅斯年
20世纪初是科学高歌行进的时代。五四时期的科学呐喊,尔后的科玄论战,使科学在人生与文化领域展示了其普遍的涵盖意义。随着科学领地的日渐扩进,具体的学术与知识领域也往往经历了一个科学化的进程;从史学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趋向。一、存疑原则与古史解构0004白山龙:蒙古国大型食草恐龙(长6.5米/距今9300万年前)
在恐龙世界,虽然食肉恐龙战斗力更强,但体型往往是食草恐龙更大。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白山龙,它出土于蒙古国,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白山龙基本资料1、体型:白山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6.5米,与暹罗暴龙、鞍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03位,生活在距今1亿年-93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4:52:2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