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现一种文字 比甲骨文早近4000年:中国有7300多年文字史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安徽蚌埠淮上区双墩村的一座距今已有7300多年历史的上古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刻符,被称为“双墩刻符”。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文字演化过程中双墩刻符所扮演角色的研究。

西方学者长期以来并不承认双墩刻符以及其他上古刻符属于文字,他们认为中国文字的起源始于商代的甲骨文,即公认的历史仅有3300多年。双墩刻符的发现却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那么,双墩刻符究竟是一种何种形式的文字,它在中国文字的演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双墩刻符主要出土于双墩遗址,与其他遗址相比,双墩遗址中的刻符数量最多。与其他遗址的刻符相比,双墩刻符的刻画位置明显不同。大多数双墩刻符被刻在陶碗、钵、杯等器皿的隐蔽部位,比如内外底部等。这种刻符位置的选择表明它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用途,而非仅仅用于装饰。

在安徽滁州定远县的侯家寨遗址中,也发现了一些双墩遗址的刻符。这一发现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固定形态的符号得到认同并使用,具备了文字社会性的特点。类似的双墩刻符还在安徽宣城绩溪县石子山遗址、江苏镇江句容丁沙地遗址等地发现。这些发现表明双墩刻符是一种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族群之间用于表达特定含义的记录符号。
双墩刻符已经发展到了能够“连字成句”的程度,这说明它们背后应该有一套文字系统。双墩刻符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用于记录双墩先民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活动。这些刻符具有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已经具备了文字书写的基本特征。刻符的组合形式多样,通过不同的组合和重复使用同一符号,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构成越复杂的刻符组合意义越丰富。这些特征表明双墩刻符已经具备了语段文字的特点。

双墩刻符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双墩刻符对甲骨文以及中国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刻符与甲骨文可能存在直接的传承关系。此外,双墩刻符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方法,占了汉字“六书”的一半。这说明双墩刻符在造字方法上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可能对甲骨文的形成起到了影响作用。
西周定都镐京,为什么大量的西周青铜器在宝鸡出土?
陕西的宝鸡有青铜器之乡之美誉,是国宝“何尊”的出土地。厉王胡簋、墙盘、伯各卣、折觥等,皆出于此。扶风县庄白村西周窖藏一次性就出土了103件。所以,宝鸡有座青铜器博物院。先来看下宝鸡都有哪些青铜器:国宝何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官网图我要新鲜事2023-09-11 18:48:170000地球上曾下过一场黄金雨 这些黄金去了哪里(黄金储量)
大多数的黄金都隐藏在人类无法开采的地质层里。物以稀为贵,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金也变得是越来越抢手了,其价格也是持续的飙升。然而科学家们在格陵兰岛进行地质勘察时,竟然意外发现与黄金稀缺这一说法相悖的存在,因为科学家对于格陵兰岛进一步勘察后初步推算,在这里43亿年前竟然布满了黄金,这也发现意味着地球黄金总含量将会改变。黄金雨我要新鲜事2023-08-16 20:56:410000李零:走近孔子
研究孔子,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大家可以先读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知道他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有一点时间上的感受。第二,大家可以到孔子故里参观一下,了解一下他的生活环境,感受一下历朝历代尊孔的气氛,有一点空间上的感受,有一点古今对比。大家不妨想一想,活着的孔子和死后的孔子有什么不一样。司马迁是第一个为孔子作传的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2:0100021979昆仑山发现了什么?7月飘雪,黄土变黑土
之前,探秘志为大家介绍过世界十大禁地,而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同样有着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昆仑山就是其中一个,与河南封门村灵异事件不同。1979年,科考人员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生物踪迹。到底是怎么回事?1979昆仑山发现了什么?下面为您揭晓。昆仑山现神秘未知生物踪迹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17:3600002020年游学:山东汉代画像石艺术
画像石是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因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所以常称为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汉画像石具有质朴、深沉的民族本土艺术特色,体现了大汉帝国的时代特色和豪迈情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4: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