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现一种文字 比甲骨文早近4000年:中国有7300多年文字史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安徽蚌埠淮上区双墩村的一座距今已有7300多年历史的上古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刻符,被称为“双墩刻符”。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文字演化过程中双墩刻符所扮演角色的研究。

西方学者长期以来并不承认双墩刻符以及其他上古刻符属于文字,他们认为中国文字的起源始于商代的甲骨文,即公认的历史仅有3300多年。双墩刻符的发现却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那么,双墩刻符究竟是一种何种形式的文字,它在中国文字的演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双墩刻符主要出土于双墩遗址,与其他遗址相比,双墩遗址中的刻符数量最多。与其他遗址的刻符相比,双墩刻符的刻画位置明显不同。大多数双墩刻符被刻在陶碗、钵、杯等器皿的隐蔽部位,比如内外底部等。这种刻符位置的选择表明它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用途,而非仅仅用于装饰。

在安徽滁州定远县的侯家寨遗址中,也发现了一些双墩遗址的刻符。这一发现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固定形态的符号得到认同并使用,具备了文字社会性的特点。类似的双墩刻符还在安徽宣城绩溪县石子山遗址、江苏镇江句容丁沙地遗址等地发现。这些发现表明双墩刻符是一种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族群之间用于表达特定含义的记录符号。
双墩刻符已经发展到了能够“连字成句”的程度,这说明它们背后应该有一套文字系统。双墩刻符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用于记录双墩先民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活动。这些刻符具有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已经具备了文字书写的基本特征。刻符的组合形式多样,通过不同的组合和重复使用同一符号,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构成越复杂的刻符组合意义越丰富。这些特征表明双墩刻符已经具备了语段文字的特点。

双墩刻符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双墩刻符对甲骨文以及中国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刻符与甲骨文可能存在直接的传承关系。此外,双墩刻符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方法,占了汉字“六书”的一半。这说明双墩刻符在造字方法上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可能对甲骨文的形成起到了影响作用。
野蛮盗龙:加拿大小型食肉恐龙(长0.7米/6500万年前)
在很多人心中,恐龙都是很巨大的存在,它们随便一个都有现代的二层楼高。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在恐龙时代,小型恐龙种类及数量是最多的,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野蛮盗龙,它体长仅0.7米,是种小型食肉恐龙,因为体型小的缘故,食肉恐龙都不怕它,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野蛮盗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1:43:080001陈淳:考古学推荐阅读文献
1.概论与简史保罗·巴恩:《当代学术入门——考古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保罗·巴恩主编:《剑桥插图考古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保罗·巴恩主编:《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保罗·麦克金德里克:《会说话的希腊石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布郎丛书公司编著:《古代文明》,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00001993年河南考古出事,墓坑随葬品遭盗抢,不几天发现盗贼意外死了
考古工地被抢事件本文作者倪方六1993年,河南墓地考古工地上发生了一起文物被抢事件,此事当年震惊河南考古圈。考古队负责人因此被通报批评,写了检查,还被扣了三个月奖金。让人意外的是,不几天被抢文物失而复得。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盗贼死了。怎么回事情?当年,河南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毕业生,在平顶山应国墓地考古实习,取得了不少重大发现,收获颇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6:570000农民挖出一个大缸 连夜上京捐赠故宫(捐赠文物)
农民工拒绝诱惑把文物捐给故宫,并且上了故宫的名人榜。1985年,河南周口市的一位农民河缸在挖地基时,意外从地下挖出一个大水缸,没想到的市里面竟然装着满满一罐精美的仪器,当时他意识到自己肯定挖到了宝贝,没过多久,文物贩子也闻讯的在见到银器的一瞬间就开价5万块钱准备收购。在那个能成为万元户都是很艰难的年代,这样的天价对于何刚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捐赠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46:420000